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簡掉了什麼?
http://www.epochtimes.com/b5/6/5/21/n1325417.htm
作者﹕何為
漢字承傳數千年,走過風風雨雨的年代。
【大紀元5月21日訊】一、漢字的繁與簡
漢字是一個生命體,隨著歲月的推移,有時變胖,有時變瘦,太胖了就要簡化,太瘦了也要繁化。有人堅持簡化是漢字發展的潮流,有人說繁化才是大趨勢。爭了數十年,也沒有定論,因為事實上兩者同時並存。簡化來自人的天性-貪小便宜,越快越好。繁化也來自天性-人有追求秩序穩定的天性。簡字易寫難認,容易混淆。但合乎人性自私的心理需求,所以歷朝歷代都有人努力簡化漢字但收效不大。
漢字字體以草書最簡最快,為何沒有成為主流呢?「草書三日不認主」,草書好寫但過了3天,連主人自己都不認得了,所以太簡了就容易混淆,就會亂了。也就要靠繁化來平衡,繁字難寫,但有理有據,穩定性高,所以繁化也是客觀環境的需求,文化只要在進步中,繁化就無可避免。牛津英文字典早已超過30萬字,還每天在增加,從何簡起?
從漢字的歷史來看,甲骨文約有4000多字。秦代倉頡篇3300字。漢代說文解字9,353字。唐代唐韻26,194字,宋代集韻53,525字,明代字彙33,174字,清代康熙字典44,930字,依歷史來看有繁有簡,大趨勢是繁是簡呢?
繁簡之爭,爭了50多年,形勢雖然有消有長,但誰優誰劣無定論,雙方往往忽略了一個本質上的問題,中共的簡體字和歷代的簡體字是大不相同的。
簡體字,其實本質上就是錯別字。但是很多人都這樣錯,積非成是,雖不滿意也免強接受了,但它缺乏六書的理路,只能在次要的場合使用,終究不登大雅之堂。東漢靈帝時文學家蔡邕奏請靈帝,把五經刻石,立於京城太學門外,每天來摹寫的坐車千餘輛,可見當時錯別字簡體字之氾濫。有此石經為準,天下才又回歸正體。而中共的簡字與過去的簡字有何不同呢?
編註:書法為小火柴的爹書法展作品
二、中共簡體字的特色
1、中共簡體是來自自卑與仇恨
漢字自倉頡造字以來,一直受中國人的尊崇,倉頡也在南北朝時入祀孔廟。民間寫過漢字的紙片,也不能隨意丟棄,必須集中起來,拿到「敬字亭」燒毀,燒成灰還是不能當成垃圾,要收集起來,擇日誦經祭拜後再送水流,台灣保存傳統文化較多的客家聚落仍保有此風。
鴉片戰爭,清廷慘敗,民族自信崩解,知識份子起而改革腐敗的政治,另一些則改革文化文字。政治改革屢屢挫敗,鬱憤之心、轉而仇視文化文字。清末民初,更加激烈。
錢玄同:「欲祛除三綱五倫之奴隸道德,當以廢孔學為唯一的辦法。」「廢記載孔門學說及道教妖言的漢文,尤為根本解決之解決。」
共產黨承襲這股自卑仇恨的思潮,共黨總書記,文字專家瞿秋白說:「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茅坑。」瞿秋白在毛澤東的指示下,對漢字的拉丁化、簡化,做了不少工作。
共黨文化旗手魯迅:「漢字是勞苦大眾的結核。」「倘不除去,只有自己死。」等來等去,漢字沒有死,魯迅只好「自己死」。
這些充滿憤激、自卑、仇視的思潮,正是中共推行簡化的動力。
2、中共簡字意在消滅漢字進而消滅傳統文化
