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芬蘭能 台灣為何不能?
【聯合報╱洪蘭】2008.12.15
天下雜誌出版了一本「芬蘭的一百個社會創新」,由實際參與芬蘭崛起的政府首長和國會議員,親自動筆寫下他們當時的想法和做法,因此這本書非常有啟發性。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國家興起的三個原因:一、政治透明化,二、投資在教育和文化上,三、培養人民的愛心、公德心和自尊心。
政治透明化 杜絕貪腐
芬蘭政治的透明化杜絕了貪腐,因為國會的一切發言、一切紀錄都攤在太陽下,讓選民自由觀看,作為下一次是否選他的參考。這個透明化使議員竭誠為選民服務,汙垢無處可藏。
芬蘭教育的成功已經被廣泛討論了很多次,在此不贅言。教育的成功其實要有很多的配套措施,例如:芬蘭政府對學生住宿的照顧,就學貸款的提供,不但使本國的學生安心讀書,也使很多的外國學生前來作交換學生。芬蘭目前是歐盟國家中,交換學生人數最多的國家。交換學生的好處一時看不見,很多人以為是浪費公帑,其實它的效益是長遠的:它使文化交流,增加國與國人民之間的了解,打開學子的胸襟,同時它也是一種政治投資,一旦這個學生回到他本國掌權執政時,他對曾經留過學的國家都會有好感,比較親近。早期伊朗曾派很多留學生去美國留學,回國後都當上了部長官員,他們的政策自然是親美而不會親蘇。我們當年也曾大量資助僑生來台受教育,這些學生回去僑居地後,成為親台的僑領,幫助政府外交。
芬蘭教育成功的另一個配套措施就是圖書館的普及性,在寒冷的冬天,甚至是不必出門去借書,圖書館可以送書到府。「十九世紀的財富在土地,二十世紀的財富在勞力,二十一世紀的在腦力」,新知的獲取絕對是國家競爭的本錢,當人民都有閱讀的習慣時,國家的競爭力自然上升。
第三個原因是文化的原因,也是最難學的一項,芬蘭人自尊心很強,戰後芬蘭要還俄國一大筆他們認為並不公平的戰敗國債,為了還這個債,每一個芬蘭人都努力工作,為了還債,芬蘭人發展出立即可食的香腸,全國吃香腸節省工作的時間,把債還清。
做對的事 應放手去做
芬蘭人民有愛心,在他們自己生活都還很窮困時,大部分的公民都每月固定捐出薪水的百分之一作公益,幫助國內外比自己更窮的人。這點非常不容易,看到報上登七億四千萬的新台幣堆起來有那麼高時,心中更是感慨。
芬蘭有很多活動是民間發起,民間執行,全國五百萬人口中,竟然有八萬多個非營利組織,這些活動豐富了芬蘭人的生活品質,提升了他們的情操。人民不怕繳稅,只要這稅金是用在正確的地方,就像美國的公路旁常有一個牌子說:「your tax money is at work」,看到公路平坦,四通八達,物暢其流,繳稅時的痛就減輕了很多。所以政府只要做對的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人民最後是感激的。我們現在需要政府放手去做對的事,我們期待「芬蘭能,台灣更能」。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圖片來源: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