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17 21:03:18| 人氣3,0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得札記:〈三孝廉讓產立高名〉讀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故事概要
這篇故事出自《醒世恆言》卷二。敘述東漢光武年間,許氏一家三兄弟在父母雙亡之後,長兄許武輔養兩個年幼的弟弟許晏、許普。晝則同耕,夜則同讀,食必同器。許武為了兩個年幼的弟弟,甚至不娶妻。因為「若娶妻,便當與二弟別居,篤夫婦之愛,而忘手足之情。」許武愛護兩個弟弟的名聲,很快就遠播鄉里。鄉里間俱稱「孝弟許武」。後來州牧郡守都聽聞許武的大名,舉薦其為孝廉。許武不得已,前往長安朝見受職。他的大名也揚遍長安,數年間,累官至御史大夫。後來許武因為牽掛兩個在家的弟弟,兩位弟弟在家力學多年卻不見州郡薦舉,許武怕兩位弟弟怠荒了學業,因此告官回鄉省視。回到家鄉之後,兩個弟弟許晏、許普已經長大成人,學業亦有進,家裡的田宅亦因兩位弟弟勤儉所積而有聲有色。許武放下心來,並且為兩個弟弟擇里中良家女子定親,而後自己才娶親。各自成家之後,許武有一天招兩個弟弟到面前,並邀集幾個父老做見證,商議兄弟分居之事。許武藉口自己為官需要體面、應酬之資等等的理由,把廣宅、良田、壯僕統統歸為自己,占兩個弟弟的便宜。但是兩個弟弟甘之如飴,並不跟許武爭辯。然而在場做證的幾個父老卻替許晏、許普抱不平。認為許武是「富貴之人,與貧賤的人,不是一般肚腸。許武已經做官,比不得當初了。」此後鄉里間俱傳許武是假孝廉,不爭產的許晏、許普方是真孝廉。許晏、許普讓產不爭之名遂傳。後來二人獲得薦舉,當了大官,數年之間皆至九卿之位。有一天許武致家書給兩位弟弟,上面說兩位弟弟既然已經位列九卿,應當早日急流踴退。許晏、許普因此上書朝廷辭官。皇帝不許,僅先准其告假回鄉省視。於是許晏、許普風光返鄉。許武帶了兩個弟弟去掃墓,隨即設宴遍召里中父老前來。至此許武始把自己欲成二位弟弟之名的苦心委委道出。原來在鄉里間,許武孝弟的名聲實在太響亮了,遂使得兩位弟弟的學行無法彰顯、揚名。因此許武冒貪饕之名,成兩位弟弟的廉讓之名。隨後許武將家產重新分配,全部交給兩位弟弟。許晏、許普則跪而不受。最後由父老見證,公平分配家產給三人。許氏三兄弟並且用其家產設義莊、助鄰里。一門孝弟的名聲遂傳,朝廷特為其所居之地名為「孝弟里」。後來許晏、許普又在朝為官了幾年,政績卓著,隨後守乃兄之教急流湧退。許氏子孫昌茂,累代衣冠不絕。

二、讀後心得
筆者認為,這篇是《三言》中,孝弟的形象最為突出的一篇。故事中,許武友愛兩個弟弟的表現,可以說是崇高而極至。他甚至可以損害自己的名聲來成全兩位弟弟。同時,透過兩位弟弟的友讓不爭,也更襯托出許武的孝廉。許晏、許普在許武居官不在鄉里之時,能夠謹守教誨力學,並且勤奮地經營家業;後來,在不知道其兄苦心的情形下,也能夠讓產不爭,從兩位弟弟的德性可看出許武平日教導之用心。同時,如果許武不是真孝廉之人,哪能對兩位弟弟有如此成功的潛移默化呢?正因為他是真孝廉之人,所以兩位弟弟在其風骨的薰陶下,也才得以俱成一家孝廉的美名。

然而,這篇故事動人之際,筆者卻也不禁省視許武成就兩位弟弟「讓產」之名的行為。筆者認為在這篇故事中,許武雖然是出色的孝廉人物,卻有其內在矛盾之處。許武雖不求個人之名,但是卻一心一意要彰顯兩位弟弟的名聲。可見,許武是否也是個「重名」之士?故事的背景是在東漢,用一個可說是真孝廉的許武之「重名」,換個角度來看是否也是對當時人執著於求取「美名」的一種諷刺?

再者,許武自己因為兩位弟弟之故,急流湧退之後便不再出仕,當他的兩位弟弟居官多年名列九卿之後,他也勸兩位弟弟「既無出類拔萃之才,宜急流湧退,以避賢路。」許武說晏、普二人「無出類拔萃之才」,難道是說他們沒有才學、品德嗎?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相反地,許武十分肯定許晏、許普的才學與品德,許武在最後說出自己霸產原因時曾言:「二弟在家,躬耕力學,不得州郡徵辟。我欲效古人祁大夫內舉不避親,誠恐不知二弟之學行者,說他因兄得官,誤了終身名節……」可見許武其實是很肯定兩位弟弟的才學品德有資格出線為官的。因此,筆者認為許武所謂「無出類拔萃之才」的「才」字,其實是暗指沽名釣譽、尋終南捷徑之輩的諂媚之才。許晏、許普二人心存孝弟,自然與那些尋終南捷徑之輩有所不同。因此,官場名利的黑暗,許晏、許普自然是無「才」可應對的。

三、小結
許武為兩位弟弟求取美名的表現,除了是出自於他自己的孝友之心以外,事實上也相當程度反映了東漢年間士人重名節的風氣。可見《三言》的這篇孝廉故事,除了塑造出精彩的人物形象、傳達馮夢龍宣揚「忠孝節義」精神的中心思想外,也相當真實地反映出了故事背景的時代風氣。

台長: 海揚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