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縣新店溪畔原住民自主營造的「溪洲部落」正面臨政府公權力宣告拆除的困境。政府單位所依恃的是畫在地圖上去人文脈絡的行水區治理線,展現的態度是法匠的思維、水利科學的霸權,完全無視於台灣社會文化對於原住民在歷史上的壓迫、排除與視而不見,欠缺尊重多元文化的霸權心態表露無疑。
觀察溪洲部落,這裡值得社會運動團體仗義執言的不是如漢人傳統聚落般的建築物質元素,重要的是原住民彼此互助、傍水而生、社群網絡的生活型態與精神價值。族人以原住民的習俗信仰緊密串聯並來此居住,從30年前第一戶落居在此開始,聚集的效應來自原住民自身的生活習慣,他們以固有的文化內涵,在現代社會將他們邊緣化的夾縫中找尋生存之地。
台灣建築與文化歷史告訴我們,公寓大廈此等現代建築摧毀了閩南三合院居住的形式,打破了家族聚居、長幼有序的房屋配置,導致漢民族文化厚度被連根拔起,沒有質疑的接受現代化讓我們的各種認同產生錯亂;如今,政府意圖強迫溪洲部落的居民遷入水泥高樓,要將原住民合作、互助、感情交流的社群用怪手拆除,完全是再次毫無自覺地以自以為是的現代西方思想對於弱勢文化與族群的侵害而不自知。
十幾年來,台灣倡議「社區總體營造」,政府企圖以政策引導各地居民認識自己的家鄉、找回自己的認同與文化、重新凝聚社區-社群的意識,創造一個有公民意識、公共參與的居住環境,透過各種補助制度支持地方發展,找回社區的在地文化形塑社區。
然而最諷刺的是,溪洲部落的居民告訴我們他們離開了新店溪畔就將失去了「社區」,此地住居的居民非但不是有意「竊佔」土地的一群人,反而正是我們社區營造政策所談想要恢復的社群生活具體實踐的個案之一,他們不曾受到國家機器的扶植與補助,他們在此延續族群的文化、展現社區的能量與內涵。
國家機器假裝公理正義以法匠思維遂行公權力,只是一再暴露台灣政府仍然缺乏對於多元民族與文化的尊重與瞭解。這些義正辭嚴的政府公告不過是虛假的公平,徹底的讓我們看見「簽署族群和諧」是一場秀,尊重多元文化仍然是遙不可及的夢。
當以閩南族群為主的漢民族企圖平反台灣歷史上統治權的壓迫的時候,可曾看見更弱勢的原住民長期以來受到的漠視與暴力?當政府高舉社區營造的美麗遠景時,可曾驚覺溪洲部落內部所展現的社區樣貌正在嘲諷著主流社會?唯有真正懂得尊重與理解台灣歷史、原住民被邊緣化的脈絡,我們才能真正看見溪洲部落,正確決定溪洲部落與相關案例的未來。
文章定位:
人氣(534)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