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作文本上,一個六年級男孩這樣理解時間--「對人而言,沙粒不斷墜落的過程就象徵著光陰的流逝,但也不能單單認為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將我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為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確實從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將我死去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麼,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
題目是《沙漏》,文章主要是講,這個小學生在觀察沙漏流逝的過程中,思考時間的意義。
這篇作文在王老師的微博曬出後,迅速走紅,短短几個小時,已收穫1萬評論、5萬轉發和10萬點贊,並被許多人爭相轉發。
簡單來說,在這位小學生的眼中,人越活時間越多。是這樣嗎?看完這篇作文,批改中的王老師就陷入了思考,所以將這段文字曬在了微博上。
學生送給王老師的花,命名為「春天」。
小邵能寫出這樣的文字,並非妙筆偶得。王老師在微博上透露,這位小朋友是《三體》(科幻小說)的忠實粉絲。
「他是個特立獨行的男孩,熱愛閱讀和寫作,尤其喜歡看歷史和科幻。他以前還寫過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後感,點評過《萬曆十五年》。」王老師說。
小邵對任何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都願意花大把時間閱讀和學習。從一年級起,他就在父親的引領下讀《道德經》,算是啟蒙學習,由父親給他講解。四年級時,他就能把《道德經》全部背出來了。
轉載自《加拿大都市網》2019年4月17日
這篇作文的全文如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