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中山北路二段,一位遊民坐在「台北之家」圍牆邊電影海報看板的燈光下長石椅上,用著他日常生活裡一貫專注的神情,認真而仔細的整理著隨他走過台北市大街小巷的鞋子。對應著背後承載中美歷史白淨無暇的古蹟,這個鏡頭交織著許多城市裡的故事。
圍牆裡面是「台北之家」,1926年起以美國駐台領事館的姿態屹立在日治時期的神道上。過去在這裡出入的是穿梭國際的外交官,經常上演左右世界情勢的政治會談,如今古蹟經過規劃成為深具所謂台北文化氣息的場域。門口鑄刻的文字記載著這棟建築曾經作為美國駐台領事館的時代意義,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張忠謀先生因為有感於這段中美歷史彌足珍貴而慷慨捐資修復古蹟。
然而踏進這座承載歷史意義的古蹟,我們看見的是電影、是咖啡簡餐。相稱作為電影院「光點台北」的是叱吒一時的誠品書店,整個空間的質感打造了讓人陶醉的城市品味。卻忽然只在唯一一隅遺留建築物舊有壁爐的空間裡,空蕩蕩的讓人揣測著原來作為美國在台領事館的可能故事,一丁點也不見這段中美歷史究竟帶給今日台北何等深刻的感動。
和隔壁販賣一杯至少約兩百元的飲料,提供二樓露台的精緻氛圍相較起來,有著舊式向上卡榫的窗戶獨自的憑弔著昔日那段與美國友好的記憶。我坐在沙發上企圖體會張董事長的用心,猜測這樣的台北之家該怎麼讓我體會近代歷史中的轉折。隔壁的電影多媒體液晶螢幕則不斷變換著色彩、樓下的書店陳列經典的世界級歌劇與書籍,結合在露台上正在暢飲台北高品味下午茶的時尚人群,我不禁問著這究竟是誰的古蹟,誰的家?
對牆邊偶然出現的遊民來說,有幸得以坐在戶外海報看板的燈光之下已經是不可多得的片刻永恆;進到台北之家裡面去消費、作為他在城市裡的「家」,恐怕是難以實踐的夢,一種奢望。
錯亂中我無法辨識來到這裡的人們到底能夠從這棟修復後的古蹟體會到多少台灣近代的歷史?品味咖啡的人們笑談間陶醉些什麼?「光點台北」就這樣成為品味電影與時尚的高級沙龍,至於「台北之家」給了誰認同、認同了些什麼,此刻正翻滾奔騰在衝突的意象裡;只有人行道上電影海報看板下的遊民,他的生活則持續真實運轉在”台北”這個屬於他的家……
----
http://www.spot.org.tw/history_.htm 台北之家
http://163.29.37.148/culture/historic/detail02.asp?ID=48 台北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