中國的歷史,多災多難,遺忘是痛苦中最好的選擇,中國擁有最久遠的歷史,中國也擁有最會遺忘歷史的子民。回頭看一看,歷史不遠,簡體字不是中共的最愛。正體字、簡體字都是中共要消滅的對象,只是時程的先後而已。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說:「如果我們要創立一種新社會文化〈共產文化〉,我們非廢除中國方塊字不可。」
執政後1951年毛澤東指示:「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的共同方向—拼音化。」「在實現拼音文化以前,應先簡化漢字。」「文字改革」,不是文字改進,革就是革命,革掉你的命,革掉他的命,革掉漢字的命。那到今天為何沒有革掉漢字的命呢?甚至到全世界設立孔子學院,推銷簡體字呢?因為後來發現這種虛假的漢字—簡字,拿來作為愚民的工具,已經綽綽有餘。現在中共的文字專家說簡體字多美、多好,似乎太健忘了,也沒有遵造毛主席的路線。照見歷史,才能照見自己。
3、來自政治高壓
過去的簡體字都是歷經久遠的年代,經過無數人的選擇淘汰,而留存下來,也許不合六書,但至少約定成俗了。秦始皇「書同文」推行小篆禁絕與小篆不合的文字,但秦始皇並沒有自己造字、改字,少數政治人物,配合一些御用專家來定漢字的生死,違反文字自然之理,最後必遭自然力的反撲。50年來,正體漢字無時無刻不遭受中共政治強力打擊,幸好漢字歷經秦始皇、蒙古人、太平天國的打擊錘煉,、他堅韌的生命力都在適當的時機,給這些暴君、土匪致命的一擊。殷鑑不遠。
4、反客為主
過去也好,現在也好,喜歡也好,討厭也好,簡體字一直生存在我們周遭,但我們清楚,簡體是正字的輔助,補漢字的不足—難寫,但不能代替,因簡體字缺乏秩序和內涵,用多了會亂。如今正體字成為違禁品,顛倒是非,反客為主。你可以不喜歡好人,但你總不能禁止別人去做好人吧!
三、漢字筆劃的豐富內涵
漢字筆畫多,又難寫,多一畫少一畫,多一點少一點,又有什麼大礙?
漢字是一個生命體,一筆一畫都蘊藏豐富的內涵,從漢字的筆畫中,我們可以瞭解造字當時的社會情況,經濟活動,文化思潮;走進漢字,就像走入一個歷史博物館。
中國人初見面,首句話就是您貴姓?因為姓表示一個人的來歷出身。但姓為什麼用女字旁?姓不是跟著父親來的嗎?婚姻,男女兩個人的事,為何都用女字旁?中國古代不是重男輕女嗎?很矛盾,也不矛盾,古書上不是記載「上古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漢字就為這段母系社會的歷史留下最真實的見證,也證明中國文字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奸、妖、姦,這證明中國古代歧視女性了吧?還不一定,安、好、妥這些吉祥美好的字也用女字旁啊!在甲骨文早就有這三字,卻找不到奸、妖、姦。也就是最早中國是很尊重女性,到了封建社會,男人嚐到權力的滋味,恐懼女性討回權力,才產生一些歧視女性的字眼。
其實所有的古文字都走過象形表意的階段,但象形文字難以表達複雜的情感、說理,隨著文化的發達,象形表意的文字都消失了,只有漢字通過歷史的考驗而留傳下來,漢字除了單純象形又多了六書,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意系統。也奠定了不朽的根基。
編註:附圖為小火柴的爸書法展作品
四、中共簡體字簡掉了什麼?
