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樂府
清雅樂府 歷歷五十年之脈動風采
分類: 簡介
2009/07/21 14:53
[清雅樂府]乃於民國初年,時稱「聚德堂」之南管教授起源,初因林淇堂、蔡呈璽、黃諒等一群愛好南管音樂的學習者,常聚集台中縣清水鎮中山路王肚臍商店,而後轉移於林淇堂之協成行中聚會研賞吹奏南管,更機逢苗栗縣苑裡鎮巫湖(人稱:巫仔湖)彈奏一曲[魚沉],讓大家聽的如癡如醉,久久不能忘懷,是以開啟了[清雅眾先賢]推廣南管的契機。
詩曰:南管飄音聚德齋 肚臍協成地二移 機逢巫湖魚沉曲 清雅開機眾先賢
復於民國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農曆四月二十四日,由林淇堂召集蔡呈璽、楊堆金、黃諒、陳進福、林石長、蔡長發、蔡淑談、楊其流、黃槐庭等同好共商出資在台中縣清水鎮新興路南海岩旁,向蔡朝江先生租屋開館授徒,並禮聘鹿港名師林清河先生駐館授藝十八個月,時稱「清雅堂」,門下第子達六十餘人,且多為父帶子進習,如林淇堂之子振宗,黃諒之子金發,蔡長發之子家錫,林石長之子振雄,從此奠下了清雅樂府南管樂傳承的基礎。
詩曰:眾志為樂聘清河 教引授藝月十八 父子承傳基礎奠 揚名立萬清雅堂
然民國四十三年因經費見拙,林清河老師離職後,館員亦因個人事業紛紛離散,雖然晚上仍不時集合在林淇堂之協成行中聚會同奏,但見勢微。
詩曰:春夏秋冬雖序依 奈何經費多見拙 縱有傳音千秋韻 但見清客今日稀
幸有黃諒、林淇堂、林石長等人,再民國四時五年間召開年輕一輩成員,並廣招女性學員,如王秀鸞、陳彩雲、紀玉梅、蔡彩鳳、楊錦雲、周秀美、周貴子、劉秀蓮、王玉霜等加入,齊聚周金木家中,熱忱奉獻,薪傳受藝,方能再造昔日鶯生燕語風華,並經常引領至各地巡迴表演,盛極一時,時更有林振宗、黃金發、楊清華、楊文達、楊滄浪等號稱「清雅五虎將」或「清雅中興五國王」使得清雅命脈得以延續。
詩曰:先賢不棄復召集 女性學員亦到臨 重策戮力金木府 鶯燕協心五虎興
時序民國四十六年,機緣逢鹿港南音奇才陳璋榮先生(其實年方十七、八歲)指導,再於民國四十九年,館員為日益求精,改館名為「清雅樂府」特聘「閩南樂府」名師吳彥點先生來館執教,為期半年,孰知,在名師虛心灌栽下,眾人技藝精進,一時樂風興盛,同時為凝聚眾志,林淇堂遂請館內蔡江松繪製一幅孟府郎君爺坐像,在由王垣雄依圖雕塑金身開光後輪流供奉,復定奉台中縣清水鎮紫雲巖文昌帝君旁,直到台中縣清水鎮紫雲巖重建落成後,在將孟府郎君爺安奉在台中縣清水鎮紫雲巖三樓(即現今清雅樂府大廳)。
詩曰:名師執教年歲輕 但懷真才似天生 盼求館眾凝意識 雕奉孟府郎君尊
續於民國五十六年五月二十日,邀請南樂與南管戲劇並兼台南南聲社吳素霞老師蒞館指導(其時年方二十歲、未婚)但當時男性館員多外出謀生或應召服役及女性館員歸宿離鄉,頓使清雅樂府在成館員懸缺現象,然天幸此際,由愛好南樂的蔡劉玉花招引該轄工廠女工多人參予(其特以加班費方式鼓勵)後更與陳金英、陳林娘、王蔡霞、蔡楊碧蓮諸位女士組成「清雅阿媽組」,名聞遐邇,再次挑動了清雅脈律,而復有民國六十年再次邀請林清河老師駐館授藝半年的機緣。
詩曰:閨女清秀樂劇兼 才高傳教不藏私 再請清河來授藝 清雅從此播遠名
