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翻譯:
那時須菩提問釋迦牟尼佛,他說:「世尊啊,善男子、善女人,若能起悟道之心,要如何去悟,如何讓心不動搖,不起放棄學佛悟道之心呢?」
-----------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翻譯:
佛告訴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要用慈悲喜捨,願無所求,愛護眾生的心,將悟道之法傳給真心學佛者,願他們也能做到佛法所言,有機會脫離輪迴。不只是有此心 念(有這助眾生脫離輪迴的想法),當自己有能力弘揚佛法,也開始弘揚佛法時,要有眾生藉由我了解聽聞佛法外,要脫離輪迴,並非靠我所悟得的佛法,而是他們 自己要去實踐深入佛法到某個程度才能脫離輪迴。記得念佛號、念經,也要去了解、實踐佛的行為,並不是用嘴巴說一說,念一念,或背了經文,就可以脫離輪迴。 念佛、誦經只是方便法門,目的在與佛法有所接觸,以便日後有機會體悟佛法,並去實踐。
為何呢?須菩提,若菩薩犯四相,就不是菩薩。因為因某人不信佛法而心生懷疑,菩薩會對自己弘揚佛法起了無心弘法、不敢弘法,甚至懷疑弘法,世人會接受多少 的心;起了該去向誰弘揚佛法,不該向誰弘揚佛法的四相區別,這樣就稱不上是菩薩了。須菩提,因為沒有實際明確方法,讓世人起了悟道的心,世人有因緣便能起 學佛悟道心,無因緣便要再等候他的因緣來到,如果因表面見他不想學的話、行為,而判定此人不適合學佛,這是不對的。人心會不斷變化,會思考,尤其有善因緣 的人,有時迷惑而不接受佛法,是很正常的。
弘揚佛法的人,要再觀察再觀察,這樣才能不誤了有善因緣的人,學佛法的機會,也不會因自己的四相,讓自己在「無明」中思考不出弘法受阻礙的原因。
佛法是「無常」之法,但有其原則。「無常」之法是因「人心無常」的緣故。該教、斷了不教念頭、不想教,皆犯四相,為何呢?人心無常,有時想學,有時心受動 搖又不想學,有時又因有所感觸而發憤努力。弘法者,不能用同一個方法去對同一個人,而是時時觀察那人目前學佛的心如何,該如何引導他 。
如果菩薩不時時觀察人心,就不是菩薩了。
-----------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翻譯:
須菩提,你的想法如何,我在然燈佛那裡,有學到什麼佛法,可以開我的智慧,讓我智慧更上一層樓嗎?
-----------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翻譯:
沒有,須菩提說,因為我所了解您所解釋的佛法,是要自己親自去實踐戒律 ,再從戒律中悟得佛法的。您在佛那裡,是沒有具體的方法,讓您一聽就懂了世間所有人事問題。即使身為佛,還是要不斷觀人事物,不斷悟。佛是不犯四相,遇到 問題,不論對方身份如何,心都能以平等立場去思考,因為有這樣的心,稱之為佛。至於智慧沒有止盡,但有平等之心,就能在有問題時,悟出通達的道理,解決問 題。
---------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翻譯:
佛說:「是的是的,須菩提呀,你說的對,實在沒有一個確切具體的佛法,讓我有無上的智慧,如果有這種方法,不用悟道就得智慧,那麼然燈佛也不會為我授記, 告知我以後在地球我會成佛,名為釋迦牟尼。因為我體悟了佛法要親自悟才能通達,對自己才有幫助,而佛法原則、經文只是提示我悟的方向,不能讓我一聽便有了 智慧,所以然燈佛才會為我授記,告訴我以後會在地球修得佛道,名為釋迦牟尼。
為什麼呢?「如來」─是如何而來的意思。佛是如何而來呢?是通達世間萬物如何而來的智慧之人,因為能通達,必須做到心中無私念(不犯四相),所以金剛經強調「如來」必須滅去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才能悟得。佛法是這麼來的。
---------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翻譯:
如果有人說,「如來」(此處指佛)祂有無上圓滿智慧,我告訴你須菩提,實在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法,讓佛當下就智慧充滿,了悟世間人事物,還是要觀察人事物,腳踏實地好好去悟道。當然若做到沒有犯四相之心去悟道,悟道不但快,悟出道理也必有通達之處,沒有人能夠挑出缺失。
因為佛在悟道考量的立場,不是為一人或某些人,或畏懼、溺愛某些 人,或受威脅或被寵幸,或有任何外來因素,讓他必須以某個立場去思考事情。佛的立場很簡單,不傷人,不傷己,依戒律,不偏袒,也沒有想在事情中獲得利益的 想法,所以佛能做到不犯四相,而有悟道時的良好基礎(不犯四相)於是悟得的道理較眾生圓融,面面俱到無缺失。
須菩提,佛所悟得的妙法智慧是無法用話文字來含概全部的,因為人事物是那麼的多,依情況悟道,而不是依樣畫葫蘆,以為相同情況就依之前曾解決的方法做就可以解決了。這會有錯誤,如同警察辦案般也是一件一件去思考。
「無實無虛」:不是能具體確切用簡單的言語表達,也不是不能用言語表達。因為悟道,是見一人事物,思悟一人事物。
所以佛說的所有佛法,皆依人事物而來。須菩提,佛說的佛法,並不是全部的佛法,只是為了讓大家學佛時有方向,所以列出原則,讓大家有依據去悟,而稱這些原則為佛法。
-------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翻譯:
須菩提 ,譬如我說人長得高高的,你覺得我說的高是怎樣的呢?
