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0-12-30 11:19:12| 人氣1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習歐洲--全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地域的差異、民族性的不同,使得歐洲半世紀以來的發展與其他區域呈現重大的落差;資訊技術革新在歐洲以外的地區突飛猛進,並且太平洋中新的競爭國家經濟上的表現甚至優於歐洲。於是當面對一連串的威脅,歐洲組成聯盟的機制,成為重要而具意義的反應,充分以經濟的方法,同時實現另一層面政治性的目的,試圖衝出歐洲處在全球化環境中的困境。

  在這段過程中,經由落實歐洲煤礦鋼鐵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等等的組織構想,透過每一次的轉型逐漸演變出超國體的政治統合內涵。雖然建立了許多共同市場的經濟措施,但其實是國家各自讓渡部分主權,藉以確保會員國得以在新的全球化環境裡,擁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性。這種主權的聯合和分享正是一種網絡的組織關係:國家隸屬於網絡之中並共同分享權威,主權並沒有被轉換到另一個更高的層級,每一個節點都扮演了重要關鍵角色。

  全球化下的金融和貨幣市場,藉由電子通貨的穿透能力擺脫了政府的控制。各種資訊、工作能夠即時的整合在同一個時間點上,促成資本流動更加迅速便利,導致各國貨幣匯率浮動,所形成的魔力加劇了市場騷動。歐洲的整合正好針對這樣的現象,說明了另一種新的結構,由舊國家體制和超國家實體組成的歐洲聯盟,在全球化的環境中,將扮演控制經濟競爭的角色並鑽營對聯盟最大的經濟利潤!

  一種全球化的意識型態觀點,認為全球化是一種自然力,將社會化約為經濟,再將經濟化約成市場,而市場則化約為金融流通。這樣簡單的理論說法卻讓我們驚覺,即使金融貨幣統一而歐元發行流通,但共同的貨幣並沒有立即為歐洲帶來社會文化轉變,並且尚未能形成歐洲認同。此刻歐洲對”族群”的看法仍舊分歧,認同無法建立在族群之上;另一方面,超國體的聯盟也排除了以國家做為根本認同的可能。唯有訴諸肯定社會價值,實踐規範性目標,讓計劃認同成長茁壯,歐洲才能完成終極統一。

  台灣自身正面臨經濟與政治的惡性循環之中;而亞歐會議(ASEM)即將在神戶宣佈成立研究小組,考慮建立類似歐元的亞洲共同貨幣,意欲實現東亞經濟圈。對照歐洲的發展與成果,從歐洲的統一之於全球化的互動與其建立認同的議題來檢視,台灣應深切領悟必須以經濟的方法實踐政治的目的,將政治的意識型態與經濟制度的限制脫勾,方能有效走出政經局勢的困頓;而若欲形成東亞經濟圈,其內涵雖為經濟上的共同市場、共同貨幣建立,然而背後深層的文化、社會價值認同問題更不可輕忽。

  台灣與亞洲要能成功,必然要借助經濟國際化和文化去中心化這兩股作用力組合起來。我們立足台灣,不只要關心台灣本島,更要了解全球變化與趨勢,洞悉全球化的趨勢。台灣過去的經濟表現奠基於島內中小企業生產製造業的努力,如今資訊科技發展迅速,全球化市場日新月異,如何扣合經濟國際化,展現宏觀的文化視野,跳脫鞏固國族國家的思考邏輯,方能為台灣、為亞洲帶來下一個希望的千年。

台長: 幫泥兔
人氣(14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