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大人都會叫小孩子跑腿,到巷子口的雜貨店買東西。
鄰居叫小男生去買「麵粉」,結果買回了「米粉」。
還有一個阿嬤,叫小孫子買有「雙龍」圖案的醬油,特別叮嚀要「有ㄌㄧㄥˊ(閩南語的龍)的」,結果小孫子跟雜貨店說:「要買『有涼的』。」雜貨店拿了冰冰涼涼的飲料給他,小朋友樂得邊吸邊回家。
才看完鄰居的笑話,媽媽叫我去買炒菜爆香的油葱酥,我把「ㄎㄧㄢˋ ㄆㄤ」搞成「米香」,捧著難得的零嘴,回家的路上已經啃了一半。
有段時間,小阿姨和大姊幫同一家成衣廠代工成衣。
小阿姨以閩南語叫大表弟到家裏來拿「樣本」。唸小學的大表弟方便記憶,把閩南語的「樣本」聯想發音很近的「日本」,走幾個巷子,忘了是哪個國家?搞成「美國」,但又覺得不確定,只好小聲的跟大姊說:要拿「美國」。
從日本走到美國,再多走幾步大概繞回中國大陸了。
成人了,跑腿換成姪子們的差事。
我媽叫大姪子到雜貨店買「電火球仔」(燈泡),拿了一百元,大姪子說:「阿嬤,要買『電火柱仔』(電線桿)哦?」
我媽說:「一百元麥甲人買電火柱仔,麥甲人『摸燒』哦?」
嗯,買電線桿應該找台電公司吧?沒買過,不是很確定。
帶二姪子去菜市場,經過雞鴨攤販,看到一隻隻宰殺處理好的鴨子排排放,身體在上、脖子往下垂,二姪子驚奇的問:「姑姑,這是大象,對吧?」
「不是,是鴨子。」我耐心的講解鴨子的構造。
因為鴨子的長脖子,連著頭和扁嘴,姪子以為是大象長長的鼻子。
我兒子五歲時,有天,忽然興奮的跑來跟我說:「媽,有鱷魚!」然後拖著我往客廳走。
我以為是電視節目播放有鱷魚的畫面。
他指著電視上的小魚缸說:「你看!有鱷魚!」
魚缸養著一條鬥魚,但水面上停浮著一隻氣定神閒的壁虎,不知從哪裏來的?也許是天花板掉下來,剛好跌進魚缸裏,但,為什麼不會沉下去?
我最怕壁虎了,全身冒著雞皮疙瘩說:「那是壁虎。」
壁虎呀,你就別「奧梨仔假蘋果」了吧,再怎麼假裝,你的皮還是不能做成高檔的皮包和皮鞋。
有天,電視節目討論吃蜂蛹,我跟兒子說:「你小時候也吃過蜂蛹耶。」
「有嗎?什麼時候?我怎麼沒印象?」
「你大概三、四歲的時候。阿公從田裏帶了一個小蜂巢回來,裏面有幾隻蜂蛹,舅舅拿了就吃,你在一旁看,舅舅也拿了一隻給你吃,你就吃了。」
「那麼小的事,難怪我不記得。」
隔了幾天,兒子忽然問我:「媽,你說我小時候吃過『蜂窩』哦?」
哎~~
兒子喜歡看「大陸尋奇」節目,主持人熊旅揚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是他學習的榜樣。
最近電視播著港星劉嘉玲的「四物補品」廣告,兒子問我:「那是熊旅揚嗎?」
寶貝呀,你的雙眼裸視真的是「1.0」嗎?
我說:「劉嘉玲會哭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