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凌霄花
約有 799,000 項結果 (搜尋時間:0.36 秒)
搜尋結果
- - 檢舉圖片
产中国中部各省的一种紫葳科植物。为落叶藤木,借气生根攀援它物向上生长。有药用价值,具有一定种植的经济价值。...
凌霄花Lingxiaohua
《神農本草經》
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Thunb.)K.Schum.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L.)Seem.的花。全國各地均產,多為栽培,主產於江蘇、浙江等地,以江蘇蘇州的產品最優。夏、秋兩季花盛開時採摘。曬乾或低溫乾燥,生用。
【藥性】辛,微寒。歸肝、心包經。 【功效】破瘀通經,涼血祛風。 【應用】 1.血瘀經閉、癥瘕積聚及跌打損傷。本品辛散行血,能破瘀血、通經脈、散癥瘕,消腫痛。治血瘀經閉,可與當歸、紅花、赤芍等同用,如紫葳散(《婦科玉尺》);治瘀血癥瘕積聚,可配鱉甲、丹皮等用,如鱉甲煎丸(《金匱要略》);治跌打損傷,可單用搗敷,亦可配乳香、沒藥等藥用。 2.風疹、皮癬、皮膚瘙癢、痤瘡。本品性寒瀉熱,涼血祛風,宜 用於血分有熱者。治周身瘙癢,《醫學正傳》單以本品為末,酒調服,亦可與生地、丹皮、刺蒺藜等同用;治風疹、皮癬,配雄黃、黃連、天南星等為末外搽,如凌霄花散(《證治準繩》)。 3.便血、崩漏。本品性寒清熱,涼血止血,對於血熱便血、崩漏,可單用研末沖服,亦可與地榆、槐花、生地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孕婦忌用。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婦人產乳餘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贏瘦。” 2.《本草綱目》:“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產乳崩漏諸疾及血熱生風之證也。” 3.《本經逢源》:“凌霄花,癥瘕血閉,血氣刺痛,癘風惡瘡多用之,皆取其散惡血之功也。”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含有芹菜素、β-谷甾醇、辣紅素、水楊酸、阿魏酸等。 2.藥理作用:煎劑對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芹菜素對平滑肌有中度解痙作用,並能抗潰瘍。β-谷甾醇有降血膽固醇、止咳、抗癌、抗炎等作用。 3.臨床研究:有報導臨床上應用凌霄花治療原發性肝癌、紅斑狼瘡、酒齄鼻、頭痛、胃腸道息肉、尋麻疹等,取得一定療效。
凌霄花-原態.
本草:凌霄花: 芹菜素對平滑肌有中度解痙作用,還有抗潰瘍,降血膽固醇、止咳、抗癌、抗炎
凌霄花-藥材.
本草:凌霄花: 芹菜素對平滑肌有中度解痙作用,還有抗潰瘍,降血膽固醇、止咳、抗癌、抗炎
【拼音名】 Línɡ Xiāo Huā
【英文名】 FLOS CAMPSIS
【別名】 紫葳、五爪龍、紅花倒水蓮、倒掛金鐘、上樹龍、上樹蜈蚣、白狗腸、吊牆花、墮胎花
【來源】本品為柴葳科植物凌霄 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K. Schum.或美洲凌霄 Campsis radicans (L.)Seem.的干燥花及根。夏、秋二季花盛開時採收,乾燥。根春秋採,洗淨,切片曬乾。
【性狀】 凌霄:多皺縮捲曲,黃褐色至棕褐色,完整花朵長4~5cm。萼筒鐘狀,長2~2.5cm,裂片5,裂至中部,萼筒基部至萼齒尖有5條縱棱。花冠先端5裂,裂片半圓形,下部聯合呈漏斗狀,表面可見細脈紋,內表面較明顯。雄蕊4,著生在花冠上,2長2短,花藥個字形,花柱1,柱頭扁平。氣清香,味微苦、酸。
美洲凌霄:完整花朵長6~7cm。萼筒長1.5~2cm,硬革質,先端5齒裂,裂片短三角狀,長約為萼筒的1/3,萼筒外無明顯的縱棱;花冠內表面具明顯的深棕色脈紋。
【鑑別】 (1)本品粉末黃棕色。花粉粒類圓形,直徑24~31μm ,具3 孔溝,表面有極細密的網狀雕紋。腺毛淡黃色或黃棕色,頭部扁圓形、類圓形或長圓形,側面觀細胞似柵狀排列1~2層,柄1~3細胞。花冠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具螺紋導管。
(2)取本品粉末約0.5g,加石油醚(60~90℃)1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棄去濾液,藥渣加甲醇1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凌霄花對照藥材0.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9: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碘蒸氣中熏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 花:甘、酸,寒。
