問個簡單的生態常識,當您漫步林下,突然間一條細微難辨的絲線垂在眼前,下方懸著一隻緩緩垂降的小動物,你覺得牠會是誰?
答案是毛毛蟲或蜘蛛的,表示你是個具有基本自然常識的人,除了尖叫之外,還會注意一下大自然中的萬物。
但是如果有人說看到的是一隻蝸牛呢?會不會被認為是瘋掉了?
在人類經營耕作的土地上,凡是會吃農作物、影響作物生長、甚至只是讓作物外表品相稍微差一點的任何生物,都一概被視為「害蟲」,殺無赦。這也不能怪農民心狠手辣,畢竟風吹日曬、辛苦耕耘,就為那最後的收成,若是被這些不長眼的「害蟲」們糟蹋了,豈不血本無歸?
蝸牛,也在這「害蟲」的黑名單當中。
然而在蘿蔔坑,達可把所有的生物都當成蘿蔔坑的居民,並沒有認真地想把任何「害蟲」除掉,所以蝸牛在這園子裏四處可見。而其中就有這麼一種介於有殼蝸牛和無殼蛞蝓之間的「馬丁氏鱉甲蛞蝓」,在蘿蔔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讓達可有機會見到這令人驚奇的景象。
還記得2007年第一次遇見這種背上的殼只有一片指甲大,聊勝於無的小蝸牛時,部落格是這麼記錄的:「有沒有看過只有半塊殼的蝸牛?初見牠時,大家討論得很起勁,猜想是不是因為這兒以前用農藥用得太過火,讓蝸牛產生基因突變,長不出殼來…。」(http://mypaper.pchome.com.tw/duck0705/post/1293695195)
哈!其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馬丁氏鱉甲蛞蝓屬於鱉甲蝸牛科鱉甲蛞蝓屬,從分類上來看,就知道牠是個既像蝸牛又像蛞蝓的四不像,牠的體長大約只有3到4公分,細長的身軀乍看之下比較像蛞蝓,由於背上保護身體的殼只剩點綴性的一小塊,因此牠們比較喜歡生活在陽光照射不到的陰暗處。在蘿蔔坑,經常可以在潮濕的腐木底下、或是瓜棚下的陰涼處見到牠的身影。
年紀大一點的朋友應該都聽過銀霞唱的「蝸牛與黃鸝鳥」:
「啊門 啊前 一棵葡萄樹
啊嫩 啊嫩 綠地剛發芽
蝸牛背著那重重地殼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蝸牛背著重重的殼,靠著腹足的伸展收縮,吃力地往上爬,速度當然慢,即使是減掉硬殼重量的蛞蝓,也快不到那兒去。
那麼,下來的時候呢?
這一天,達可正要走進溫室,經過瓜棚下時,眼前懸著一條看不見的細絲,會被達可發現,是因為絲的末端,距離地面約莫20公分處,懸著一隻體型不小的蟲子,正在蠕動著身軀。湊近一瞧,不是毛毛蟲,也不是蜘蛛,竟然是一隻馬丁氏鱉甲蛞蝓!當下達可第一個念頭是:「該不會不小心被蜘蛛絲給纏住了吧?」
再細看,這才驚訝地發現,這隻小蝸牛正以頭下腳上的特技姿勢,從肛門處吐出黏液狀的細絲,緩緩垂降。
可惜達可的動作比蝸牛還慢,等到相機備妥時,牠的前半身已經接觸地面,只剩尾巴還弔在半空中,沒一會兒功夫就平安著陸,緩緩爬離了。
忘了告訴大家,瓜棚頂端距離地面的高度大概有2.5公尺,牠的「蝸牛絲」韌性看來並不輸給毛毛蟲。
原來聰明的蝸牛下樹還有這麼快捷的秘招啊!
所以以後再被問到:「什麼動物會吐絲?」時,請記得加入蝸牛,然後請老師參考達可的文章。
馬丁氏鱉甲蛞蝓和其他蝸牛一樣,被視為蔬菜及花卉栽培的有害動物,毒殺蝸牛和蛞蝓的農藥當然不少,可是如果不想害蝸害己的話,還是少噴這些毒性農藥為宜。在資料上偶然見到「銅」對蝸牛具有顯著的忌避與毒殺效果,聽起來很神奇,只能說是一物剋一物吧!下次我也來找塊銅片試試看,說不定就可以阻止蝸牛再把我的絲瓜苗啃光光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