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01 20:08:45| 人氣1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賺到勞力,沒有贏的人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薪資成本短期內無法提昇的情況下,建議必須強化管理且注重人文關懷來對待員工並設法留住員工。

而目前就人事業管立場,只要通知個別部門注意離職問題,卻都會演變成打擊台幹與陸幹的士氣,而部分單位一年內搞掉「幾千幾百」的員工,卻不是打擊士氣,反到成了篩選不良員工有功。因此台資企業目前過於「簡單化」的管理,是導致員工不穩定的主因!管理工作如果只是換人就可以解問題,那只要聘用低成本的保安人員,攜帶警棍來負責管理工作即可,何須管理幹部?但話又說回來,換掉了「成千上百」的員工後,也未見問題解決?

每回觀賞軍事影片時都不難發現,歐美國家的連隊中一直有一定比例30~45歲的「資深士官」帶領部隊,而連長、排長和士兵們卻都是20幾歲上下的年輕人。反觀亞洲地區的軍隊,從連長、排長、班長(士官)到弟兄們 全都是20幾歲上下的年輕人,簡單講就是「小孩帶小孩」。他們能有什麼經驗?這樣的軍隊會強盛嗎?能上戰場打仗嗎?那今日生產線的線、組、課長們是不是也在玩小孩帶小孩「自欺欺人」的把戲?而本應擔任「資深士官」角色的各級台幹們,卻也個個成了「將軍」!

在台灣當過兵的台幹們,或多或少都對台灣部隊都有所怨言,甚或痛恨!那為何今日卻用比台灣軍方還要落伍的方式來帶領大陸勞工? 試問:在大陸勞工的生命歷程中將會如何回顧與評斷今日與他們共事的「台幹」?

日本知名的管理學者「大前廣一」,對香港到大陸投資的港商有這樣的評語:「賺到大陸人的錢,卻沒有贏得大陸人的心」。而台資企業的各級管理幹部是否也是「賺到大陸人的勞力,卻也沒有贏的大陸人的心」 !

寫於2005年7月
大陸台商廠工作暨旅遊經驗談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chaoyisun/

摘錄下篇專文供網友參考
---------------------------------------------------------------------
遠見雜誌 2004.9/第219期
大陸台商競爭優勢不再 作者:江逸之
---------------------------------------------------------------------

長期以來,台商自視瞭解中國市場與文化,大舉投資中國,但也產生許多經營管理的誤曲,讓競爭優勢變成阻力。

自詡大陸通的台商在大陸已經沒有太多的競爭優勢,」7月底,威盛電子中國區行政長徐濤在台北一場中國3C市場商機論壇中大聲疾呼。

此語一出,台下數百位聽眾開始低頭交談,「這是真的嗎?」「不是同文同種嗎?」「到底要怎麼辦?」

徐濤的憂慮其來有自。

在大陸工作十五年的徐濤,兩年來,他感覺到台商在大陸的生存壓力愈來愈大,「十多年來,台商到底有沒有融入當地社會,將決定繼續成長或是節節敗退,」台商投資大陸的優勢,已經從「絕對優勢」降低到「相對優勢」。他指出,「台商一直覺得有行銷與管理優勢,其實早就沒有了。」

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零點研究集團2004年3月發布的《境外資本在中國社會中的融入度研究報告》,這份針對大陸一般市民、外資企業員工、高階主管與政府官員進行的調查顯示,台資企業在中國社會「接受度」的整體評價中位居最後一名,在發展前景、社會形象、產品選擇、企業文化、內部環境與公共關係都是殿後,遠遠落後於歐美企業。在融入度最高的企業中,僅有統一與康師傅兩家台商擠進前三十名。

十多年來,六萬五千多家台商挾著同文同種的優勢,西進大陸投資,但是為何最後卻沒有受到大陸社會的認同?

「這很殘酷,長期以來,許多台商對於大陸市場經營有很大的誤解,」天瀚科技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田培鈞指出,台商赴大陸設廠,總是自認對中國文化夠瞭解,只要打好官方高層關係,就可以經營大陸市場。

相較於歐美廠商投下大量的資源研究中國消費市場,「台商只研究市長,不研究市場,」零點調查集團董事長袁岳分析,部分台商花在陪大陸官員的時間,可能比研究大陸消費市場的時間還要多。

缺乏品牌傳播力、對於大陸員工苛刻與缺乏管理機制,造成台商在大陸的企業形象不佳。

忠誠度迷思,阻塞人才進入
台商在大陸民眾的評價偏低,「最大的衝擊就是,台商很難找到最好的人才,」徐濤強調,人才本土化是台商在大陸永續經營的關鍵。

7月畢業旺季,本是企業張開雙臂擁抱新鮮人的時刻,但上海一家台資科技公司總經理卻全無擁抱人才的喜悅,因為這家公司雖在台灣名列科技一百強,在上海卻很難吸引北大、清大等名校畢業生的青睞,「最近開始到西安等西部地方找人,」這位總經理無奈地說。