1、簡掉了筆劃,也簡掉了精華
拼音文字以聲音來表達意義,去掉了聲音,拼音文字就像一條跳舞的繩子。但漢字的筆畫,有其豐富的內涵,藥字簡成「药」,筆畫是少多了,但中國古代以五音治五臟,以音樂治病的歷史也被減掉了。買字簡成「买」,也把以貝殼當錢幣的歷史文化給減掉了。減肥沒有什麼不好,但把健康也減掉了,恐怕得不償失,何況漢字真有那麽肥嗎?整體上他比簡體字輸入得慢嗎?我們比較深入地看幾個字。
義,中國人重義,西洋人重愛,不愛江山愛美人,永遠是戲劇歌頌的主題,若拿到中國來恐怕要變成紅顏禍水了。中國人重義,交朋友重義氣,談生意講信義,做官的維護正義。桃園三結義,成為的義的典型。義之所在,不問利害,不計成敗。勇往直前,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為什麼中國人能這樣做呢?因為倉頡造字時,已經把義的內涵,灌注在義字的筆劃當中,幾千年來,義就圍繞在我們身邊。你看鄉下人家的二扇大門,一邊是「居仁」,另一邊是什麼?「由義」。義,它不是口號,在千百年的潛移默化中,它已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生命中最深沈的一部份。在必要的時候,自然展現出慷慨赴義的風範。
倉頡是如何把義的內涵,灌注筆劃之中呢?義字,上面是個羊,羊溫馴又善良,羊肉美味滋補,這麼吉祥美好的東西,正好用來祭祀天地神明當供品。義下是我,我本來是一種帶有鋸齒的兵器,一種可怕銳利的武器,後來假借為自我的我。〈兵者不祥之器,「我」,好像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上下合起來,是說為了美好的事物,把自己無私的奉獻上去,就像祭品一樣奉獻給神明。
簡體的「義」,一個大叉叉,再加上斜斜的一點,叉叉已經不是好東西,再加上三畫都是斜斜,這個簡體的義,真是斜之又邪。所以中共講的信義,千萬別當真,當年國民黨不瞭解中共的簡體義字,結果二次國共和談,都吃了大悶虧,還好逃到極力保存正體漢字的台灣。
進,再看進這個字,進在甲骨文,右上是隹,隹就是鳥,一隻鳥在往上飛,左上是道路,底下是一隻腳。意思是一個人在路上,往上走、往前走,快得像鳥飛。這當然是進步。簡體的進,旁邊是走,是快走的意思,可惜不是往上走,而是走入井裏,走入陷阱。這就是中共的進步。毛澤東三年「大躍進」結果三千多萬農民走入死亡幽谷,文化大革命,學生鬥老師,子女鬥父母,這才進步、先進。筆劃不一樣,涵義也不同。
戀,再看戀這個字,現代人男女老少都喜歡戀愛,卻不懂戀愛,失戀了就要殺人或自殺。所以常有人問我,古人造這個戀字,左右各放了一條繩子,是不是準備戀愛失敗時,一人一條?古人溫柔敦厚,你看古人多可愛,「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被丈夫休掉的棄婦,在山路上碰到負心的丈夫,不但沒有仇人相見份外眼紅,還關心地問新娶的太太還好嗎?戀字這兩條繩子不是拿來套脖子的。是來拴住對方的心的。戀愛的心是什麼心呢?「晴時多雲偶陣雨,來時無蹤去時無覓處」。很難很難把握,所以有人砸下黃金、鑽石、金屋美鈔,來拴住芳心,當然有效,但遇到別人加碼,往往人財兩失。古人心中的戀不是這樣的,戀字中間這個「言」,甜言蜜語,才是戀愛的主角。同樣是愛,談戀愛、談情說愛,「談」和「做」就不同。戀愛的熱度和手機的帳單成正比。如果帳單少了,你就要準備拜拜或結婚了。
戀字,古人要告訴我們,閒也好忙也好,戀愛要不斷地談,你儂我儂,情話綿綿,才能像二條繩子緊緊拴住對方的心,只有一條還怕拴不緊呢!
簡體字的戀是什麼涵義呢?亦是腋的本字。亦就是腋下,就是胳肢窩,這和戀愛有什麼關係呢?不過中共很多東西都和人不一樣,也許他們的戀愛是從胳肢窩開始的吧。
中國的戀愛寶典是詩經,其中有許多優美動人的詩歌,有志戀愛的同胞千萬別錯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牽著妳的小手,直到白頭偕老、、、這是二千五百年前,一個在異鄉征戰多年的老兵,想起當年臨別時對太太的誓言,既深情又浪漫,(難怪臺灣人要稱太太為牽手)二三千年前的情歌,你可以直接欣賞,使用正體漢字,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份,能不珍惜嗎?
