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於網路的流行,最近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近日在「網路咖啡與青少年身心影響研討會」中推估全臺六百萬網路族有三十萬人罹患「網咖成癮症」,顯示台灣的網咖文化已經有朝精神官能症發展的趨勢。再加上我國十七歲青少年曾政承,於韓國漢城勇奪「第一屆網路電玩大賽」冠軍,可以預期,曾政承的成功,將會掀起國內另一波網路連線遊戲的熱潮。透過病因讓讀者明白病症如何形成的,再加上病徵的敘述可自己反觀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致命因素,在診斷部分具體的載明,希望透過精神科的治療加上社工的處遇,防範與治療網路流行疾病的問題。由於青少年的人數居多,先從青少年談起。
二、病因:
目前研究已證實,此疾患與體質因素有較大關係,另外心理因素和兒童早期的經驗也有關。由於在平日的生活受挫,在虛擬的世界裡得到慰藉與自信,將注意力轉移到網路上;在線上遊戲所經營的獨特虛擬情境,令不少上網者著迷,回到現實的生活,沒辦法接受自己變成一個「普通人」,因而感到落寞,不可自拔想趕快回到虛擬世界。尤其成癮者多半合併有焦慮、失眠、強迫症和社交畏懼症等精神症狀社交恐懼症的病患,強烈且持續地害怕自己被別人端詳或評判,或者害怕在社交的場合被羞辱。
嚴重的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學業、婚姻等,而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社交退縮、自我封閉人格、過動、注意力缺損,或是有酒癮、藥癮、強迫症、病態性賭博等成癮行為者,都是網路成癮的高危險群。
三、型態:
精神科主任陳國華指出,網路成癮有五種型態
「網路性成癮」包括沈迷於成人聊天室或色情圖片
「網路人際關係成癮」以網路社群的人際關係取代真實生活親友
「網路強迫症」一再強迫性上網購物或賭博
「資訊缺乏恐慌症」不斷上網搜尋資料
「電腦成癮症」以及沈迷於電玩或程式設計
一個月上網時間超過144個小時
平均一天3至4個小時
就被歸類為「不正常的行為」
四、影響:
患者會因為實際或是預期面對某些特定情境或對象,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現象,例如:緊張、心跳加快、臉紅或肌肉顫抖,甚至出現嚴重的恐慌情形。而兒童可能以哭泣、憤怒、發脾氣或恐懼來表現。有些人會為了逃避這些令人害怕的刺激,迂迴地用其他的替代方式,不僅事倍功半,甚至嚴重干擾到正常的生活、學業或社交的功能;有的人會用酗酒、服用鎮靜劑、沉迷網路或甚至吸食毒品等方式來逃避壓力、減緩焦慮。
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陽厚生則指出,沈迷網咖者在腰背痠痛、手指肌腱炎、腕隧道症候群、視力疲勞外,還可能因長時間久坐,造成靜脈栓塞的「經濟艙症候群」、腦中風。而且網路連線遊戲的聲光刺激,也可能使兒童及青少年誘發反射性的癲癇發作。
甚至引發的社交畏懼症大多在十歲左右即會逐漸出現,困擾著患者的大半生,發生的比率約為10%,男女性大致相等,而亞洲民族較會將社交畏懼症認為是天生害羞,而放棄尋求治療。
拒學症及憂鬱症的青少年,都有社交畏懼症的困擾,長時間沉迷於電腦和網路遊戲,藉由虛擬的網路世界逃避實際生活的社交場合,有的不敢自己出門,甚至荒廢學業,影響層面非常嚴重。
網咖成癮者具有重覆行為、焦慮、衝動控制障礙等特質,有情緒問題、低自尊人格者、過動兒、合併其他成癮行為者是高危險群。
五、診斷:
目前研究評估網路成癮症的檢測標準共有八項,下列八項問題若有五項答「是」,就初步符合網路成癮症診斷。若每週上網超過四十小時,更加符合診斷的確定性。八項問題是:
一、會全神貫注於網路活動,下線後仍想著上網的情形。
二、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上網才滿足。
三、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上網,但總失敗。
四、減少上網時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或易怒。
