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到自己喜歡的酒款,接下來就想找到適合的飲用方式。日本酒不僅口味種類繁多,飲用方法也五花八門,而且同樣的酒還會因為飲用方式而呈現不同風貌。
首先,該了解的不是追求美味,而是怎麼適度地喝。酒,固然很美味,卻也很可怕。大家最常遇到的恐怕還是喝得過量而感到身體不適。有時候只是當場不太舒服,有時卻是過了很久還是很難受。一直持續到隔天,就成了宿醉。另外,近來雖然比較少見,但有一段時期有不少人是因為喝得太急、太快,導致急性酒精中毒而死亡。
這些狀況全部都可說是因為不懂得怎麼適度地喝而引起,因此,第十三堂課就要告訴大家高明的品飲方式,也就是「怎麼喝才不會喝得爛醉」,讓大家喝得開心盡興。
掌握酒量
酒量再好的人也有個極限,而超過極限後繼續喝,身體就會不舒服。這一點沒有例外。因此,事先掌握自己的酒量,知道自己能喝多少,是很重要的。
這裡有個重點,就是喝不同類的酒,也就是「混酒」之下很難掌握喝的量。喝同一種酒,比較容易掌握喝了多少,但要是先用啤酒乾杯,接著改喝日本酒,這種情況下酒精濃度各有不同,不就很難掌握喝的量了嗎?
這裡建議使用「酒的單位」,以純酒精二十公克為基準,掌握各種酒的量。一時之間或許不容易懂,詳細說明的話就是以啤酒為例,酒精濃度為5%,以500ml的中瓶來說,其中的酒精含量就是500×0.05=25ml。酒精比水輕,比重為0.8,因此重量為25× 0.8=20。也就是說,500ml的啤酒中含有的酒精量=20g。
由此可知,藉由飲用量中的酒精濃度與比重,就可計算出酒中的酒精含量。以這個20g 為單位來計算。接下來也可以看看其他酒類。
從這個表可以看出來,啤酒500ml跟日本酒180ml的酒精量相同,就先記住一瓶中瓶啤酒的酒精含量等於日本酒一合。也就是說,乾杯時喝了500ml的啤酒,之後再喝180ml的日本酒,以「酒的單位」來說,就是喝了兩個單位。
另一方面,經常看到的「一合」這個單位,代表180ml。十合就是一升,過去的人,似乎只將一個大約的容量當作「合」,很不可思議吧。
只要大致記下這個表,就算遇到「混酒」,也能簡單掌握自己喝了多少。經常聽到有人說,「因為混酒而喝到爛醉」,其實正確地說,應該是因為「混酒之下,喝起來感覺不同,一不小心就喝多了」才導致爛醉。過去曾有一個說法,是因為喝下的酒精種類不同(尤其是釀造酒跟蒸餾酒),身體分解起來較難,容易爛醉,所以混酒不好。不過,現在已經證實單純只受到酒精量的影響。
例如,今天打算喝三個單位。乾杯時先喝掉一瓶中的啤酒,又喝了一合日本酒。最後要喝威士忌時,要記得已經喝掉兩個單位,此時若喝完一杯雙份就打住,就是三個單位。
掌握自己的適量
平均體重大約六十公斤的日本人,在三十分鐘之內喝完一個單位的酒,要花將近三小時分解酒精;喝兩單位的話,就要花差不多七小時。也就是說,一個晚上能分解的酒是兩個單位的量。酒精完全分解的時間,就以酒醒的時間為標準。到隔天早上體內不再有酒精殘留,就是「適量」。
當然這個數值會根據每個人不同。為什麼會提到體重呢? 因為人體的肝臟大小跟體重成比例。肝臟愈大分解酒精的能力也高,體重愈重的人,適量也會超過兩個單位吧。反過來說,體質上酒量不好,或是體重較輕的人,以及女性,分解酒精都得花上更多時間,適量也較少。
不常喝酒的人,或是還不了解自己的極限,可以先記得只喝到兩個單位。換句話說,日本酒的話就是兩合。要是喝了這個量,隔天不感到醉,身體沒問題的話,表示你的酒量好。要是這個量讓你喝得頭暈腦脹,就表示酒量比較差。
從酒精分解的機制來思考喝法
喝了酒之後,體內會發生什麼反應呢? 首先,入口的酒精會在胃部被吸收大約兩成,其他的都由小腸吸收。這時,體內如果有食物,吸收得就會比較慢。這就是空腹時喝酒會一下子喝醉的真正原因。
酒精在吸收後會透過血液傳遍全身,最後運送到肝臟。酒精在肝臟中先分解為乙醛,然後又進一步分解為醋酸。醋酸藉著血液流到全身,在肌肉及脂肪組織中分解成水跟二氧化碳,之後排出體外。另一方面,會有大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的酒精無法分解,最後化作呼吸、汗水跟尿液排出。喝了酒之後呼吸會有酒臭味,就是這個緣故。
問題出在乙醛。乙醛是毒性很強的物質,要是沒有分解,留在體內,就會引起宿醉。因此讓乙醛盡快分解,就是避免爛醉的訣竅。
分解酒精、分解乙醛,都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喝酒時記得要同時喝水。品飲威士忌時習慣一邊喝水,稱為「chaser」,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日本酒的領域,伴著酒喝的水叫做「緩和水」。喝了緩和水可以讓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下降,減緩喝醉速度。此外,還可以讓口腔清爽,避免舌頭的感覺遲鈍,就能繼續品嘗接下來的美酒與美食。既然有這麼多好處,記得一定要多喝水。
那麼,至少需要喝多少水呢? 比方酷暑時,在露天啤酒花園大口灌著啤酒,非常暢快。像這樣淨灌啤酒,沒多久就會昏倒。原因竟然是脫水!的確,夏天光喝啤酒的話,就會導致脫水。這是因為要分解啤酒中的酒精需要水,外加酒精的利尿作用,還有流汗、呼吸,流失的水分會比喝進的(啤酒中含的水分)多,導致脫水。要分解一瓶中瓶啤酒的酒精,最少得喝超過100ml的水,要盡量多喝到超過一杯(120ml)的水才行。日本酒的話,記得喝了多少酒,就要喝一倍以上的水。
表二:酒後飲水量標準量(時報出版提供,風傳媒製表)
此外,多數人感受到的宿醉症狀,其實原因多半都是脫水。尤其不用等到第二天就覺得難受,像是喝完幾個小時內的身體不適,絕大多數是因為脫水引起的頭痛。總之,千萬要記得多喝水。
有沒有不會喝到爛醉的方法?
