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係「蘇州友達光電」的員工餐廳,其裝潢可媲美百貨公司的美食街。
有興趣的網友有參閱2005年7月號的天下雜誌:現代成吉思汗二部曲--當台商不再是「台」商--台幹歡喜立足科技蘇州。
---------------------------------------------------
下文摘轉自 2004/9/27工商時報 【李道成/】
---------------------------------------------------
蘇州友達員工人數兩年膨脹9倍
為了要讓蘇州廠,成為友達光電後段產品的全球最重要生產基地,友達光電(蘇州)總經理彭雙浪,肩負著在最短時間內,必須擴充最大產能的集團重大戰略目標。
2002年10月,友達TFT-LCD的後段模組、背光板生產線,正式在蘇州工業園區投產,歷經明基、達碁與聯友光電合併後的友達,再加上之前派駐馬來西亞8年半管理經驗,這段見證台灣電子業茁壯、進步的經歷告訴他,這個任務絕對不簡單。
當時台灣許多上市、上櫃電子公司,都已在彼岸建立生產基地,低成本工資,讓衝量的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不過失敗案例也不在少數。彭雙浪了解,他來到這個江南古城,不僅要做好搶在浪頭上衝刺的工作,紮根當地的任務也要一肩扛起。
職前訓練 為期1個月
學技術紀律 學企業文化
要想達成集團內部目標,這位擁有多年海外管理經驗的專業經理人,首先面對的是人員快速擴充,管理上可能產生的漏洞,還有員工增加速度,趕不上人均生產力的提升等問題。
因為兩年前,生產線剛啟動時,蘇州友達僅有1千多人,但兩年後的今天,這個被蘇州工業園區視為示範企業的台商公司,已膨脹到9 千多人的大型企業;彭雙浪認為,員工多並不代表就是擁有更多生產力。
事實上,員工快速增加,確實有助於整個友達後段產品,在蘇州落實生產基地的策略,然而如果沒有一套長期的員工培訓規畫與企業文化導入,外資企業雲集的蘇州市內,員工跳槽成風的情況,就足以讓所有的目標成為海市蜃樓。
從建廠到正式營運,3年裡,彭雙浪見識了中國大陸員工年輕、聰明、學習力與吸收力都強,但忠誠度與紀律服從方面,有時卻讓人不敢恭維,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克服這個問題。
豐富的管理與派駐國外經驗,讓這位來自竹北農村的客家子弟,決定要先從細節部分做起;為了要完成集團賦予的戰略目標,蘇州友達廠就從員工進入企業的第一天起,為期1個月的職前訓練,除了專業組裝技術的培訓與實習外,不厭其煩的企業文化灌輸就已展開。
蘇州友達的新人在1個月內,不僅要學技術、還要學紀律、學企業文化;除此,成為正式員工後的教育訓練,對於企業文化認同、生活教育管理也都不敢鬆懈。
彭雙浪比較大陸、台灣與馬來西亞的基層操作員工後發現,大陸員工的最大問題在紀律與忠誠度上,導入企業文化極為重要;第一步要做的是一些非常繁瑣的表面化工作,除了公司內部的各類標語,主管對員工在生活上的耳提面命等細節動作,都可望改善一些存在的紀律與忠誠度問題。
另外,對於管理上,除了員工必須遵守廠內的一切規定外,對於所有主管,不論是來自那裡都一視同仁,表裡一致的紀律要求是完全沒有特權的,即使是台幹犯錯也一樣要被處分。
至於在忠誠度上,身處國際大廠林立的蘇州,友達的主管都了解,流動率高在這個城市內,根本就是個極為普遍的現象;不過彭雙浪認為,造成這個現象,企業本身努力不夠也是個關鍵。
出於對當地風土人情的認同,蘇州友達早在設立前,就在董事長李焜耀指示下,利用設廠地點─蘇州跨塘鎮尚未拆遷前,盡量把原有的風貌都以照片或錄影帶呈現出來。
台幹犯錯 一樣被處分
飲水思源 凝聚忠誠度
為了更進一步展現友達深耕蘇州的強烈企圖心,彭雙浪建議,保留廠區內的兩座以傳統工法建造的穀倉,並且請來友達廠房的設計師,將其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反映當地民情風俗的博物館。
名為「友緣居」的民俗博物館,在剛硬的光電廠房旁,顯得格外有蘇州味,這個動作,在今年中完工啟用,邀請地方士紳參觀時,不僅感動了當地居民,同時也讓不少友達年輕的外地員工與有榮焉。
這種重視當地文化,不斷尋求認同的過程中,蘇州友達一方面得到了地區民眾的友善回報,同時讓員工有積極的參與感,有助於更容易建立上下一體的企業文化,彭雙浪頗有感觸的表示,這座象徵友達飲水思源的建築,對建立員工忠誠度的目標達成,或許還會有更好的表現。 【李道成/】
寫於2005年7月
大陸台商廠工作暨旅遊經驗談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chaoyi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