2、簡掉了穩定性字
現在英國大學生,很難看懂莎士比亞的作品,不是水準太差,而是拼音文字隨著語言在變化,現在的英國人和3百年前的莎士比亞講的話不同,文字也不同。可是我們中學生能看懂1千年前的唐詩,1911年思想家梁啟超來台灣會抗日文學家林獻堂,2人相談甚歡,傳為美談,一個講粵語,一個講台語,沒有翻譯怎麼談?漢字筆談。漢字跨越時空的阻隔,是化解人類爭執最好的工具,他的穩定性走遍大江南北歷千年不變。
楷書,正體漢字,自唐代定型到今天,努力去簡化的人,歷朝歷代都有,但真正簡化的很少。武則天改了18個字,人亡字亡。因為漢字從甲骨文,歷經金文、大小篆、隸書的演變修正,到了漢代楷書已相當成熟。所以到唐代定型以後能被簡化的已很少。可以說相當完美了,其實楷書的楷,就是端正、楷模、模範的意思。
從甲骨文到今天,3千多年中有5次大改革。中共從1956年正式推行簡體字至今50年也大改了4、5次,不知還要改幾次呢?改來改去,遲早漢字會改成「汗字」,讓炎黃子孫汗顏的字。
3、簡掉優美的字型
漢字的穩重大方,加上歷代書法家的努力,漢字的內涵融入藝術的形式,成就了漢字獨特的書法藝術,日本把書法視為修身的課程,尊稱為書道。即使大陸的書法家,,也不願寫簡體字,可見其醜陋。
有個長輩到大陸投資,回台灣時,對晚輩提醒不要寫簡體字,尤其工廠絕不能寫,大家都莫名其妙。他才說,你看那個廠「厂」字,上面一隻大樑,底下僅僅靠著一根斜斜的柱子撐著,這種工廠,不論你蓋得多高,它說倒就倒。
4、簡掉漢字的承傳與理路
漢字承傳數千年,走過風風雨雨的年代,始終屹立不搖,更顯得虎虎生風,老當益壯。靠的就是豐富的內涵和六書的理路,每一個字甲骨文、小篆、楷書,不同的書寫形式,但它卻一脈相傳,承先啟後,一個字有它的父母,也有它的子女。但中共的簡體字往往是孤兒,甚至是怪胎,無論從甲骨文到楷書,都找不到它的父母,對這些冒牌的漢字,有必要徹底檢查它的DNA,若沒漢字的血統,宜逐出漢字門牆,以免敗壞漢字門風。
師大教授何懷碩在「繁體與點簡體」一文中說:「簡體字即使新創,也有文字學的某些依據」,請看廠→厂,衛→卫,從→丛,幣→币,葉→叶,這些火星文的「前輩」,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出有何「文字學的某些依據」?大概只有何教授的獨特藝術眼光才能看得出。抗戰前,為中共說好話,也許是無知,因為那時中共化妝成正義的使者。如果現在還再為中共抹粉,那就顯得可憐又可悲。
五、簡體字的後遺症
使用不同的工具,會帶來不同的觀念。走路和開車的人,對交通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使用文言文的人和使用白話文的人,也會有一些不同的觀點。
一個人使用假鈔,那是他個人的問題,如果一個社會許許多多的人都在使用假鈔,那不但會破壞經濟,最終也會傷害到人與人的誠信。
香港人在97以前,對中共的簡體字的稱呼是「大陸字」也就是說,它不是中國字,也不是漢字,它只是現在大陸使用的一種文字。它不是真正的漢字,使用這種假假的文字,它的後遺症也隨著時間的過去,慢慢地浮現。
1、改之又改,亂之又亂
3千多年來,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歷經五次大改革,楷書從唐代定型到今天,一千多年了,時時有人努力簡化,但實際簡化的字很少,武則天聰明絕頂,花了15年改了18個字,人亡字亡,至今只剩一個「曌」字,因武則天自己的名字而留下供人憑弔。可見造字之難。
