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19 10:14:26| 人氣9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式育兒方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式」育兒方式

旅日畫家莊凌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

在東京、橫濱、長崎、札幌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

莊凌獨自一個人把女兒帶大。 
 

 

女兒在日本從一歲半開始上保育院直到畢業回中國上小學,

她親身體驗著中日育兒方面的巨大差異。

 儘管這種差異,曾經給她帶來過許多困惑,

但是,看著女兒健康快樂地長大,看著她成為優秀的小學生,

莊凌說,這些年的付出完全值得。

 而那些曾經困擾著她的「日式」育兒方式,也讓她由衷地感到讚賞。

 

儘管女兒在上小學前不會中文、不會中文拼音、不會算術,

但從一年級回國後到現在,一直是班上的優秀學生。

 

◇什麼時候開始訓練孩子大小便?

大小便順其自然,等待孩子的覺醒

女兒兩歲了,每天上保育園都要帶兩個大書包,

一隻裝乾淨衣服,一隻裝尿布。

一個班1112歲的孩子, 2名老師,

除了午睡用紙尿片,其他時間都用尿布,

可想而知老師的工作量有多重。

 我想,女兒不會大小便,一定給老師添許多麻煩,於是和老師探討。

 老師說:你太心急了,孩子還太小,和她講是講不通的,

這時候孩子的膀胱還太小,沒有什麼感覺,也存不住尿,

我們大人膀胱感到漲了,會意識到要小便,

這麼小的孩子怎麼理解得了呢?

 我放棄了對女兒的「訓練」,讓她順其自然,等待她的「覺醒」。

女兒兩歲半時的夏天,突然就會叫「我要小便」

從此很少大小便在身上。

 女兒也從來沒有穿過開襠褲。

很想告訴那些和我一樣心急的媽媽,

放棄那些教寶寶早日學會大小便的努力吧!

老人們讓孩子穿開襠褲,想尿就可以隨時尿的方法,更是使不得。

 很多外國人來中國旅遊,看中國孩子的開襠褲是一道「有趣」的風景。

中國的經濟、文化都在努力與世界接軌,我們也應該從教育寶寶開始,

讓我們的現代文明生活與世界接軌,不要再讓寶寶穿開襠褲了。

 ◇ 給孩子穿多少衣服合適?

 大冬天穿短袖光腳丫

 記得女兒在保育園的第一個冬天,

當我把孩子送到教室,老師立刻不客氣地說:

她穿得太多了,活動不方便,把襪子脫了,光腳不會滑倒。

 東京的冬天,室內大約2224攝氏度,室外一般在 03攝氏度。

 保育園對13歲的幼兒規定,

冬天,內衣只能穿短袖,外罩一件絨衣,

外出可以加穿一件絨背心,在室內要光腳。

穿短袖內衣是因為孩子洗手常常把長袖內衣浸濕,容易著涼。

 3 歲以上孩子穿著比較自由、內衣可以是長袖,也可以是短袖,

襪子穿不穿隨意,但要穿屋內專用的布鞋。

 在保育園裡,很少有孩子穿毛衣,大多是純棉的絨衣,

沒有一個孩子冬天穿兩條褲子,都只有一條單褲,

我的女兒也不能例外。

  

女兒3歲以後,保育園「散步」的活動便多了起來。

散步的日期是每月初就定好的,

無論這一天陰天還是颳大風,只要不下雨,就不屬於「惡劣」天氣,

老師照樣帶孩子們去散步!

 孩子們散步路途之遙遠,讓我十分驚訝,

二三站地,走去走回,還在公園裡玩一個小時!

只要散步就是一個上午,還不讓穿大衣!

女兒卻說:媽媽,我不冷,還出汗呢。

 

育兒書上說:給寶寶穿衣為難時,

最簡單的方法,即是讓寶寶比媽媽少穿一件衣!

從此,這就成了我給女兒穿衣服的標準。

別擔心,孩子是個小火爐。

 

◇ 和小朋友打架怎麼辦?

