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上有雙燕
前一陣子,幾隻燕子在簷間盤旋,吱吱喳喳的聲音好不熱鬧,彷彿在商量些什麼事。
鄰家一位婆婆,抬著頭,微笑凝望著那幾隻忙碌的燕兒,「唉呀!牠們在選擇一個適合的地點,準備築巢了。」
燕兒要在簷間築巢?老宅住了幾十年,倒是頭一回遇到這樣的事。
鄰人們議論紛紛,「燕子來築巢,是好兆頭,表示這一家人要發財了。」
誰家的簷間牆角會成為燕兒的「新居」?茶餘飯後,鄰人們總會仰著頭,看著那幾隻穿梭、忙碌的燕兒,好奇地猜臆一番。
大約一星期後,燕兒們有了具體的行動,一對決定築巢在我家的簷間,另一對則選中相隔五戶的李媽媽家。
當牠們選定了新居的地點,便開始積極地築巢。只見兩隻燕子銜著乾草,小心翼翼地鋪設「地基」,小小的喙子,一次只能銜幾根乾草,要築成一個堅固完整的愛巢,需要來回多少趟,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
每次站在門前,總不禁望著那一對燕兒,只見牠們一進一出,來來往往,沒有一刻稍歇。偶爾,兩隻燕子同時飛回來,發出吱啾的聲音,我雖聽不懂鳥語,卻能感受到那聲調帶著一份興奮與喜悅。這一對小情侶,也許是一對新婚夫妻,牠們齊心合力建構牠們的愛巢,讓人不禁分潤了那欣悅。
後來,一隻燕兒在巢內守候,另一隻出外找尋乾草。在巢內的燕兒負責以口水去潤濕、黏著乾草,待牠任務完成後,便翹首顧盼,等候另一隻燕兒歸來。
守候的這隻燕兒在巢的四周飛舞、盤旋,似乎想去尋找牠的愛侶,卻又不敢擅自飛遠,總繞樑三匝,便又乖乖回巢。
見到這一幕,我便又妄自臆測,這守著家門的必定是母燕,而外出銜草的是公燕,公燕因不忍母燕奔波勞苦,而寧願獨自承擔銜草的工作。在巢內守候的母燕卻心疼公燕劬勞,於是引領癡望,直到燕影出現,才欣喜地出門相迎。
好一對情癡的燕兒。
那一夜,突來一場風雨,風聲咻咻,雨聲瀝瀝。
夜裡,我雖已躺下,卻輾轉難眠,心裡掛念著簷間那一對燕兒,和牠們辛苦建構已漸完成的燕巢。
難抑心中的不安。起身,開啟窗戶俯身望去,只見兩隻燕兒相互依偎,任斜風微雨撲身,燕影伶仃,風雨共濟。
翌日清晨,開門觀看,只見燕巢完整無損,燕兒吱啾,似乎彼此安慰,終於度過瀟瀟風雨夜。
「燕巢快築好,燕巢一築好,母燕就要生小燕子了。」
鄰居們見燕巢快完成了,也沾染一份喜悅,大夥兒都關心,這對「小夫妻」什麼時候會增添小寶寶。
又過了幾天,巢中傳出細細嫩嫩的吱啾聲,仔細一看,果然有粉紅赤身的三隻雛燕,從巢中伸出小頭。
燕巢裡多了三隻嗷嗷待哺的小燕兒,母燕顧不得「坐月子」,趕緊出外覓食,燕影翩然,一下子就飛回巢。三隻雛燕,尖尖的喙子朝天,張著大大的嘴巴,只見母燕銜著蟲兒小心地放進小燕兒的嘴裡,隨即,又飛出巢去覓食。
小燕兒還沒吃飽,張著大嘴巴孜孜鳴叫,叫得母燕心疼又心急,只見母燕形影匆匆,穿梭簷間,卻似乎填不飽小燕兒的轆轆飢腸。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千往來,猶恐巢中飢,……」
見到這一幕,我不禁吟哦起一首詩,全詩背不完整,就記得應景的這幾句。
凝神地望著母燕餵食的情景,不知不覺紅了眼眶。
過去,唸著這詩句時,沒有特別強烈的感動。孩子承受父母的養育、照顧,似乎天經地義。也許年幼無知,從不曾細想父母是如何將自己從襁褓中的嬰兒,一點一點拉拔長大。為人母之後,對兒疼惜、關愛,呵護備至。尤其儒兒一出生就病苦纏身,更讓初為人母的我心力交瘁。產後坐月子,天天往醫院跑,日日跪拜、誦經,只為祈求儒兒病業消除,早日康復,顧不得自身的疲憊。
這就是母親啊!生命中只有孩子,沒有自我。
眼前的母燕,也是以全部的心力去餵養、照顧牠的愛兒啊!
小燕兒漸漸長大,原本粉嫩赤裸的身軀長出黑黑的羽毛,牠們將頭探出巢外,試圖去窺視這個充滿新鮮、好奇的世界。
每天夜晚,大約七八點,就聽到簷間嘰嘰喳喳的聲音,好不熱鬧。只見,公燕、母燕立在巢的上方,三隻小燕兒昂著首,一家五口親密地閒話家常。夜裡,兩隻燕兒則依偎地守在巢外,護衛著牠們心愛的幼兒。
見到這「燕燕家庭」溫馨的一幕,讓我感受到眾生皆具靈性,雖是鳥禽,卻也父慈子孝,其樂融融。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為了把這首詩背全,我特地去翻閱唐詩,找到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將詩句往下唸: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雄雌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啊!我不喜歡這詩,更不喜歡這個結局。
眼前所見是燕兒一家慈愛和樂的情景,怎能連想到那數日後老燕獨守空巢的淒涼?為什麼燕子的宿命是悲劇的循環?這是業力,還是因果?我不明白。
我相信鳥禽一樣是有情眾生,一樣能體會父母的慈愛與恩德。
「燕兒啊!你們幼時承受父母的照顧,怎可能悖親忘恩?振翅不回顧?」站在簷下,我心中有了一些沉重與悲情。
我癡想:「也許,你們雖振翅高飛,是為了築一個更大、更完整的巢,讓老燕能夠安居;是為了尋一個更容易覓食的環境,讓老燕不愁溫飽。是不?」
善念總能改變惡緣吧!
每當我抬頭凝視那一窩「燕燕家庭」,總在內心深深祈祝,所有善的緣起,都有圓滿的結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