根:苦,涼。
【歸經】 花: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 花:涼血,化瘀,祛風。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癓瘕,產後乳腫,風疹發紅,皮膚瘙癢,痤瘡。
根:活血散瘀,解毒消腫。用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骨折,脫臼,急性胃腸炎。
【用法用量】 花5~9g,根0.3~1兩,外用鮮根適量,搗爛敷患處。
【注意】 孕婦慎用。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摘錄】 《中國藥典》
《辭典》:凌霄花
【出處】 《唐本草》
【拼音名】 Línɡ Xiāo Huā
【別名】芰華(《吳普本草》),墮胎花(《植物名實圖考》),藤羅花(《開寶本事》)。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花。7~9月間採收,擇晴天搞下剛開放的花朵,曬乾。
【原形態】紫葳(《本經》),又名:武威、瞿陵、陵居腹、鬼目(《吳普本草》),陵苕(《別錄》),凌霄(《唐本草》),藤蘿草、追羅(《分類草藥性》),倒掛金鐘(《嶺南採藥錄》),上樹蜈蚣、碎骨風。
落葉木質藤本,具氣根。莖黃褐色,具棱狀網裂。單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7~9,頂端小葉較大,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不對稱,邊緣有鋸齒,小葉柄著生處有淡黃褐色束毛。花成疏大頂生聚傘圓錐花序;花大,徑4~5厘米;花萼5裂,綠色,裂片披針形;花冠赤黃色,漏斗狀鐘形,先端5裂,裂片圓形,開展;雄蕊4,2長2短;雌蕊1,子房上位,2室,基部有花盤。蒴果細長,豆莢狀,長達10厘米,具子房柄,室背開裂。種子多數,扁平,兩端具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佈】 生於山谷、溪邊、疏林下,或攀援於樹上、石壁上或為栽培。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佈。主產江蘇、浙江等地。
【性狀】 乾燥的花多皺縮捲曲或折疊,完整的花,長約6~7厘米。花萼暗棕色,長2.5厘米左右,基部聯合成管,上部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長而蛻尖,萼筒表面具凸起的縱脈10條;花冠筒狀,棕黃色,上端5裂,裂片半圓形,表面具有棕紅色細脈紋,並散有棕色斑點,質薄。內面著生2長2短彎曲的雄蕊,頂端具"個"字形的花藥。雌蕊及花盤各1。微有香氣。味微苦而略酸。以朵大、完整、色棕黃、無花梗者為佳。
【性味】 酸,寒。
①《本經》:"酸,微寒。"
②《吳普本草》:"神農、雷公、歧伯:辛。扁鵲:苦鹹。黃帝:甘,無毒。"
③《履巉岩本草》:"味辛,有毒。"
④《本草備要》:"甘酸而寒。"
【歸經】 入肝經。
①《綱目》:"手、足厥陰經,行血分。"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肝二經。"
③《本草再新》:"入腎經。"
【功能主治】 涼血去瘀。治血滯經閉,癥瘕,血熱風癢,酒齄鼻。
①《本經》:"主婦人產乳餘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
②《藥性論》:"主熱風,風癇,大小便不利,腸中結實,止產後崩血不定,淋瀝。"
③《日華子本草》:"治酒齄,熱毒風,刺風,婦人血膈,遊風,崩中,帶下。"
④《履巉岩本草》:"降諸草毒。"
⑤《醫林纂要》:"緩肝風,瀉肝熱。治肝風巔頂痛。"
⑥《天寶本草》:"行血通經:治跌打損傷,痰火腳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為散。外用:研末調塗。
【注意】 氣血虛弱及孕婦忌服。
①《藥性論》:"畏鹵咸。"
②《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③《本草經疏》:"長於破血消瘀,凡婦人血氣虛者,一概勿施,治前斷不宜用。"
【附方】 ①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臍腹疞痛,一切血疾:紫葳二兩,當歸、茂(蓬莪朮)各一兩。上為細末。空心冷酒調下二鎮,如行十里許,更用熱酒調一服。(《雞峰普濟方》紫葳散)
