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吃過山藥吧!餐廳裏頭常常會有這道食材,無論是煮山藥排骨湯,鬆鬆軟軟,入口即化;或是磨成泥,加上各種材料做成甜點;甚至乾脆切成條塊,捲入壽司當中;還可以直接沾醬當生菜沙拉吃,吃來清脆爽口。總之,光看名字當中那個「藥」字,就知道這種植物在老祖宗的眼裡,絕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好東西。
還懷疑嗎,翻開本草綱目就有山藥的記載,不但可以補中益氣長肌肉,久服還可「輕身」、「潤皮毛」,這…這根本是美容藥品廣告嘛!或許就因為有本草綱目掛保證,所以有些標榜「天然耶尚好」的保養品,成分裏頭就加入了山藥這一項,不信各位小姐阿姨們拿起手邊的護膚保養品仔細瞧瞧,說不定就有山藥兩個字哦。其實想想也是啦,生的山藥切口分泌出來的汁液、滑滑黏黏的,還真有點膠原蛋白的質感,既然李時珍都背書了,應該是有效吧!
好啦!賣「藥」時間結束,開始進入正題。請問吃過、用過山藥的各位大哥大姐、叔叔嬸嬸們,知道山藥是怎麼種出來的嗎?
先別搶著舉手說您在大賣場看過一根根長長的山藥,沒錯,那是它的地下塊莖,大家即使沒有自己動手料理過,至少也都在大賣場的生鮮區看過。可是…地面以上的部分呢?
考倒一堆人了吧!
說實話,要不是自己種過山藥,還真不知山藥的廬山真面目呢。
事情要從今年五月底說起,有一天同事盧媽媽拿給我一個不起眼的塑膠袋,裏頭裝了三塊乾癟的植物表皮,據說是朋友送給她的山藥塊莖,要送給我種種看。好當然是好啦!不過看那乾癟得像是從木乃伊身上刮下來的模樣,真的種得出來嗎?
木乃伊皮當然不能直接丟在蘿蔔坑的地面上,鐵定會被老鼠吃掉。於是先在家裏的盆子裡試種。沒想到一接觸到泥土和水,三塊皮乾像吸水海棉一般,沒過幾天芽點就轉成鮮艷的紫色,開始從表皮隆起,並且從側面長出白色的新根,往下鑽入泥土之中,真是太神奇了。
這種植物似乎真的充滿能量與養份,莖葉很快往上竄升。它的新葉是帶著光澤的暗紫紅色,等到開展之後,又變成明亮的翠綠色,色澤鮮豔的紫則褪到只剩細細的葉脈,就像一隻暗藏在葉子中間的長腳蛛一般。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原來的小花盆對它就已經顯得太過擁擠了,留下一棵在家裏的陽台上,換個大一點的盆子當作對照組。另外兩棵則移居到蘿蔔坑,開展新的生活。
田裏面的山藥該怎麼種呢?這是一位自許為業餘農夫者必須認真思索的問題。首先,因為它是蔓性植物(哈!這點又有許多人不知道了吧!),所以決定將它種在鐵絲圍籬邊,讓它有個攀爬的依附。另外一個必須考慮的是它的塊莖,記得在大賣場看到那一根又長又直的山藥吧,想想如果它是筆直地往土裏頭長的話,那收成的時候該則麼辦哪?還好聰明的農業專家早就想出了好法子,他們先在田裏頭斜著擺放剖半的PVC水管,在上面覆土作畦後,再種下發芽的薯塊,這樣塊莖就會順著水管的方向長成又直又長的樣子。
可是具有生態潔癖又嫌麻煩的我,就是不想為了種山藥,又多製造兩根塑膠垃圾,最後決定只將最粗最長的那條主根象徵性地擺放成水平狀,告訴它:「這是你該長的方向喔。」,反正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真的入地一丈深的話,那就有請老怪手來挖吧!
兩棵精力無限的山藥快速往上攀爬,除了偶而澆澆水之外,完全不需任何擔心。到了11月29日,經過他們身邊時,發現其中一棵的地下塊莖已經在地面上浮出半個頭來。
在這之前,我已經請教過一些有經驗的朋友有關採收的時機,大家的答案都是:「地上部枯萎時就可以採了。」可是我的山藥還是青蔥翠綠得很呢。
禁不住心中的好奇,試著從它週邊挖掘看看,沒想到挖著挖著,不小心就把整棵給挖出來了。哇!末端還是鮮嫩的紫紅色,活像一顆豬肝!完全不是印象中那又長又直的模樣,這…真的是山藥嗎?
半信半疑地將山藥帶回家交給老婆,她瞪大了眼看半天,最後只迸出一句話:「下次可不可以不要再帶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回來考我。」
喂!妳可是蘿蔔坑風味餐的研發長耶。
無論如何,隔天晚上廚房裡還是展開了試驗,原先懷疑這紫紅色的怪東西到底是不是山藥,不過一切開,那淡鵝黃色,呈現雲絲捲般顆粒狀的切面,沒錯,就是它啦!
至於為何形狀不是長條狀呢?經過查閱資料,才知道原來山藥有許多的品種,盧媽媽的朋友送的這一種原本就是塊狀的,讓我省去用怪手挖掘的麻煩。
那天的晚餐當然就有香噴噴的山藥排骨湯囉!真的很好吃。我也不忘留下一塊小小的塊莖準備明年分切。咱們蘿蔔坑有長長的監獄圍牆,這麼棒的作物當然得多種一些啦!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