中共自1956年開始,陸陸續續推出2千多個字,不到10年亂象已漸浮出,不得已1964年又改一次,1977年又改一次,30年後1986又改一次,1988年再改一次。不到50年改了5次,其中的小改不知有多少次。為什麼要改來改去,因為亂。簡體字的本質就是亂,它的好處是好寫,缺點是容易亂。因為它缺乏秩序、理路,中共的御用文字專家,為簡體字辯解的理由是,簡體字「古已有之」,如果有錯,錯在古人不在中共。簡體字確實「古已有之」,而且很古早就有了,但大家想想,古人也想寫得快,這些好寫的簡體字,上千年了為何沒有扶正為正體字呢?〈其中少數也有扶正的〉。道理很單純,古人怕亂,簡字用多了就會亂。簡體字就是亂,亂是簡體字的本質。中共大改5次還是亂。
随手舉幾個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大家難免會想,同樣這個字,在這裡行,在那裡為什麼不行?正體字造字有六書,倒底簡體字的造字原則是什麼?毛澤東沒有答案。文字專家也沒有答案。最後還是老百姓自己悟出:「隨心所欲,歡喜就好。」既知道造字原則,於是全民造字蔚為風尚,有規範簡體字〈政府認可的〉不規範簡體字,其中又有過去式規範簡體字〈從前認可現在又撤銷〉,地區流行簡體字,個人自創簡體字,古代通用簡體字;繁體正字。各式各樣的寫法,風起雲湧,百花齊放。
廣東中山大學陳煒湛教授沉痛地指出:「社會用字規範方面不應有『特區』存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只設經濟特區,並無文化特區,一些非經濟特區的城市,地區競相仿效,社會用字嚴重混亂,規範化程度極低,共同特點是繁體字氾濫。」既然氾濫,何不改用繁體正字,順天應人,皆大歡喜。
50年的專制高壓,強力打擊掃蕩的結果是「繁體字氾濫」,難道是台商帶來了腐敗風氣?除了「邪不勝正」以外,最大的理由是簡體字就是亂,不亂不行,亂得不行,百姓受不了只好追求自力救濟。古人有言「人心思漢」,日日夜夜,思思念念,思念真真正正的真正漢字。
2、空之又空,假之又假
外國人來中國也好,華僑回國也好,第一個強烈而共同感受就是假,假話、假藥、假奶粉……虛情假意,什麼都是假。不過曾任國家副主席林彪有句話,倒是真的:「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坦言:「全國虛報、瞞報、偽造、竄改統計資料佔60%。不過這還不算嚴重,最嚴重的「造假」是1958年毛澤東一句「超英趕美」的假話(超過英國,趕上美國),因而餓死三千萬農民。上上下下無人不假,難怪要視注重說真話的法輪功為「眼中釘」,必除之而後快。在這樣虛假的文化中,不說假話,不只是大事,連小小的小事,你也很難辦成。
在網路上只要打出「誠信危機」,夠讓你看得心驚肉跳的。政治誠信危機、經濟誠信危機、婚姻誠信危機、學術誠信危機……等等,真是危機四伏。不論來自正體字或簡體字,這些危機有一個共同特色它主要來自中國,而且士、農、工、商無所不在。北京航空大學招生,該校教授龐宏冰拿著七張錄取通知單,千里迢迢來到廣西,向考取生的家長索賄十萬元。遠在千里正式考取的都躲不過,沒考取走後門自動上門的呢?