②治女經不行:凌霄花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下。(《徐氏胎產方》)
③治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廣利方》)
④治通身癢:凌霄花為末,酒調,卜錢。(《醫學正傳》)
⑤治皮膚濕癬: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桔礬,研末搽患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⑥治肺有風熱,鼻生瘙皰:凌霄花半兩(取末),硫黃一兩(別研),膩粉一錢,胡桃四枚(去殼)。先將前三味和勻,後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絹蘸藥頻頻揩之。(《楊氏家藏方》紫葳散)
⑦治酒齄鼻:㈠凌霄花、山梔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調下,日進二服。(《百一選方》)㈡以凌霄花研末,和密陀僧末,調塗。(《嶺南採藥錄》)
⑧治癇疾:凌霄花,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空心服。(《傳信適用方》)
⑨治大便後下血:凌霄花,浸酒飲服。(《浙江民間草藥》)
⑩治誤食草藥毒者:每用凌霄花同黑豆一處蒸熱,揀去花,只服豆三、五粒。(《履巉岩本草》)
【各家論述】 ①《本草衍義補遺》:"凌霄花,治血中痛之要藥也,且補陰捷甚,蓋有守而獨行,婦人方中多用何哉。"
②《綱目》:"凌霄花及根,甘酸而寒,莖葉帶苦,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產乳崩漏諸疾及血熱生風之證也。"
③《本草經疏》:"紫葳,入肝行血之峻藥,故主婦人產乳餘疾,及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諸證;至於養胎,決非其性之所宜,用者慎之。"
④《本草述》:"紫葳之氣寒,其味鹹先而勝,苦後而殺,知入血而散熱結無疑矣。第丹溪云補陰甚捷,在瀕湖又言入血分而去伏火,固非專於通行者也。如繆希雍以為行血峻藥,或亦據《本草》所謂治癥瘕,通血閉而云乎?詎知甄權雲治熱風,《日華子》雲治熱毒風,蓋化熱毒風,即血中所鬱之熱,化而為毒風也。性雖主行,然必其能補陰而後能除熱毒風,是即行為補也。如疑其止能行血,試思此味何以復畏鹵咸?蓋多食咸則傷血,畏傷血者,必非峻於行血者也。丹溪言其有守而能獨行,又豈臆說歟。"
⑤《本草崇原》:"紫葳,近時用此為通經下胎之藥。仲景鱉甲煎丸,亦用紫葳以消癥瘕,必非安胎之品,《本經》養胎二字,當是墮胎之訛耳。"
⑥《本經逢原》:"凌霄花,癥瘕血閉,血氣刺痛,癘風惡瘡多用之,皆取其散惡血之功也。"
⑦《本草求真》:"凡人火伏血中,而見陽結血閉,風癢、崩帶、癥瘕,一切由於血瘀血熱而成者,所當用此(凌霄花)調治,蓋此專主瀉熱,熱去而血自活也。是以肺癰之藥,多有用此為君。妊娠用此克安者,以其內有瘀積,瘀去而胎即安之意也。所雲孕婦忌服者,恐其瘀血既無,妄用恐生他故也。此為女科必用之藥,但當相症施治耳。"
⑧《本草正義》:"凌霄之花,吳普謂神農、雷公、岐伯皆作辛,扁鵲苦鹹,能消清血分之熱,故可以活血行滯,而亦可治帶下崩中。《本經》專主婦人產乳餘疾,正以初產乳子之時,陰血已虛,孤陽偏旺,最宜此酸鹹微寒,直入血分,藉以固護既耗之元陰,而收攝浮游之陽焰。可見古人之治產後,皆以助陰抑陽為主,正與晚近庸俗之見,產後妄用溫補,耗爍陰液者,兩得其反。又治崩中,則專以亢陽妄行,不能自攝之崩中而言,非謂可以統治血虛不守之崩陷。癥瘕血閉,蓋亦為血熱太甚,灼爍成瘀者言之,亦非陰寒凝結之癥瘕閉塞可知。又曰寒熱羸瘦,則又血虛內熱,形消臛瘠者耳。"
【摘錄】 《*辭典》
《中華本草》:凌霄花
【出處】 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 Línɡ Xiāo Huā
【英文名】 Chinese Trumpetcreeper Flower, Common Trumpetcreeper Flower
【別名】 芰華、紫葳華、苃華、陵霄花、墮胎花、藤蘿花、吊牆花、杜靈霄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物凌霄或美洲凌霄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 Loisel ex K.Schum.[Bignonia grandiflora Thunb.]2.Campsis radicans (L.) Seem. [Bignonia radi-cans L.]
