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9 21:03:50| 人氣2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孫子兵法--形篇 —詹翔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說明攻、守勢作戰原則,提示增大勝算的法則,運用「度、量、數、稱、勝」

五種思維要項和程序,形成軍事優勢。

特別是在政治、軍事、經濟、精神各方面,應完成充分的準備,奠定絕對優勢之基礎。

同時應加強備戰,力求在戰爭準備和戰略態勢上,能制敵機先,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重點為「先勝」,即從敵我軍備形勢的觀點,論述軍隊作戰首先要使自己先立於不敗之

地,然後尋求敵人的可乘之隙,以壓倒性的優勢,打擊敵人,達到「先求自保而全勝」

的目的。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侍敵之可勝。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

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譯文】孫子說﹕古代善於指揮作戰的人,首先要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

以此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有利時機。

 

創造條件不被敵人戰勝,主動權在我方,敵人可能被戰勝,在於敵人使我方有可乘之機。

 

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夠創造使自己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但不能使敵人必定被我戰勝。

 

可見,勝利是可以預測的,但在不具備戰勝敵人的條件下,絕不能依據自己的願望去硬戰強攻。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守則不足,攻則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譯文】我方之所以不能被敵人戰勝是由於我方防守嚴密,不給敵人可乘之機﹔敵人可能被我

方戰勝,是因為敵人有可以被我利用的漏洞,使我方具備了攻打他的條件。

 

我之所以採取守勢,是因為敵人兵力有餘﹔

之所以採取攻勢是因為敵人兵力不足。

 

故此,善於防守的軍隊,像隱藏在深不可測的地底下那樣,使敵人無法窺視其行蹤﹔

善於進攻的軍隊,像行動在高不可攀的天上那樣,使敵人無法戒備,正因為如此,

防守必能保全自己,進攻必能取得全勝。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譯文】對勝利的預見不能超過一般人所知道的,並非高明之最﹔

通過艱苦的作戰而取得勝利,即便是被天下人稱道,也難以稱得上是優中之優。

 

這好比是能舉起一根毫毛算不上是力氣大,能看見太陽和月亮算不上眼睛明亮,

能聽得驚雷的轟鳴算不上耳朵聰靈一樣。

 

古人所說的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取勝於容易戰勝的敵人,即能夠運用計謀,抓住敵人的弱

點,發起攻勢,就容易取勝,既不用反覆部署,也用不著大砍大殺,就可輕而易舉地取勝。

 

故此,善於作戰取勝者,既沒有奇異的勝利,顯不出智謀之名,也看不出勇武之戰功。

 

他取得的勝利沒有差錯都是建立在必然的、確有把握的基礎之上。

 

所以如此,是因為他所採取的作戰措施是勝在必然,他所戰勝的是實際上已處於必然要失敗地

位的敵人。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

故善戰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故其戰勝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譯文】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設法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同時又不錯過打敗敵人的

良機,由此看來,勝利之軍總是先創造取勝的條件,爾後才謀求與敵人交戰﹔

而失敗之軍則是先盲目地首起戰端,爾後將勝利寄託於僥倖。

善於用兵的人先從各方面修治不可勝之道,確保法令的執行,這樣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宰,把致

勝的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譯文】兵法說要注意五種情況﹕

第一叫,即國土面積的大小﹔

第二叫,即國家物產的多寡﹔

第三叫,即敵我雙方可能徵召和供養的兵力數量﹔

第四叫,即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權衡﹔

第五叫,即判斷勝負的可能性。

 

對雙方國土面積大小作出判斷形成,由此而得出物產多寡的,根據物產多寡來確

定可能動員和供養的兵力數量,根據雙方兵力的數量,進行權衡對比,根據雙方力量對此判斷

戰爭的勝負。

 

所以,勝敗兩軍相較,實力是相當懸殊的。

不妨以一銖和一鎰作對比。

一鎰比一銖重五百多倍。

勝軍比之敗軍好以以鎰比銖﹔

敗軍比之勝軍好此以銖比鎰。

 

勝利之軍在指揮士卒作戰的時候,就像從八千尺的高處決開溪中的積水一樣,其迅猛之勢是難

以阻擋的,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是戰無不勝的,這就是軍事上的生動體現。

 

台長: 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人氣(2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孫子學院 |
此分類下一篇:孫子兵法--勢篇 —詹翔霖
此分類上一篇:孫子兵法--謀攻篇 —詹翔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