民國七十二年館內者老,為秉承保存傳統文化的熱忱下,由蔡劉玉花、楊堆金、陳進福、黃金發、楊清華、林振宗等募資,並由眾館員自由贊助樂捐,重新發起再度禮聘吳素霞老師駐館傳授,並經蔡劉玉花引召太極拳十多位學員加入學習,這時由於前述這些人士的大力支持及全體館員的積極參與,讓清雅樂府再度展現耀眼光芒,成為台灣推廣南管音樂與小梨園戲(七子戲)活躍的演出團體。
詩曰:女師復途藝再傳 清雅美名耀光芒 小梨園稱七子戲 活躍演出全台灣
及至民國七十五年清雅樂府正式社團登記,民國八十二年由黃金發榮任首屆理事長,並特聘台中縣清水鎮鎮民代表會主席吳勝隆先生、教育界先進陳文資、李昱樺老師和愛越支持者吳長錕等四位為發展顧問共同推展館務,更於同年十二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在台中縣清水鎮紫雲巖前廣場,舉辦台灣南樂演奏聯誼大會暨清雅樂府四十週年慶,廣邀全省二十多個館團共參大會,當時堪稱盛況空前,更使七雅樂府聲名遠佈全台。
詩曰:南音傳遠眾先賢 金發思後邀八人 清雅戮力今再啟 發展顧問皆菁英
後於民國八十四年又再增聘教育界先進倪永森、蔡垂猛二位老師及青年俊蔡文林及陳友誠二人共四位,加入發展顧問團,共同為清雅館務努力,是以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二十五日擴大邀請全國三十館團在台中縣清水鎮紫雲巖文化大樓,舉辦首屆中華南樂聯誼演奏大會,至此,清雅盛名幾達天聽,故而民國八十五年在台中縣立文化中心主導下,由本府開辦「南管薪傳班」課程,延續悠揚南樂生命。
詩曰:起落浮沉年復年 世代亦有建功名 金發承傳今朝記 悠遠南音又飄揚
民國八十七年二月十五日,再度邀集全國二十館團,舉辦第二屆中華南樂聯誼演奏大會,又於民國八十九年二月二十六、二十七日邀集全國二十三館團舉辦第三屆中華南樂公演聯誼演奏大會(以上二場均假台中縣清水鎮紫雲巖文化大樓),再於民國九十年三月十、十一日移師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廣邀全國二十九館團共參第四屆中華南樂公演聯誼演奏大會,如以上五次大型會集盛邀,九十二年十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舉辦第五屆中華南樂聯誼演奏大會于台中縣清水鎮紫雲巖文化大樓,九十四年十月南管郎君季暨整弦大會(第六屆中華南樂公演聯誼演奏大會),除了清雅樂府力圖振興因歐風東漸而逐漸衰微的台灣南音之外,更奢求開啟館閣聯誼演奏、以樂會友、互為觀摩和培訓新生代的願望,讓中原古老文化資產之古典樂律,得予淵遠流長。
詩曰:千載清音古淵源 文化濤濶自傳襲 南管雅樂不絕響 律典深遠當流長
然於上述期間,清雅樂府不忘館務推動,雖是吳素霞老師於民國八十八年來離職,但繼請黃珠玲老師執教,又於民國八十九年六月兩度恭邀呂錘寬教授演講[南管之美],更再民國八十九年六月至十月禮聘蔡清源老師做再深入的南樂教導研習,現今清雅樂府對於南管曲藝的傳承,戰戰兢兢,不敢懈怠,雖有民國八十八年九月應邀至紐約海外文化中心表演的榮耀,但民族傳統音樂和戲劇藝術之永續不輟的生命重擔,能是清雅樂府黃金發理事長力邀各界、館閣、弦友、之因共同來綿延的宏願。
詩曰:大願綿延無盡期 南樂曲藝更悠揚 力請知音共承繼 中華律動偎人心
轉載自清雅樂府 陳友誠整撰 真誠感謝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