採收和儲藏:7-9月採收,擇晴天摘下剛開放的花朵,曬乾。
【原形態】 1.凌霄薄葉木質藤本,借氣根攀附於其服物上。莖黃褐色具棱狀網裂。葉對生,廳數羽狀複葉;葉軸長4-3cm;小葉柄長5-10mm,小葉7-9格,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4-6cm,寬1.5-3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兩側不等大,邊緣有粗鋸齒,兩面無毛,小葉柄著生處有淡黃褐色束毛。花序頂生,圓錐狀,花大,直徑4-5cm;花萼鐘狀,不等5裂,裂至筒之中部,裂片披針形;花冠漏斗狀鐘形,裂片5,圓形,橘紅色,開展;雄蕊4,2長2短;子房上位,2室,基部有花盤。蒴果長如豆莢,具子房柄;2瓣裂。種子多數,扁平,有透明的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美洲凌霄本種形態上寫凌霄相似,唯小葉9-11枚,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先端尾尖。花萼5等裂,分裂較淺,約裂至三分之一,裂片三角形,向外微捲,無凸起的縱棱;花冠為細長的漏斗形,直徑較凌霄小,橙紅色至濃紅色,內有明顯的棕紅色縱紋,筒部為花萼的3倍。花期7-10月,果期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長於山谷、小河邊、疏林下,攀援於樹上、石壁上,赤有庭園栽培。
資源分佈:1.分佈於華東、中南及河北、四川、貴州等地。
2.江蘇、上海、湖南等地有栽培。
【栽培】 1.氣候土壤:喜溫暖濕潤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砂質壤土、粘壤土均能生長。
2.種植:2.1.扦插繁殖,可在春季或雨季進行,北京地區適宜在7-8月。截取較堅實粗壯的枝條,每段長10-16cm,扦插於砂床,上面用玻璃覆蓋,以保持足夠的溫度和濕度。一般溫度在23-28℃,插後20天即可生根,到翌年春即可移人大田,行距60cm、株距30-40cm。南方溫暖地區,可在春天將頭年的新技剪下,直接插入地邊,即可生根成活。
2.2.壓條繁殖:在7月間將粗壯的藤蔓拉到地表,分段用土堆埋,露出芽頭,保持土濕潤,約50天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後剪下移栽。南方亦可在春天壓條。
2.3分根繁殖:宜在早春進行,即將母株附近由根芽生出的小苗挖出栽種。
3.田間管理:初栽的小苗要注意澆水、鬆土、除草,5月中旬或6月初可退肥1次,以提高花的產量。
【性狀】 性狀鑑別(1)凌霄花花多皺縮捲曲,完整者長3-5.5cm;花萼鐘狀,長約2cm,棕褐色或棕色,質薄,先端不等5深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萼筒表面有10條縱脈,其中5條明顯;花冠黃棕色或棕色,完整無缺者展平後可見先端5裂,裂片半圓形,下部聯合成漏斗狀,表面可見細脈紋,內表面較明顯;冠生雄蕊4,二強,花藥呈“個”字形,黑棕色;花柱1枚,柱頭圓三角形。氣微香,味微苦、酸。
(2)美洲凌霄花完整花長6-7cm;花萼較短,約為花冠的1/3,黃棕色或淡紫紅色,硬革質,先端5等裂,萼筒無明顯縱脈棱;花冠黃棕色,長5.8-6.5cm,內表面具深棕色脈紋;柱頭扁短三角形。餘同凌霄花。
均以完整、朵大、色黃棕、無花梗者為佳。
顯微鑑別花表面觀:(1)凌霄①花萼內、外表面具腺毛,腺頭扁圓形或類圓形,頂端稍平,由10-40多個細胞組成,直徑39-90μm,含黃色分泌物和油滴;腺柄極短,1-2細胞。腺毛周圍的表皮細胞平,週壁有放射狀角質紋理。氣孔不定式。花萼裂片邊緣具少數非腺毛,1-7細胞組成,長43-200μm,直徑15-19μm,先端圓鈍,表面具線狀角質紋理。②花冠僅裂片邊有少數非腺毛及腺毛的特徵同花萼。
(2)美洲凌霄①花萼外表面腺毛的腺頭有(6-)50-80細胞,直徑39-58μm;腺柄多單細胞,少為2-10細胞;腺毛基部表皮細胞常向外突起。花萼裂片邊緣有少數非腺毛,1-6-23細胞。餘同凌霄。②花冠外表面於裂片邊緣有非腺毛1-5細胞,長55-300μm,直徑16-36μm。內表面腺毛眾多,腺頭7-60餘細胞,直徑86-146μm;裂片邊緣非;裂片邊緣非腺毛1-15細胞。餘同凌霄。
【化學成份】 凌霄花含芹菜素(apigen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1]。