-------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翻譯:
須菩提說,世尊,您說人高大,和我聽到所認為的不同。因為我們標準不同,加上高大也有不同樣子,但為了讓我初步了解您要傳達的意思,所以說了高大。就如佛 法,您即使解說再多的人事物相處方法,也未能說盡佛法,但為了讓我們有個大概的認識,您列出了戒律及其他精進佛法的原則,目的是要學佛的我們能有方向自己 去悟道,而不是一直對您依賴。若是依賴,自己就無法獨立思考,無法獨立思考,不是學佛者。
------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翻譯:
須菩提,菩薩也是如此。如果有菩薩有「我要,我是,我已經渡化了眾生」的想法,祂就不是菩薩,為何呢?
1.眾生是何其多,全部都接受佛法了嗎?
2.眾生若不接受佛法,那他如何學佛?要接受佛法,必須靠眾生本身對生命的體悟,而不只是有人給予佛法,就能渡化他。
3.眾生的心無常,佛法無法全部涵蓋,所以菩薩也要不斷悟道,才有足夠智慧提供眾生想要依佛法解決事情的方向。
4.眾生若不接受佛法,一定無法渡化他。心中存有我可以渡化他,是以為自己身為菩薩就有非凡能力,讓眾生一見就想學佛。錯了,錯了,不是這樣。如果有這樣想法,便無法渡化所有眾生,不是無法渡化,也起了「我相」的傲慢之心。
為何呢?菩薩和眾生不同的地方,在於「心」,心依佛法為菩薩,心不依佛法為眾生。而不是有超級能力能令人學佛,人如果心無法依佛法做,菩薩就只有等他想學佛再找機會教他了。
-----------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翻譯:
為何呢?須菩提,其實菩薩是依心境定義做區分,但很難有精準的量,佛與菩薩也是以「犯不犯四相」做個大概區分 ,沒有很具體確切的標準來說明什麼是菩薩。何況身不身為菩薩是由天界來定,不是自己或眾生覺得是就是。這點要牢記呀!
---------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翻譯:
所以佛說的所有佛法,祂是要世人做到不犯四相,依佛法原則、戒律悟道,並非一件件說給世人聽,不然世事如何說得完?
須菩提,如果菩薩有此話、心念:「我的行為讓佛土更莊嚴了,必須有這樣的行為佛土才莊嚴。」那此人必不是菩薩。為什麼呢?
一來他傲慢犯我相,二來他會如此說,是誤認為佛土的樣子,是憑空想像佛土。真正的佛土只有親自去過了,才能明白是什麼樣子。所以說莊嚴佛土,並非用說、用 以為、憑個人感覺,或做出了某些行為令人覺得佛土莊嚴。佛土的莊嚴是個大概形容的名詞,必須親自去,才能了解到底什麼是莊嚴。
莊嚴是地方華麗嗎?那人間的大樓豪宅也是很華麗呀!是平靜無事嗎?那世間無戰爭之處也是平靜無事呀!
佛土是真有佛土,不是人間可以替代的,因為人有肉體,星球有各種天災、人禍,而佛土沒有。
若要創人間淨土是可能的,但要在人間創造佛土,除非所有人皆成佛,但仍有和天界佛土不同之處,因為天界不像星球,有成住壞空,不像星球有無法預料的災禍。
在欲界,除創造人間淨土外 ,更要努力去證實佛土的存在。有更好的地方為何不去呢?「往生」佛土好好學習佛法,等到了一定的程度,自己更有能力行善了,到時要乘願再來世間,再來,因為有能力教導眾生了。
須菩提,如果菩薩做到了「不犯四相」,來思考道理,不說「自以為」(自己認為應該是如何)的事,不說自己不確定的道理,不說光憑表面判定他人該如何較好的話,因為事事不同,所以也不說自己如何做得了什麼結果的話,那才是做到一位菩薩境界所該做的事。
相關文章
◎聽到你的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