短短幾十年,從一個禮義之邦,淪為造假大國,共產黨的貢獻固然是主因,但其中虛假的漢字,是不可忽視的推力。因為虛假的漢字阻斷優良文化的承傳,承載著只是虛偽的文化,也就產生無所不在的「假貨」。2005年美國貿易代表總署提出年度貿易報告中強調:「美國對外貿易中,最感頭痛的問題,就是中國大陸的盜版、仿冒的猖獗。」頭痛的已經不只是美國,大陸的黑心食品,早已是台灣餐桌上的美食,當年襲捲大街小巷的大陸名酒,為何忽然消聲匿跡,喝多了才發現大陸的「名酒」就是「假酒」。
正體與簡體字之爭,不是多一劃少一劃,多一點少一點的問題,而是真與假,正與邪的問題。
六、危機與轉機
當聯合國、香港、新加坡相繼採用簡體字後,正體漢字就只剩台灣在堅持了。師大教授何懷碩於3月17日再中國時報發表一篇「繁體與簡體」,預測繁體字的滅亡。給繁體字下滅亡結論的不只是何懷碩,也不只出現在今天,不同的是有人幸災樂禍,有人心存憐憫。
真有這樣悲觀嗎?2千萬人對十幾億人,壓力真是不小,但事物的真相還不能光從表面來看,我們從二方面來看:
1、從歷史來看 2、從現實來看
1、首先從歷史來看,50年來中共一直強力打擊消滅正體字,其中有二次徹底殲滅正體字的大好機會,而且都是不費吹毫之力的:〈1〉正體字輸入電腦的速度如果慢於簡體,正體自然很快消亡,正體筆劃多又是一千多年前的「古董」,依常理,正體慢是必然的,但事實上正體卻展現自己無比的青春活力,跑在簡體前面。老頭跑贏小夥子,這莫非天意。〈2〉1954年羅家倫發表「簡體字提倡甚為必要」文中力主「中國字要簡化,才能保存,才能適合中國民族生存的需要。」
3萬字長文在台灣各大報紙同時刊登數天,聲勢浩大,風起雲湧,反對者亦復不少,因羅曾任北大校長,又時任考試院副院長兼黨史編委主任,黨史的官不大,但必是蔣介石的親信。官位、學術地位顯赫,所以難以撼動,眼看漢字一脈香火就此飛灰煙滅,此時忽然殺出一個「程咬金」,師大教授潘重規,以學術立場,揭發羅文中的古文字舉證,有多處造假,羅再也無法理直氣壯,大局因而逆轉,正體漢字的命脈,得以綿綿不絕,可謂「冥冥之中,自有天數。」
(註1、潘重規教授:論羅家倫所提倡之簡體字 ,文中指出羅做官之日長,治學之日短,以偏激武斷之成見,集古今廢字、俗字於一爐,便自命改革。文見1954年3月27日新生報)
2、從現實來看,雖然聯合國早已廢除正體字,但在2006年起,美國將有二千多所高中,開設中文學分預修課程,繁體正字和簡體字並行。即使在大陸,隨著經濟改革,人們逐漸瞭解正體字的珍貴價值,開放前少壯輩根本不知有所謂正體字。因此呼籲重新正視繁體正字的呼聲逐漸浮現。1992年中共全國教育會議上,負責國家語言的報告中就對﹝繁體字大回潮,中國文字「海外化」﹞的現象表示憂心並大加抨擊。其實使用繁體正自哪是海外化〈台灣化〉,繁體正字不是唐代以來的主流嗎?
2004年在北京召開「第三屆漢文史資料庫研討會」,文史專家許逸民,就鄭重提出「繁體字是創造文史資料庫的基本學術要求。」也就是真正的學術,需要用純正的漢字來承載。大陸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軾語重心長地呼籲:「建議在小學選讀繁體字。」「因為簡體字使中國偉大的古文化和廣大人民相隔離」,出自經濟學家的看法更值得深思、文字、文化影響人的不只是心靈。如今大陸漢字學術界起一個嶄新的名詞,「漢字的優化」。避開了敏感的繁、簡之爭,簡體字需要優化,請問優化是向簡化靠攏?還是向繁化回歸呢?