【藥理作用】 芹菜素對平滑肌有中度解痙作用,還有抗潰瘍作用,β-谷甾醇有降血膽固醇、止咳、抗癌、抗炎等作用。
【性味】 味酸;性微寒
【歸經】 歸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化瘀散結;祛風止癢。主血滯經閉;痛經;癥瘕;崩中漏下;血熱風癢;瘡疥陷疹;酒齄鼻。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塗;或煎湯熏洗。
【注意】 氣血虛弱及孕婦忌服。
【附方】 ①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臍腹xIU痛,一切血疾:紫葳二兩,當歸、?(蓬莪朮)各一兩。上為細末。空心冷酒調下二錢,如行十里許,更用熱酒調一服。(《雞峰普濟方》紫葳散)②治女經不行:凌霄花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下。(《徐氏胎產方》)③治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廣利方》)④治通身癢:凌霄花為末,酒調服一錢。(《醫學正傳》)⑤治皮膚濕癬: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枯礬,研末搽患處。(《上海常用中草藥》)⑥治肺有風熱,鼻生?皰:凌霄花半兩(取末),硫黃一兩(別研),膩粉一錢,胡桃四枚(去殼)。先將前三味和勻,後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絹蘸藥頻頻揩之。(《楊氏家藏方》紫葳散)⑦治酒齄鼻:一、凌霄花、山梔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茶調下,日進二服。(《百一選方》)二、以凌霄花研末,和密陀僧末,調塗。(《嶺南採藥錄》)⑧治癇疾:凌霄花,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空心服。(《傳信適用萬》)⑨治大便後下血:凌霄花,浸酒飲服。(《浙江民間草藥》)⑩治誤食草藥毒者:每用凌霄花同黑豆一處蒸熟,揀去花,只服豆三、五粒。(《履CHAN岩本草》)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凌霄花,治血中痛之要藥也,且補陰捷甚,蓋有守而獨行,婦人方中多用何哉。
2.《綱目》:凌雷花及根,甘酸而寒,莖葉帶苦,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產乳崩漏諸疾及血熱生風之證也。
3.《本草經疏》:紫藏,入肝行血之峻藥,故主婦人產乳餘疚,及崩中、額底、血閉塞熱、贏瘦諸證;至於養胎,決非其性之所宜,用看慎之。
4.《本草述》:紫蔬之氣寒,其味威先而勝,苦後而殺,知入血而散熱結無疑矣。第丹溪云補陰甚捷,在瀕湖又言入血分而去伏火,固非專於通行看也。如纓希雍以為行血峻藥,或亦據《本草》所謂治額瘸、通血閉而云乎?《日華子》雲治熱毒風,蓋化熱毒風,即血中所鬱之熱,化而為毒風也。性雖主行,然必其能補陰而後能除熱毒風,是即行為補也。如疑其止能行血,試思此味何以復畏鹵咸? 蓋多食咸貝以傷血,畏傷血者,必非峻於行血看也。丹溪言其有守而能獨行,又豈臆說欽。
5.《本草崇原》:紫藏,近時用此為通經下胎之藥。仲景鱉甲煎丸,亦用紫藏以消額痕,必非安胎之品,《本經》養胎二字,當是墮胎之訛耳。
6.《本經逢原》:凌雪花,額痛血閉,血氣刺痛,厲風惡瘡多用之,皆取其散惡血之功也。
7.《本草求真》:凡人火伏血中,而見陽結血閉,風癢、崩帶、綴痛,一切由於血瘋血熱而成者,所當用此(凌霄花)調治,蓋此專主瀉熱,熱去而血自活也。是以肺癰之藥,多有用此為君。妊娠用此克安看,以其內有瘋積,瘋去而胎即安之意也。所云孕婦忌服者,恐其瘋血既無,妄用恐生他故也。此為女科必用之藥,但當相症施治耳。
8.《本草正義》:凌霄之花,吳普謂神農、雷公、峻伯皆作宰,扁鵲苦鹹消目肖清血分之熱,故可以活血行滯,而亦可治帶下崩中。《本經》專主婦人產乳餘疾,正以初產乳子之時,陰血已虛,孤陽偏旺,最宜此酸鹹微寒,直入血分,藉以固護既耗之元陰,而收攝浮游之隕焰。可見古人之治產後,皆以助陰抑陽為主,正與晚近庸俗之見,產後妄用溫補,耗爍陰液者,兩得其反。又治崩中,則專以亢陽妄行,不能自攝之崩中而言,非謂可以統治血虛不守之崩陷。題瘸血閉,蓋亦為血熱太甚,灼爍成瘋看言之,亦非陰寒凝結之綴痛閉塞可知。
【摘錄】 《中華本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