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9-15 22:17:28| 人氣1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生時鐘:你的人生現在是幾點?

人生時鐘:你的人生現在是幾點?

(來源.Photo Credit : CC BySean MacEntee @Flickr)

你,覺得自己的人生到底過了多久?

若是我這樣問讓你感到茫然,那就換個說法吧。把一個人從出生到壽終正寢的歷程,以一天二十四小時來比喻的話,你認為你現在的人生應該幾點了?日頭炎炎的正午?以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來說,大概是午餐完畢又得繼續埋首工作的午後一、兩點?

別只是茫然的靠想像,何不把計算機拿來算一算?以目前的平均壽命八十歲來計算,二十四歲會是二十四小時當中的幾點?

早上七點十二分。

早上七點十二分。是不是比你猜想的時間還早了些?很多人都剛從睡夢裡醒來,才要開始睡眼惺忪的準備一天行程。若是習慣晚睡的人,這個時間說不定都還沒有起床。以大學畢業生的二十四歲年紀來說,充其量才剛到早上七點十二分而已。

身為一名陪伴過無數年輕人成長的老師,我倒是認為,這七點十二分所代表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經歷幼年期、青少年期,接著迎向準備從事社會活動的二十四歲,好比正準備要去上班、一腳踏出家門的時刻。

是啊,二十四歲,才剛到早上七點十二分而已。

是剛要踏出家門的時刻。

那麼,退休並邁入老年的六十歲又如何?正好是傍晚六點。上班族剛下班準備回家,或是一家人在享用晚餐的時刻。很奇妙吧?所以,我喜歡把八十年的人生用一天二十四小時來區分時段。

人生時鐘的計算方式很簡單。一天二十四小時相當於一千四百四十分鐘,除以八十年的話是一年平均十八分鐘。一年十八分鐘、十年三小時⋯⋯以此類推,馬上就能計算出自己的年紀是落在幾點幾分。二十歲相當於早上六點,而二十九歲是早上的八點四十二分。這些時間是以平均壽命八十歲為基準點所算出來的數據,平均壽命越長,相對的你的人生時間可能就更加充裕了。

每當我教人們計算人生時鐘的觀念,沒有一個人不感到驚訝的,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人生「時間還早」。我跟一位剛滿五十歲的前輩說:「你的人生現在才到下午三點而已。」他自己屈指算了算也說:「真的耶?」當我跟一群二十四歲的準畢業生分享這些故事的時候,多數的學生都會驚奇的說:「以前我總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過了一大半,沒有想到才到早上七點十二分而已?」

是啊,時間還早呢。就算是早上七點的工作處理得慢了些,並不代表一整天都完蛋了,不是嗎?

問題不在「面對事實」,而是「我已經沒機會了!」這種妄下斷語的心態,以及「自我欺瞞」。千萬不要自己埋下放棄或挫折的禍根。你的人生,時間還早。至少,你現在擁有的時間足夠讓你去改變任何一件事。

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有這樣的一段對白:「人生,沒有所謂太晚,或是太輕的年紀。」

重要的並不是能夠多快成功,而是最後你實現了什麼樣的夢想。

先跳上火車再說吧

「你一直找不到工作,並不是你不好,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

這是電影《我的流氓愛人》中的台詞。電影裡求職不順遂而辛苦奮戰的女主角鄭有美,看著銀幕上的她落寞的神情,讓我心有戚戚焉。我在電腦上搜尋影評的時候,注意到某中小企業的人事主管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寫道:「我不能認同這部電影的劇情。」那人寫道,中小企業徵才簡直是「摘天上的星星」。

某報紙的官網上則用詞犀利的寫著:「為緩解青年失業問題,既成世代應該要放棄既得利益的優勢。」

結果一下子出現非常多的回文。我第一次看到有文章收到這麼多網友的「怒評」。大致上的內容是:「年輕人只要願意放下身段,怎麼可能找不到工作?」說他們以前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大環境比現在還要糟糕⋯⋯

我不認同這種說法。既成世代差不多是在每人國民所得不到一百美金的年代出生的。在當時,大家都為了怕餓死而努力的工作。那是很多鄉下姑娘只求獲取三餐、大老遠來到大都市、住在別人家裡幫傭的時代。可是,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的這個時代,每人國民所得是一萬美金。對於職業、生活的期待水準,已經跟既成世代完全不同了。現代人不再只為了怕餓死而工作,為了當下幸福的生活以及實踐夢想的願景,人們會都謹慎選要投入的職業。因此,我覺得長輩以自己過來人的經驗斥責年輕一代「年輕人都眼高手低啊」,並不妥當。

目前大多數的二十歲世代,生活完全以工作為中心在轉動。忙著實習、上進修課程、上補習班⋯⋯沒有暑假、也沒有休假,為了累積豐富的學經歷,他們很難產生其他的想法。甚至於還出現了一個新詞「恐閒族」,用來形容怕生活「沒事做」的族群。

