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現在小學課本裡面還有沒有這個故事?
不過,徹一直很慶幸,徹爸從不曾要求徹變成納爾遜將軍。
先簡單地說一下這個故事。
某個風雪超大的日子,年幼的納爾遜和哥哥一同出門上學,因為風雪不斷增大,所以哥哥萌生放棄的念頭,但納爾遜堅持不放棄往學校前進,雖然不知道兄弟倆抵達學校時,老師跟其他同學有沒有出現?(如果,學校當天因為大風雪放假,這則故事就變成笑話了。)但堅持不放棄的納爾遜,後來成為一位偉大的將軍。
「所以,小朋友們!我們不要害怕眼前一點點的小困難,要勇敢地堅持下去,不斷地突破自己,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喔!」課程的最後,老師用有點誇張地語氣說。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混在人群中的徹,作勢動了動嘴巴,卻沒發出什麼聲音。
從小,徹對集體性的行為,就有莫名的抗拒,不管是「齊步走」或「大家一起說」,總是能混就混,能不做就不做。
徹爸在家中幫徹溫習功課時,說到這篇課文時,徹問徹爸說:「如果風雪很大,我還是要去上學嗎?」
「台灣又不會下雪,不過,如果天氣很不好或是你身體不舒服,可以不用去上學,課少上一天不會怎麼樣,把身體弄壞或是發生危險就不好了,你想想,如果威爾遜在上學路上,被風雪掩埋,以後也不會成為什麼大將軍,萬一在風雪中,還要勞師動眾來找他,又會給大家帶來麻煩!」徹爸很有耐心地對徹說。(當時,他還不知道,他的回答日後會給他帶來多大的麻煩。)
「所以,我不成為大將軍也沒關係嗎?」徹傻傻地問。
「沒關係,你活得開心就好。」徹爸笑笑地說。
徹這一生從沒得過全勤獎,只要身體有一點不舒服,徹爸徹媽就會帶徹去就醫後,讓徹在家裡休息一天。
到國中時,因為對學習適應不良,罹患(不知道這樣說正不正確?)了「厭學症」,只要一接近學校,各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會冒出來,搞得徹爸一個頭比兩個大,因為他答應過,只要身體不適就可以不去學校,每次一不舒服,徹爸媽就帶徹去看醫生,直到醫生建議徹爸媽帶徹去身心科......。但那個年代,身心科並不普遍,後來徹爸只好忍耐,不強迫徹去學校上課,只求功課可以維持升學班的水平就好。(當然是靠自修)
雖然,這不是什麼太光榮的過往,但不是徹臭屁,當時學校只有一位同學缺課比徹多,那位同學罹患血友病。
不知道是不是納爾遜那篇課文太深入人心?又或者是我們被教育得太習慣勉強自己,總以為要強迫自己完成困難的事才算成功?把突破生理、心理的極限當成理所當然的挑戰,不管勉強過後可能產生後遺症,或可能對其他人產生的影響。
在工作上,面對老闆過度的要求悶不吭聲,忍受無理的工作狀態,老闆也以逼出員工的潛能為己任,更自以為是地認為反正沒人抱怨就是沒事,讓情況越演越烈,非得到有人員工過勞死,或有人忍不住去檢舉,才願意調整進行工作環境的調整。
員工生了病,也不敢輕言請假,戴著口罩,用濃厚的鼻音說話,還是要硬撐著上班,就算在上班的過程中,將病菌在辦公室傳播,讓公司淪為疫區也在所不惜。因為別人都硬撐著來上班,我這麼軟弱怎麼行呢?年底打考績的時候,一定會被老闆記上一筆的。
反正只是小感冒、只是小胃痛,可能撐一下就過去了。因為期待被表彰,因為對工作有強烈的責任感。就算再不舒服,也只好硬撐著來上班。員工也可能這樣告訴自己。
然後,積著積著,小病就可能變成大病。
其實,如果仔細閱讀納爾遜將軍的生平,就會發現冒風學上學這件事,對他的人生是微不足道的。一個人能成就偉大的功業,最重要的,並非毅力,而是強健的身體與運氣。
以納爾遜將軍來說,要一路當到海軍大將軍,當然身體要夠好,不然怎麼操船演練打仗,其次,運氣要夠好,才能在槍林彈雨中存活,待長官、同袍一個個倒下,才有機會往上升。冒風雪上學這種毅力的重要性根本微不足道。
說到這裡,徹真的很慶幸徹爸從沒要求徹要成為納爾遜將軍。
身體真的不舒服,不妨好好休息吃藥,這樣回復得會比較快。
與其,努力讓自己變成納爾遜將軍,不如開心健康過生活比較重要。
當然,這是沒成就者的一點小小意見。(有時候,發現這世界(或公司)沒有自己還運作得很順暢,挺讓人安心的。)
《徹的話》
-
出國前得了感冒,照慣例,就醫後,自我居家隔離一天,準時吃藥,多休息,喝稀釋過的運動飲料,已將近痊癒,還動手完成了這篇電子報。期待可以有開心的旅程。
-
書籍的話,推薦《我敢在你懷裡孤獨》(劉若英作品),徹很幸運參與文字協力的工作。儘管我們的教育告訴大家要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但真的沒什麼人是「完人」。在這個世代,學習獨處自處,可能比相處更重要,更別提,所謂的「相處」有時是兩個獨處的交集,沒辦法好好獨處的人,可能發展出好的兩人(或多人)關係嗎?
-
有人問徹,旅行是容易的事嗎?老實說,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容易的,我們只能盡力做到自己可以做的事而已。
(圖說:旅行的樂趣有時只在親手捧起凋落的櫻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