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11 18:57:33| 人氣2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勵精圖治的明君-漢武帝(二)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漢武帝劉徹,漢朝第七位皇帝,於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於16歲登基,在位達54年,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功積顯赫,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具為有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會帶了新思維,於實得權力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黃河上的 
蓮花渡圖
初,黃河屢次決堤。
初,黃河屢次決堤。武帝二十五歲時,黃河又在瓠子決口,泛濫十六郡,雖命汲黯等發十萬兵治河,但屢塞屢決,二十餘年未見成效。四十八歲,恰逢天旱少雨,武帝再發士卒數萬,塞瓠子河口。是年春,武帝出巡至東萊,歸途親臨治河工地祭祀河神,又令隨從自將軍以下,皆去負石堵決。此乃歷史上首次有皇帝親臨指揮治河工程,官兵們士氣大振,終完成堵河大堤。武帝後再派人掘支渠兩條,導河水向北,減緩暴漲時的衝力。自此,黃河八十年間未發大災。


襲文景重農的國策
襲文景重農的國策,武帝非常重視水利建設。二十八歲,開鑿渭渠,西起長安,東通黃河,全長三百餘里,歷三年完工。同年又發萬餘民歷十年修渠,從徵縣引洛水至商顏。由於商顏山土質疏鬆,渠岸易塌,水工便每隔一段路在地面鑿井,深者達四十餘丈,使井下渠道相通,形成一條長達十餘里的井渠。此渠由於開鑿時曾挖出龍骨化石,故名龍骨渠,是中國第一條地下水渠。此外,武帝還修了六輔渠、白渠、靈軹渠、成國渠、湋渠等。



帝晚年
帝晚年追悔外戰頻繁,傷農太甚,遂行富民政策,重用農業專家趙過,推廣「代田法」。代田法以寬一步(六尺)、長百步的一畝地為例,縱分田為三甽(寬一尺、深一尺)三壟(寬一尺、壘土高於地面),種子播於峽中,苗長時,挖壟土圖培峽苗之根,使之耐旱抗風。第二年,峽、壟換位,以調節地力,是一種用力少而得谷多的輪耕良法。趙過同時亦改良農具,例如設計了播種機、人力犁等,提高了畝產。武帝後期,農業技術已較漢初時大進。




 



台長: 土伯
人氣(29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回顧歷史 |
此分類下一篇:蒙古武士在西伯利亞,(蒙古王-電影)
此分類上一篇:從一座古墓-看耶律阿保機的契丹王朝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