如果只為了隨便找一份工作,年輕一代又何必這麼賣力?為了進入「理想的公司」,他們才會這麼拚命。

只是,「理想的公司」人人都想進,而越演越烈的競爭是個大問題。大學畢業人數比過去大幅增加,可是失業人口也在持續攀升。而一家企業裡既成世代死守既得利益的情形有增無減,年輕人根本沒有機會爭取工作空缺。人力的需求停在原點,但供給源卻不斷爆增,慘烈的競爭是無可避免的情況。

是的,二十歲世代遭遇的就業困境,是整體社會的問題,怎麼能要年輕人自行負責?我身為一個教授、身為一個父親,身為一個也在占用既得利益的既成世代,真的感到很抱歉,心裡很不好受。

我十分能夠理解你們的立場,也同意失業不只是你們的問題。不過,我要以誠惶誠恐的心,給你們一個建議:先跳上火車,再說吧

年輕人煩惱找不到工作,企業人事部則是苦於找不到適合的人才。「雇傭市場」從某些角度來看,其實有一點像婚姻市場。求職者希望能找到素質高過自己能力的公司,而求才者希望能找到工作能力高於支付薪水的員工。雙方的期待差異,造成需求上的不平衡。當不平衡的情況持續下去,就會造成「求職難」「求才難」的問題。

話又說回來,雇傭關係和結婚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反正以後可以離婚,先降低標準,結婚再說!」我不可能對準新人這麼說,但是我大可以給新進員工忠告:「以後機會多得是,先待一陣子再說。」

所以,給你一個忠告。先跳上火車,再說吧。

社會不會輕易相信你空口無憑保證的未來,他們會直接檢視你過去的經驗。換言之,組織想了解的是你的經歷、而不是你的潛力。他們想看的是你在職場上受肯定的「實力」,而非你恭恭敬敬拿出來的「經歷清單」。不論待過的公司規模是大是小,讓組織直接看到你在其他公司累積經驗的同時處理各種業務的「實務經驗」,效果遠遠強過你用履歷簡介來誇耀你是多麼具有「潛力」的人才。

即使遇到待遇差、在業界名聲低落的公司,也不要想太多,先待下來累積經驗,比起你去在職進修或是加強幾十分的托福成績都要管用。

近年來中小企業的就業環境很糟糕,這一點我絕對不是不了解。薪資和工作場所的穩定性,尤其堪慮。再者,換公司上班其實也不像用說的這般容易,人力仲介公司的桌上堆得滿滿都是求職者資料。即使順利的換了新的工作,相對的,你的第一個職場從此就像尾巴一樣黏在你的履歷上面。

雖然無奈,但這是選擇性的問題。是要繼續遊手好閒、像「試味道」一樣頻頻換工作,還是繼續待在一間破爛的小公司?兩者之中選擇「比較不糟」的「次惡選擇」,就是我剛才所說的「選擇性的問題」。希望這篇文章,能有助於你思考選擇性的問題。

首先你要了解,不管是在中小企業或是任何一家大企業上班,工作壓力是無可避免的。多數大企業的工作量都非常繁重,周密的人事管理系統也使職場生活充滿壓力。業務細分化的缺點,是你只能在妨礙拓展視野的狹隘領域裡執行業務。任何一個組織,都不會平白無故的付你酬勞。「中小企業的心酸」其實在大企業裡也常見,其實就是「上班族的心酸」。

從這些角度思考看看,你必須上火車的理由已經很明顯了。幾個月後,或是幾年之後,當你拿著個人資料到心目中理想的公司應徵的時候,你認為華麗的學經歷背景會讓他們立刻敞開雙臂迎接你嗎?社會的眼睛是冷漠的。尤其,企業體是一切以「金錢」來衡量的冷漠組織。比起完全沒有社會工作經驗的人,企業體更認同具備實際經驗的人。理由有兩個:其一,對方可能會認為你在出社會前就已經具備了別人出社會才起步的學習能力;其二,待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時間長,足以證明過去的你是勤奮又充滿熱情的年輕人。

不要因為你的起點是中小企業就猶豫不決,在中小企業上班的好處,是可以累積自己各方面的經驗。小企業不似大公司凡事細分化,所以在小公司裡做事可以接觸到各種業務。

當然免不了會有覺得工作厭煩的時候,不過,有機會在一家公司體驗到一般企業體普遍都有的業務工作之後,日後你活用這份經驗,展現個人實務經驗的時候,一定會讓人眼睛一亮。此外,在中小企業上班,個人能力比較容易受到肯定。一旦邁開大步跨出去,不僅成長速度快,脫穎而出得到晉升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如果想考慮創業,就職企業的規模是不受限制的。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先累積業務經驗。許多人期望能像比爾.蓋茲或是賈伯斯一樣,成為青年創業的神話,但在現實裡絕對不容易。我不贊成我的學生太早創業。社會不容小覷,缺乏社會經驗的情形下,免不了經過反覆的試驗及失敗。市場是冷酷無情的,對一個沒有經驗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台長: 燕燕
人氣(10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