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04 21:13:50| 人氣9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手部麻痺刺痛?腕道症候群護理照護有訣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醫藥疾病
神經科門診常有病人主訴手麻,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腕道症候群」。 所謂「腕道症候群」是指我們手上的一條神經「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一個由韌帶、骨頭及結締組織所形成的通道,受到壓迫所引起的症狀。有許多的組織從中間穿過。其中較重要的就是正中神經及手指頭的肌腱。

「腕道症候群」的臨床症狀如下:病人常抱怨斷斷續續的手指及手掌發麻;有時會有漲痛的感覺,這種麻痛的感覺常在睡眠中或剛睡醒時較易發生。而這些症狀常在手部在做一些重複性的動作時會加劇,例如在編織,騎摩托車,或釘釘子時;病人常發現把手甩一甩會較舒服。大部份的病人都會說所有的手指都麻,有些病人會發現前三指麻的較厲害。有時痛的感覺會傳到手指,前臂或肩膀上。還有一些病人會發現手較無力或遲鈍,更厲害的話,大拇指的肌肉還會萎縮掉。「腕道症候群」最常見於一些中年忙於家事的婦女,或是職業上需重複使用手部動作的人,例如打字員、操作電腦的人、工廠的裝配員、老師、護士等。慣用手是較常出現症狀的,但兩手都有的人也並不少見。至於為何會產生「腕道症候群」呢?簡單的說,就是正中神經在腕道中受到了壓迫,而產生了神經機能失調的現象。這些從事重覆性手部工作的人容易造成肌腱鞘的肥厚,肌腱發炎,及軟組織腫漲,進而壓迫正中神經。另外像骨折癒合後骨塊的增生,腫瘤、痛風的結晶也可能造成壓迫。而懷孕、甲狀腺機能低下、末端肥大症及類澱粉沉積病變的病人,也因為結締組織的增生及腫漲,較易產生此病變。此外像糖尿病及其他多發性周邊神經病變的病人, 其神經本身就有毛病,也容易產生。要診斷腕道症候群要靠病史及神經學檢查,像敲擊腕部,會引起疼痛及麻刺感。彎曲手腕,也可能引起麻刺感。神經傳導檢查則可提供較客觀的証據。 

在治療方面,一般醫師會建議病人盡量減少手部的活動,最好是戴上護腕,特別是晚上或睡覺時戴著。在藥物方面包括一些口服的藥物及局部類固醇注射等。這些保守性療法約可使百分之六十五的病人得到改善,但若改善的情況不理想或肌肉已出現無力時,則以內視鏡或開刀做減壓手術,為一徹底而極有效的治療。

至於要如何預防腕道症候群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減重(如果體重過重)。
2.治療原有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機能異常)。
3.如果手部必須要做重覆動作,避免手腕重覆彎曲,伸展,扭轉。
4.不要將手腕長時間靠在硬的東西上。
5.換手做事。
6.工具要合手,不要用太大的工具。
7.從事重覆性手部工作應定時休息。
8.調整椅子高度讓前臂與鍵盤在同一平面,避免手腕彎曲。


新聞資料來源:臺大醫院健康知識
新聞資料網址:http://ntuh.mc.ntu.edu.tw/health/new/1626.htm

新聞來源: 2009/3/4

台長: 水白
人氣(9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生活 |
此分類下一篇:時常不正常憋尿,可能引發膀胱漲大導尿收場
此分類上一篇:一杯咖啡 一段旅程 感受生活中的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