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11 21:07:48| 人氣8,43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六月短評:澳門真的有「鬼」/小童慘死不是意外/劣質的公共空間/真高山與假火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澳門真的有「鬼」

 

尚未到農曆7月,澳門社會卻在談「鬼」色變──說的是最近審計報告對交通事務局監管三間巴士公司不力的指控,其中焦點就是有巴士公司發出被傳媒稱為「鬼巴」的空車,有湊數、欺詐之嫌。然而,巴士公司日前在《澳門論壇》卻言之鑿鑿:「鬼巴」之說是子虛烏有。一時之間,各說各話。

究竟,是道士誤判有鬼,還是鬼已經躲起來?這牽涉兩個問題:首先,審計署為何不乾脆公佈涉事的巴士公司?審計署經過長時間調查,有證有據,市民理應有知情權,而如果不是三間公司都發「鬼巴」,不涉事的公司亦不應蒙上不白之冤。此外,公佈有問題的巴士路線亦有助坊間進一步討論,對巴士的班次及服務等最了解的人,始終是用家。另外,交通事務局聲稱因忙於處理審計報告而缺席《澳門論壇》亦講不過去。這次報告之後的其中一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市民解釋,再讓公眾討論,這不只是為了歸責,也為了商討日後更好的巴士管理方式。交局怎麼可以白白放過一個讓各方意見分陳的大好機會,而間接令事情陷入各執一詞的混亂?

無論最後結論是有沒有「鬼巴」,可以確定的是澳門一定有「鬼」──這種「鬼」,是因為制度的不透明及監督力量的不足,而造成的不規範行為。英文諺語有「房間裡的大象」一說,意指社會上有些大事明明清晰可見,但很多人基於不同原因,卻裝作看不見。澳門制度不彰,製造了不少空間讓「鬼」與「大象」在小城橫行。驅「鬼」方式很簡單,就是建立良好的行政制度與監督機制。

力報6月4日        

  小童慘死不是意外   李展鵬

  有時,一些事件真的不能隨便套上「意外」兩字,上星期造成小童慘死的青洲大馬路交通事故就是一例。

  駕駛者的安全意識是第一個問題。過去十年,澳門人口激增十多萬,為地小路窄的小城帶來極大的交通負荷(很難想像澳門的人口還要增至七八十萬)。在這惡劣情況下,駕駛者不但沒有更為小心,反而越來越不守規則,不懂禮讓。根據報導,貨車輾過小童之後去勢未止,可見車輛速度之快。另外,這次事故亦曝露出城市硬體設施及相關部門的效率問題。青洲小學校長表示,由於事發地點是交通黑點,已多次要求當局增加減速帶及石壆;更有該校家長打電話到電台節目,指出她曾經在該處目睹過四次事故,其中一次更造成兒童腿骨碎裂。事態如此嚴重,奈何當局遲遲不見行動,最終搞出人命。

  而另一位市民則在同一個節目中表示,青洲小學對出的馬路轉彎位種有小樹,阻礙駕駛者視線,險象環生。這又牽涉城市空間的設計問題。數年前,北區有色魔出沒,有市民就指出新城市花園附近的行人天橋為色魔帶來了隱藏的方便,路過市民有時防不勝防。這說明城市設施須要多方面考慮。綠化當然是好,但種樹之後會否形成城市空間的某些隱患?台灣學者畢恆達就曾指出樹叢有可能利於性侵犯者作案。行人天橋也自然可以解決交流問題,但其設計又會否形成一些犯罪黑點?

  小童命喪車輪下,不是意外;在如此高危的地方出事,可以說是意料之內。問題是:如何教育及嚴懲駕駛者?負責城市設施的政府部門又如何提高意識與敏感度,提供友好的城市空間?最起碼的,是就現有的高危位置作出即時行動,這簡單任務又做得到嗎?

力報611

劣質的公共空間

 

澳門發展經濟、人口膨脹的一大代價,是公共空間的迅速劣質化。

過去兩星期,澳門發生多宗嚴重交通事故,造成小童慘死,婆婆重傷,而車禍更發生在斑馬線上。近因有兩個,是道路規劃欠佳及駕駛者意識不足。對於交通黑點,當局不予理會;駕駛者亦不負責任,路面情況越來越差。我有朋友放棄開車,除了車位難找,她更強調是司機常違規,開車非常費神。這是惡性循環:本來沒有紅綠燈的地方,因為司機不禮讓,政府就增設紅綠燈,但燈位太多有時卻令路面更塞。

澳門曾是個閒適小城,但今天,路面情況越來越糟,公共空間對行人越來越不友善。其實,澳門一向地少車多,但是,以往的司機與行人有某種默契,我們不會覺得一走出街就備受威脅。然而在今天,不只馬路危機四伏,就是行人路亦肩摩踵接,澳門的公共空間越來越劣質化。車禍中去世的小童父親說得對,那不只是一宗車禍的問題,而是澳門在急速發展下交通設施及規劃不足,市民的心理及生活環境都出問題。而公共空間劣質化的代價,不只是造成不便,而是令司機煩躁、市民不滿,到最後,是社會怨氣的累積、幸福感的下降、城市認同感的消耗。

《新生代》雜誌去年做的交通專題這樣寫:「歐文龍事件你不會天天想起,東亞運超支你可能會淡忘,政改爭議亦非所有市民關心,然而,只要你一踏出家門,就不可能不被交通問題影響。」這情況下,政府仍建議人口增至七、八十萬,仍考慮讓外地生畢業後留澳,早已亮起紅燈的公共空間,要何去何從?

力報6月18日

 

真高山與假火山

 

當路環疊石塘山的大型工程持續引起爭議,漁人碼頭的假火山則即將被剷除。兩座山,一真一假,有甚麼關係?

今天澳門有兩個非常脆弱的部分:文化遺產及自然生態。原因很簡單,《文化遺產法》及《城市規劃法》尚未出台,舊建築與自然環境隨時受到破壞,最近的路環工程就是一例。上星期立法會對此進行辯論,很多議員都贊成保護路環山體。事實上,今天澳門的綠化面積甚低,人口卻不斷膨脹,路環已是最後一片綠,實在沒有不保護的道理。

自從成為逼爆旅遊城市,澳門越來越多為旅客而設的建設;我們的山體受破壞,卻有了漁人碼頭的假火山之類的景點。這火山在漁人碼頭的改建工程中即將被拆,這則小新聞其實甚具代表性。在旅遊業發展還沒有那麼可怕的2006年,漁人碼頭開幕並帶來奇形怪狀的假火山。從此,從香港到澳門,大家不得不逼視這座怪火山,而上面的機動遊戲更釀成意外。我把這座火山視為澳門城市變化的一個轉捩點,我們的城市景觀從此多災多難,葡式風貌、閒適步調、小城風光被掠奪式的旅遊業重擊,然後有了比假火山更怪模怪樣的新葡京,有了燈塔景觀被破壞、西灣湖及路環受威脅等連串事件。澳門的城市空間,逐一拱手讓給遊客。現在,假火山要被拆了,取而代之的恐龍館,亦自然是為了旅客的瞬間拍攝欲望而設的景點式建築。

 

從假火山看路環的真山,很容易明白為何民間對澳門第一高山疊石塘山非常著緊。在澳門,假的、怪的城市建設已叫人受不了,如果珍貴的美麗山體又被破壞,澳門人情何以堪?

力報625

台長: P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