五、上網時間總比預期的久。
六、為上網願冒人際關係、學業或工作損失的風險。
七、曾向親友或他人說謊,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度。
八、上網是為逃避問題或釋放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感覺。
六、治療處遇:
網咖是台灣獨有的文化,對網咖上癮的青少年具有特定特質及家庭背景,光靠精神科藥物無法戒絕網咖成癮。開業精神科醫師陳國華指出,網咖成癮和上網成癮有所分別,網咖自成獨特的環境,他認識一位警察在家裡安裝寬頻網路供孩子飆網,但總是在臨檢時從網咖帶回孩子,這種情況下,改善親子關係更能幫助斷絕孩子網咖上癮。尤其精神科醫界沒有文獻可供治療參考,只能說,網咖成癮和酒精及藥物成癮一樣都是成癮行為,同是男性多於女性的一倍以上
陳國華醫師曾以治療憂鬱、衝動控制障礙等精神科藥物治療上網成癮的青少年,治療二、三次時才初見成效,家長就不再帶孩子回診,無法追蹤一年以上,不知是否會舊癮復發。
陳國華認為,對於網咖上癮的青少年,如果光靠精神科治療,實在很難讓青少年不再迷戀網咖。空中大學助理教授王沂鉊也認為,家長沒空陪孩子而不了解孩子的真實情形,或是不擇手段阻止孩子長期間使用電腦網路,只會把孩手推向網咖,當夜深孩子流連網咖,不見家長來找時,也可能是家長為了生活忙著工作,社會大眾也該思考支持家長善盡親職,才是關心兒童青少年福利的值得重視的環節
七、社工處遇:
我國十七歲青少年曾政承,於韓國漢城勇奪「第一屆網路電玩大賽」冠軍雖說行行可以出狀元,但畢竟狀元只有一個,警方憂心指出,原本治安狀況就不穩定的網咖,將會更難管理。
根據業者統計,國內青少年喜歡聚集網咖的首要原因,就是玩連線遊戲,如聞名的遊戲軟體「世紀帝國二」,箇中高手就不知凡幾。本來,網咖提供年輕人一個休閒的園地,的確有其重要性與功能性;不過,當大批青少年長時間聚集在網咖連線電玩,一些治安隱憂,自然就接踵而至。
由於連線遊戲可以凝聚同儕間的向心力,卻也會產生強烈的「敵我意識」。 青少年連線電玩時,立場相當壁壘分明,凡同國者幾乎是榮辱與共,但對其他遊戲族群,就會非常敵視。北市警方日前就破獲過這種青少年「網咖」幫派;此外,青少年因連線勝負結怨,而產生尋仇械鬥事件,也屢見不鮮。
警方說,在歷次臨檢大規模網咖行動中,總會發現一些離家出走或無家可歸的青少年,將網咖當成流浪暫居所。
更糟糕的是,不少離家少女利用網咖充當援交的基地,使用網咖電腦尋求恩客性交易。葉佐偉說,其實網咖上癮是老問題以新方式表現,以往有賭博上癮、毒癮等,解決方法還是建議家長多花點時間陪伴,陪孩子運動、騎腳踏車,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建立其較佳的生活模式。
社工員在接到相關的案件,首先應該了解個案所處的環境,在左在做評估;更要透過醫療的協助下,讓個案提早回到生活的正軌!不僅要與案主適時的溝通,連同家長也要一併的諮詢,不應該有對案主有刻板的印象。
八、作者心得:
所謂的「上癮」是形容一種重複的習慣模式,當事人所耗費的時間精力愈來愈多,不去做則不舒服,影響了正常的功能,造成「欲罷不能」的情形。在網路到處有、到處上的情形之下,對於規範的制定更加重要了,太過或不及都容易再度將問題擴大!
反觀現代的青少年實在活得不太快樂,不僅僅家長忙於工作,連喘息的時間都沒有,要照顧活潑的青少年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再加上升學壓力,塑造出問題學生,只要是書讀不好就是壞學生!學生想要一展長才的舞台太小。政府應該多多重視青少年的需要問題!重視的族群不單單只是去學校的那一群;也要去思考不去學校的那群學生需要什麼?雖然這些問題處理起來棘手,但是其成果卻是相當驚人的。
九、參考資料
作者葉啟斌為台灣精神醫學會會員、三軍總醫院小兒心智科醫師
奇摩網站 勁 報 記者 盧偉吉 特別報導
奇摩網站 中央社記者 陳清芳 台北十二月十六日電特別報導
=====================================================
本篇翻貼自友台:
http://mypaper2.ttimes.com.tw/user/pennypei/index.html
請尊重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