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全球性能車迷收到噩耗,號稱亞洲最強的MR跑車NSX,確定於12月份正式揮別車壇。在本田宗一郎生前的最後跑車作品NSX停產後,「後本田時代」正式揭開序幕。對於伴隨車迷成長的NSX退隱一事,許多車迷包括筆者在內都有百般不捨,透過與ACURA NSX於美國加州賽道Willow Springs International Raceway的邂逅,筆者向NSX表達最後敬意。
回歸草創 開啟新頁
HONDA為日本傳奇,而NSX堪稱為亞洲跑車之最。許多車壇人士暱稱其為「東瀛法拉利」,透過本田宗一郎和已故前F1冠軍車手Ayrton Senna合作。NSX集結當年HONDA頂尖空氣動力成就和引擎技術,初出江湖便奠定其亞洲最強地位,且此頭銜伴隨其15年如一日,至今仍是眾多專業賽車手眼中的珍饈極品。2004年日本自主馬力上限的解除,開啟各廠追逐大引擎之潮流,面對競爭NSX搭載的B20C VTEC V6引擎,和鋁製車身優勢不再,最關鍵的是外型老氣橫秋影響銷路,儘管2001年緊急「小針美容」微幅更動卻仍乏力回天,研發大馬力、流線霸氣的HONDA超跑,已經是箭在弦上、時勢所趨。
賽車技術挹注
改良從無間斷
筆者接觸NSX車系已經是第二回,但小改款倒是頭一遭,NSX採全鋁合金車身打造,並採賽車慣用的中置引擎、後輪驅動設定、寬扁流線的造型為其締造低風阻效能,每個角度觀察都能感受到,這是HONDA對F1歲月歌功頌德的紀念性作品。以NSX本身特質來說,講究的是高成熟度底盤和輕量化工程,涉足多年JGTC大賽本田技研獲得豐富經驗,儘管基本雛形不變但細節卻頻頻修正,特別是空氣力學部分,透過空氣下壓力補強作業;使二代NSX於賽道表現游刃有餘。
陳設秉持家風
操控易於上手
改款後的頭燈改為外露式樣,此舉有效改良風阻。無關懷舊風!NSX本身產品屬性,就是定位在追逐科技尖端的作品。打開車門跨入座艙,雖老態難免但從座椅、儀錶到視野規劃,都很有純種跑車所要求的元素,就連六速手排變速箱超短行程都頗為考究。有趣的是,身為旗艦的NSX操控介面很熟悉,相信只要曾身為HONDA的車主,跨入座艙內勢必迅速上手,每個按鍵顯示以及撥桿位置,都很易於掌握。另外,NSX也是少數在後引擎室還能騰出置物空間的超跑,這點有別於其他MR跑車的優點不得不提。
甜美聲浪獨家享受
競技科學完美打造
發動引擎由後背襲來的聲浪,B32C正低吟著不同凡響的嘶鳴,ACURA美規V6引擎最大馬力280hp/7,100rpm,最大扭力達224lb-ft/5,500rpm,凝視著8,000rpm的紅線,我知道換檔就在這時候。入檔釋放離合器,NSX緩緩滑入跑道開始暖胎,頭一回在賽道測試NSX心情有別以往,低速狀態NSX表現很生澀,連煞車行程都感覺很陌生,轉動著18.6:1齒比的方向盤,感覺和早年接觸時的失望程度類似,說悸動、快感言之過早。
熟悉彎道且感覺煞車、輪胎溫度上升後,第一個直線退檔開始加速,B32C轉速直竄爆發怒吼,咆哮聲浪迴盪於11月的冷空氣裡,VTEC開啟的力道高亢凶猛,筆者忍耐再忍耐著,一待轉速指針點入8,000後立刻換檔,另一股推力繼續驅策,隨著NSX進入備戰狀態筆者路線跑得更開,也察覺到B32C高速甦醒後真的很快!自然進氣的線性加速曲線很適合賽道奔馳,這種引擎魄力枉論直線、彎道皆然,直線爬速輕盈而入彎又安定,NSX車尾循跡性相當不錯且轉向也夠敏捷,連貫動態刺激著駕駛者放膽加油,煞車制動力道在溫度爬升後,轉為犀利而又不易衰竭,輕量化特質讓NSX耐力更出色,幾趟激烈操駕、油溫、油壓都保持穩定,煞車也不見疲軟感覺如脫胎換骨般。
正統賽車傳承
考驗車手技術
改良持續的空氣力學,讓NSX不會因為輕而失去平衡,前四、後六配重比例恰如其分,0.32風阻係數亦間接減緩NSX加速負擔,少了一堆科技和電子輔助裝飾,僅憑高鋼性結構、減重和高韌性引擎應戰,NSX絕非浪得虛名。事後省思全程試駕下來有何不滿,筆者只記得最後幾個連續彎路處理失當,因為入彎速度太快,使得車尾輪胎浮舉瞬間喪失抓地力,那種驚心動魄的臨界點讓人恐懼,嚴格說來此乃人為疏失,與NSX本身性能無關。
結語
很遺憾接受NSX即將消失的訊息,思念此車長達十餘載的筆者,最後卻是在停產前夕以一短篇試駕道別。NSX外觀雖無新意卻夠經典,內裝無綴飾卻少了額外負擔,引擎無強大輸出卻夠穩定,也達成當初設定的低排氣量、大馬力目標。最重要的,NSX代表著本田宗一郎追求的精神,也象徵著車神Ayrton Senna;開啟HONDA獨霸賽壇的傳奇史頁,對於熱愛性能車款的筆者,NSX是經典到無可取代的超級跑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