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民國76年),大三那個寒假,達可騎著摩托車經歷了一次自我成長的旅程。
那次原本的計畫,是和一位經常結伴騎車出遊的同學從台南繞道玉井,沿著台3號省道北上,花個幾天時間探索這條行經山區偏鄉的路線,然後回到同學位於台北的家。不過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就在期末考快結束的時候,同學告訴我,考完試他必須提前回家,所以行程必須作180度的大轉變,我們得先用一天的時間,沿著路況較好的台1線一口氣騎到台北,然後,接下來南下台3線的行程,達可就得一個人獨行了。
這讓此行變成一次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到時候達可必須自己面對旅行中所有的變數,的確是蠻令人興奮的。
1月22日,達可和同學騎著各自的坐騎「王牌」和「豪爽」踏上了旅程,由於是一天內從台南趕到台北,所以旅途中並未多作停留。印象最深的是從南部一路沾惹滿身的塵土與灰煙,從忠孝西路經過正在施工的台北火車站前,不自覺地加入惡名昭彰的台北市下班車陣中(別忘了,當時可沒有便捷的捷運哪!),沿著忠孝東路緩緩向西流動,看著路上塞車的車龍與擁擠的人群,聞著千萬輛汽機車排出來的廢氣,終於,親自體驗到了台北的交通。
隔天草地達可在台北遊玩一天,去了…動物園(不准笑!),還有西門町,對於西門町的印象和現在一樣,就是妹妹多,只是當時的妹妹和現在比起來,嘿嘿!可看性遜多了啦!
1月24日,達可在濕冷陰霾的寒流中踏上了返程的台三線,北部路段桃園一帶的台三線當時正在逐步拓寬。
在細雨中,達可的第一站來到當時甫開幕兩年多的小人國遊樂區,抱著好奇心購票進去參觀,在那男生沒當完兵不能出國的年代,到小人國看看世界各地的代表建築,也算聊勝於無啦!看看這張當時的機場模型相片,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除了中華航空尾翼還是掛著國旗之外,地面上的旅客可是辛苦地從地面上下飛機的喲,難道那個時候台灣的國際機場還沒有空橋的設計嗎?
當天記憶最深刻的一件事當屬在新竹北埔的際遇。
會到北埔停留,是衝著國家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而來,當時的北埔,其實和台灣許多山區偏鄉一樣,青年人都到都市打拼去了,留在鄉下的,只剩老人和小孩。我在北埔街頭東晃西逛,就是遍尋不著「金廣福公館」字樣的招牌,後來才知道,原來金廣福公館和旁邊的姜秀鑾宅雖然被公告為一級古蹟,但因屬於私人宅第,還有後人在此居住,所以並不想張揚。
當我走進姜秀鑾宅的前院時,有三個鄰家小女生正在嬉戲,因為想幫她們拍照,所以聊開了。其中一對是姊妹,姓張,姐姐只有小學二年級,妹妹大概兩、三歲吧!連話都還講不太清楚。另外一位則是鄰居的小朋友,年紀大概介於姊妹之間,她說爸爸媽媽到台北賺錢,所以她和阿公阿嬤住在一起。
至於那對姊妹花呢?姊姊告訴我,她們的爸爸過世了,媽媽做工撫養她們五個小孩,其中四個已經上學的小孩都有好心的人幫忙。(我猜是家扶中心之類的機構吧!)令人訝異的是她告訴我這些事情時,好像在講別人的故事一樣,在小小的臉龐上完全看不出她的情緒。倒是那牙牙學語的小妹妹,一直黏在我的身邊,還坐到我的腿上,姐姐對我說:「你有點像我們的爸爸…」
我…有那麼老嗎?
離開女兒的時候…,我是說北埔啦!曾經跟姐姐要地址,保證會寄相片給她們,不料回家後才發現她寫的地址根本邏輯不通,寄相片的事情就這麼被擱下。過了23年,現在已經30歲左右的姊妹們,不知是否還記得當初說話黃牛的大哥哥?
這一天的行程,原本想到苗栗獅頭山上的廟宇打尖借宿,可是寒冷的天氣令人覺得孤單,而且說真的…,那時候的達可從未獨自在外旅行過夜。在這寂寥的荒山野嶺之中,獨自在外過夜實在令人感到萬般淒涼。
最後達可是把兩天的行程併成一天,揮別落日,披星戴月,在寒夜中抵達臺中的同學家時,又濕又冷的鴨子其實已經進入失溫狀態。印象最深刻的是進入浴室洗澡的時候,一邊僵直地發抖,一邊艱難地脫下衣服,一瓢瓢的熱水在身上不停地沖,蒸氣不斷從身上飄散,充滿整間浴室,過了好久好久,體溫才逐漸恢復過來。那椎心刺骨的冷,永誌難忘。
現在的北埔,鄰近國道3號,加上北埔老街的盛名,以及電影1895的加持,比起當年,已經繁榮許多,儼然一座觀光小鎮,對當地的居民而言,應該是件好事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