簡體字就是為了貪圖省事,如今為了省事,大陸小學生學完簡體字,還要學繁體字;臺灣學了學繁骼體正字,還要學簡體字,這樣的簡體字既不簡單又不省事,要省事就趕快「斃了它」,不就一了百了,大陸的文字專家還在遮遮掩掩談簡體字的優化,為漢字努力,很可敬,可悲的是無法暢所欲言。
簡體字的唯一受益者共產黨,也是今日簡體字的唯一支撐者,但是無論古今中外,無論民主或獨裁,絕沒有永遠的執政黨,屆時新人新政……
七、一些感想
一個正常的社會,一間百年老屋,就算斑駁老舊,人們也會倍加珍惜。一千多年的正體漢字,有何罪過,竟被糟蹋成「非法」文字,成為打擊的對象,天理公道何在?炎黃子孫,難道鐵石心腸?當年淩遲漢字,宣揚孔子為「狡詐的政治騙子」的文字專家,如今也在孔子學院,誇誇高談發揚傳統文化;少林寺,當年被批鬥為迷信、腐敗、落伍,強收廟產,僧人掃地出門,如今又被同樣那批人宣揚為慈悲、和諧的象徵,如果世人也信以為真,那真叫人有不知「今世何世」之嘆。
中共的行事和思維方式,遠遠超出人類所能瞭解的極限。研究中共的專家多如牛毛,但沒有人能說清共產黨是什麽?國民黨的反共專家,有實戰,有理論,還有不少人的父母,被中共砍頭示眾,但研究一輩子之後紛紛成為中共的座上賓,世人何以如此竉愛中共?從宗教钜子到各國政要,一句重話都捨不得說,為什麽?大家都自認為看到了中共的一切,其實大家只看到中共想讓你看的那一點點而已。。你要讚美中共也好;你要批評中共也好;你要投資中共也好、、、‧,最好先讀「九評共產黨」,因為它讓你看到真相。
常有人問,「繁體字」為何要改用「正體字」?未免太固執了,我笑笑回答:「你是共產黨嗎?你應該去問你們共產黨的頭子,「繁」字17畫,「正」字5畫,好看又好寫,共產黨不是主張筆劃少,增加效率嗎?為何偏偏堅持要用「繁」,卻不用省了三倍的「正」呢?共產黨做了奇怪的事,世人不會懷疑,我們做了正常的事,很多人跳出來質疑。中共的文字專家一再質疑台灣不用簡體字是台灣的政府把文字「政治化」,是「逢共必反」的頑固心態。其實簡體字才是百分之百政治下的怪胎,楷書自古就因方方正正,足為楷模而叫「正書」,何況台灣已寫了一千多年了,這有什麼錯!但有些教授也質問政府固執,奇怪,這些人怎麼不敢去質問簡體字到底有什麼好處?中共文字專家的回答是〈1〉對消除文盲獲得空前的成就。〈2〉提高學習效率。文盲的多少和政治、經濟、文化有關,和文字難易無關,台灣香港的文盲絕不會比大陸多。如果簡體字真有助消除文盲,那非洲人都要趕快來學簡體字了。漢字難學,難在文法,及背後的文化內涵。簡體字有易寫的優點但被難認,易混淆的缺點所打消。二個孿生兄弟不易辨認。筆劃少、相似度高、辨認時間就增長。美國也為中小學生拼音錯字嚴重而苦惱,謂何不把單字的字母減少呢?「菊」字chrysanthemum 13個字母,「違憲」unconstitutionality有19個字母美國總統為何不下令砍掉一半呢?德文「幼稚園」有28個字母,那才壯觀呢!
簡化是個理想,但很難,文字不只是工具,拼音文字都不容易,何況筆劃中充滿文化內涵的漢字。要簡化也該極為慎重,就像減肥,要開刀都還要找一位好醫生。中共卻請來一票殺豬殺狗的屠夫來操刀。〈延安老巢那些不識大字的工、農兵,太平天國的土匪〉。楊貴妃砍成趙飛燕,肥肉是少了,人也奄奄一息了。
簡體字不用,已經很難了,用慣仿冒名牌,即使經濟改善了,要買正品,還是有很大的難度,「便宜又好用,為什麼不用?」他看不見無形的成本,簡體字好寫,火星文更快更好寫,再快下去呢?
十幾億人在用,不用壓力很大,有需要我們也可以學,可以用這也不難。但別忘了,仿冒品再便宜再好用,它還是仿冒品,長遠來看,總要付出代價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