台商與外商在中國大陸的「搶人」戰爭已經開打。無奈地,台商面臨到培養大陸人才與防堵商業機密外洩的兩難窘境。「台商最大的擔憂,怕長期培養大陸人才,最後居然跳槽,」麥實管理顧問總裁方國健指出。

部分台商對大陸員工過於「摳門」,加上台幹與陸幹的差別待遇,重要職務仍為台幹所把持,讓優秀的大陸人才淪為普通打工仔,由於發展空間不大,迫使大陸精英不願進入台商機構,或選擇跳槽。「台商對於大陸幹部的授權與信任度很低,」袁岳指出。

今年年初,東莞一家台灣光學廠商,就有一批中階陸幹集體跳槽,到佛山一家大陸光學廠。「在台商公司,(陸幹)最多只升到經理,到大陸的公司,至少就是副總經理的位置,」一位跳槽到大陸企業的副總經理說。

「員工即客戶,台商對大陸員工苛刻,就要花更多精神來扭轉不良的關係,」袁岳強調。

有鑑於此,徐濤在接任威盛中國區行政長後,首先取消台幹與陸幹的員工福利差別待遇。過去威盛的台幹在大陸出差一天請領200元人民幣的津貼,但是大陸幹部卻只有100元的補貼,後來徐濤把出差津貼統一為100元,立刻獲得大陸員工的好評。

企業到海外設廠,第一要務是「人才本土化」。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以泰國金寶為例,他說,目前泰國金寶的所有廠長都是泰國人,外派的台幹只是擔任技術幕僚,而非管理職,而仁寶的大陸廠也大量啟用大陸籍經理。

面對國際大廠進軍大陸的競爭,現在外派的台幹必須是一級戰將。許勝雄認為,台商要像日本企業外派一樣,派出一流人才、技術與管理方式到海外,才有機會在當地立足。

但是,有些台灣企業外派員工到大陸,不但高掛管理職,甚至部分完全沒有主管經歷的台幹,派到大陸當主管後,還比在台灣的職等高升好幾級。

「大陸絕對不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驗室,如果是資淺的台幹,到大陸絕對不能低階高掛,」徐濤質疑,「與其臨時找台灣高階幹部到大陸,為何不拔擢大陸本地人才?」

頻頻出招,命中率低
十多年前,大陸市場處於未開放,台商投資大陸,往往都可以輕易賺錢,「過去,唬人可以賺錢,現在大陸人看多了外商,沒有實力的台商已不能夠唬人,」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強調。

過去台商賺「機會錢」,現在要靠真本事來賺錢,真正的考驗才開始。

愈來愈多台商,開始從代工製造跨入品牌與通路的經營,徐濤觀察,大部分台商只重戰術不重戰略,執行力很低,頂多只有幾個月的計畫,看不到超過三年的長遠規劃,「台商頻頻出招,但是命中率卻很低。」

一家台灣手機業者,早期承接代工訂單,後來轉戰大陸經營自有品牌。由於缺乏完整的市場調查與行銷策略,砸下了龐大的廣告經費,卻未做終端價格管理,只顧一股腦倒貨給各省經銷商,任其破壞價格,導致該品牌手機價格崩盤;最近又宣布重回代工領域,這家廠商一直在代工與品牌之間,劇烈的鐘擺搖晃著。

台商在大陸發展十多年,很多業者的整體競爭力並沒有提高,因為台商在大陸都只是降低製造成本,將生產規模放大,經營本質並沒有改變。「人長高,不見得長壯,」徐濤憂慮地指出,台商在大陸只是將企業總營收增加,不見得核心競爭力有提升。

企業形象從頭扎根
大陸成為台商最大的投資地區,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超過六萬五千多家大陸台商必須提升企業在地的社會責任,才能扭轉台商企業的在地形象。

善盡社會責任,有助於企業在海外長期發展。麗嬰房董事長林泰生因重視海外員工的福利,讓他意外地避掉1997年印尼暴動的危機。

1997年印尼蘇哈托政府垮台,印尼發生暴動,暴民衝進外商工廠趁火搶劫,麗嬰房的印尼員工還挺身而出保護工廠,但是一旁的韓國工廠卻是被自己的員工洗劫一空,「如果平時沒有做好與印尼社區的關係,那時絕對不會有人來救你,」林泰生強調。

未來台灣企業到全世界投資,企業社會責任絕對不能忽略,「如果台商不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話,企業的價值就不會被當地社會認同,」東元董事長黃茂雄強調。

台長: 台幹
人氣(1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徵) 企業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人才?奴才?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