除了多喝水,還有其他方法。首先,很重要的是搭配餐點,這樣可以讓酒精在體內吸收得較慢。此外,就像吃飯配菜,餐點跟酒搭起來也能互相襯托,感覺更加美味。
此外,用豬口杯飲用也很重要,因為用豬口杯一次裝不了太多酒,就能防止一口氣喝太多。一口氣喝多對身體非常不好,最好能小口啜飲,避免一下子攝取過多酒精,造成肝臟分解時的負擔。
再來就是升高酒的溫度也很有效。酒精在體內吸收時,最有效是在酒精溫度與體溫大致達到一致的狀態。喝了比體溫低的酒,身體會在緩慢吸收的過程中加溫酒精,等到與體溫相同時再一下子吸收。也就是說,喝冷的酒比較不容易吸收,會以為自己還沒喝醉,多半在繼續喝之下就超過自己的極限。接著體內酒精升溫,開始迅速吸收,等到感覺喝醉時已經喝得過量,就陷入爛醉。
對身體來說,將溫酒冷卻要比將冷酒加溫來得容易,因此喝溫酒能相對有效吸收酒精。這麼一來,會比較快感覺微醺,於是決定「就喝到這裡吧」,不至於飲酒過量。
「薑黃」真的有效嗎?「肝臟水解物」是什麼?
助於分解酒精的薑黃產品很暢銷。經常聽人說,事先服用薑黃就不會喝得爛醉。但真的那麼有效嗎?
薑黃,英文是Turmeric,自古就當作中藥材使用。效用是整腸(健胃藥)、促進膽汁分泌,提升肝臟功能等。因此,的確有助於分解酒精。但千萬不能過於相信效果,最多只是稍有幫助,並沒有那麼神奇,不可能只要服用薑黃就能千杯不醉。
那麼,要在哪個時間點服用薑黃才好呢?無論什麼藥物都不是一吃見效,必須花點時間。因此要在飲酒前先調整好身體狀況。比方今晚打算喝幾杯,大概中午左右就可先服用。
此外,很多人經常用來防止爛醉的「Hepalyse」、「Liverurso」這類「肝臟水解物」產品,是在牛、豬的肝臟中加入酵素後加水分解,再凝固製成。至於為什麼有效呢?也跟中醫有關。相信不少人聽過「醫食同源」這句話,這是說食物也跟藥物一樣,平常多留意飲食,養成強健體質就不容易生病。醫食同源還有另一個概念,就是「吃哪裡補哪裡」。也就是說,身體哪個器官狀況不佳,只要吃相同部位就能達到進補作用。比方說,胃不好的話就吃胃,肝不好的話就吃肝。由於每個器官活動所需的養分,多半也貯藏在該器官中,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
由此可知,要補肝的話,用同樣的肝臟最有效。不過,一般狀況下吃不了這麼多肝臟,於是,就服用以肝臟製成藥錠或口服液的肝臟水解物。肝臟水解物的服用時機並不是在喝酒之前,而是每天早晚,或是早、中、晚,依照各個產品的用法及用量服用。
另外,也有人說蜆精能預防宿醉。當然,除了有助於提升肝功能,由於含有優質蛋白質,能保護肝臟不受飲酒後的傷害。建議在飲酒之後服用。
重點整理
◆ 掌握飲用的量很重要。
◆ 用酒的單位來掌握飲用量。
◆ 喝酒時搭配喝水。
◆ 看似宿醉的症狀,其實多半是脫水引起。
◆ 喝酒時花點工夫就能避免爛醉。
本文授權自時報出版《日本酒之書:20堂課讓你搞懂現在最流行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