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注重儀容的婦人於五十歲不幸罹患唾液腺癌,接受治療十多年,卻在最近一年病況失控,腫瘤長出口腔外,愈長愈大顆,有如一串大葡萄掛在嘴巴外,且不時滲血。也因腫瘤擠壓臉部,造成眼歪嘴斜,連家人也不忍多看一眼,她必須圍上深色布巾遮住患處才敢走出家門,十分痛苦。
婦人因病程已是末期,腫瘤隨時可能破掉導致大出血死亡,她在門診時簽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意願書(DNR),但還需兩位見證人簽名,只是兒女十分不捨,遲遲不肯點頭。直到她哭說:「傷口又痛又臭,每天看鏡子覺得自己是妖怪,好辛苦。」兒女終於簽名,讓她在生命終點前好好地走。
壓斷肋骨、弄破支氣管…… 生命末期還要承受急救之痛嗎?
收治婦人的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秘書長、台大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表示,病人生命危急時,醫師會對患者施行心肺復甦術(CPR),包括心臟按壓、呼吸道重建及電擊等。但對病人來說,心臟按壓非常不舒服,即使動作標準,病人仍會因大力按壓而受傷,骨鬆患者的肋骨可能因此斷掉而刺破心臟。
此外,醫師插氣管內管進行呼吸道重建,要撐開口腔插管,若面對頭頸癌病人更棘手,因腫塊太多,一旦插管位置錯,就可能弄破支氣管。至於電擊則會使皮膚燒焦。
雖然上述風險和救命相比,救命更重要。但對案例婦人來說,給再多CPR和維生醫療,生命仍一樣走向終點,「苟活」只會讓她更痛苦。姚建安說,此時安寧緩和醫療提供的「善終」,就可以是婦人的醫療選擇之一,讓她簽署意願書後,在臨終之前走得有尊嚴。
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慢性疾病末期 不該再受苦
「人難免一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衛福部立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翁益強說,若意外或突然嚴重傷病致死,臨終前都不會痛苦太久。但慢性疾病末期的受苦時間長,此時安寧療護最能幫助此類末期病人,在醫護、社工、心靈關懷師等人幫助下做症狀控制,好好與家人「道謝、道愛、道歉並道別」。
安寧療護已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末期病人標準治療方式,末期病人能善終,代表該國醫療水準非常進步。據英國經濟學人去年公布的全球臨終病人死亡品質調查結果,台灣在全球80個評比國家中排名第六,首度超越美國,更是亞洲國家第一名,遠勝比台灣更早開辦安寧緩和醫療的新加坡、日本及香港。
姚建安認為,台灣安寧療護的成功,是因公共政策支持,連病人自主權利法也在去年底三讀通過,成為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專法,保障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自主權。
完成心願、處理悲傷情緒 安寧時間充足 病人走得平和
翁益強說,芬蘭的長照政策之一,是讓長輩能臥床不超過二周,背後其實就是靠安寧療護幫忙,做好二周善終準備。
但姚建安認為,讓病人疼痛得到緩解、完成病人心願及處理家屬悲傷情緒等,其實需要一段時間,不是只給藥而已,所以只接受安寧療護幾天並不夠,會讓患者和家屬的身心靈焦慮及不確定感很重。
姚建安說,台大安寧病房只有17床,只有最需要的病人才能住進來,其餘病人則接受「安寧共同照護」,可選擇居家或機構接受安寧。但他認為,台大照會安寧療護時間仍不夠快,一名病人平均三周死亡。不過接受安寧共照病人,則約一到二個月後死亡。準備時間愈充足,病人能走得更平和,家屬也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