 希希打架,老師在旁邊加油

 女兒一歲半入市立保育園。入園3個月後的一天下午接女兒時,

我剛剛踏入教室,兩位老師不約而同地對我說:

「您早來一步就好了!剛才真是精彩啊!」  

老師告訴我,女兒入園後,經常跟在老師身後,或與比較文靜的女孩玩,

有時,調皮的男孩子搶她的玩具,她只是愣愣地看著,

或者再去找別的玩具玩。

 那個經常搶別人玩具的小男孩剛才又搶了她的書,

她先是愣住了,坐著發呆,突然站起來衝到男孩子面前,

使勁打了小男孩一巴掌,書落地,兩個孩子開始搶起來,

小臉兒憋得通紅,誰都不肯放手。

 老師興奮地說:「我們全班都為希希鼓掌加油呢!」

「希希加油,希希加油!」也許男孩子被這聲勢嚇住,終於放棄了。

 我聽了老師的敘述,有些茫然,不知說什麼好。

老師看出我的表情,解釋說:

「孩子之間動手是正常的。打架不好,打痛別人更不對。

但是他們才不到2歲,根本聽不懂不能打架的道理,

更不知道打了別人,別人是什麼感覺,

所以,嘗一嘗被打的滋味,才會明白打人是很痛的,所以不能動手打人。

12歲的孩子動起手來力氣有限,一般只是隨手而動,沒有心計,

不太容易受傷,當然,我們也會看在眼裡,絕不會讓孩子受傷。」

 在保育院裡,小小一個班,只有11個孩子,其實也是一個小小的社會,

孩子在這個生存環境中自覺地學習怎樣「生存」的本領,就好像是本能。

一個從沒有被人「打」過的兒童開始「體驗」被打,

這是他人生路上必然遇到的「事件」,做父母的用不著過於驚慌,

這是他的寶貴經驗,他會漸漸認識到人與人的不同

(即有的小朋友不打人),學會辨明是非,學會選擇朋友。

 

◇ 男女同浴?

 與爸爸一起泡澡,浴室裡有各種玩具

 在日本,孩子們和父親洗澡是孩子們的一大樂趣,

據說日本過去很多女孩和爸爸一起洗澡到五六年級甚至到初中,

這在我聽來,實在不能接受。

 我的女兒與爸爸一起洗澡到6歲,我說:「你已經是個小女人了」。

在這之前,經常是我給她洗澡,爸爸陪她泡澡,浴室裡有各種玩具,

他們一起「過家家」、「開商店」、「打仗」、「講故事」,

在浴室裡度過的快樂時光,是女兒也是父親美好的記憶。

 

在保育院也是同樣,

3歲前,每年的夏天上游泳課,男孩女孩都是光著身體,

3歲後開始穿泳衣,但是換衣服還是在一起,

他們很小就看到自己與異性的不同之處,

甚至男孩女孩因為好奇互相看如何小便,

老師也不大驚小怪地嚴厲斥責。

 我想,從小讓孩子認識自己和異性的身體的區別,也是一種教育,

當他們長大後,也會少了許多對身體的神秘感。

 

◇ 如何培養動手能力?

 大班幫小班穿衣,玩「開飯店」的遊戲

 女兒5歲升班了,喜悅之情漾溢在紅紅的小臉上。「媽媽,老師說,從今天起,我們就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女兒興奮地向我講述「新鮮事」:今天老師選我和另外七個小朋友午睡後到 2歲的「鬱金香班」,幫助小弟弟小妹妹穿衣服。

 後來我知道,5歲大班的兒童,每天午覺後,有一個小組去小班幫小朋友穿衣服,其餘的人把疊好的被褥,協助老師放到壁櫃中。

 

日本的保育園、幼稚園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兒童之間相互交流、協作的能力。每學期都有「開飯店」的遊戲,雖然叫「遊戲」,但做出的食物是真正可以吃的。

 「開飯店? 前兩天,孩子們用紙疊成錢包,用彩筆畫「錢」,大班的孩子還把錢包和錢送到小班的小朋友手中。

 「開飯店」當天,孩子們人人帶上漂亮的小圍裙,頭上帶上三角巾。3歲的孩子把生菜洗淨,用手掰成小塊放入筐中,把煮熟的土豆剝去皮; 4歲的孩子用削皮器,削下胡蘿蔔、生土豆、的皮;5 6歲的孩子用小刀把削了皮的蔬菜和香腸切成塊,在老師的指導下煮咖哩飯、油煎香腸,還有一些孩子做蔬菜沙拉和大醬湯。

 大家在小禮堂裡熱火朝天忙到中午,香噴噴的飯菜做好了。2歲的小朋友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帶領下,首先拿了「錢」來「買」飯,接下來是 3歲、4歲的孩子們,而大班的孩子給所有小朋友服務完之後,才坐下來吃飯。

 其實,每學期做的飯菜都一樣,但每一次孩子們在幾天前就開始興奮地期待。

 

◇ 華人家庭教育的十大誤區◇

 1 只要身邊有人照看就好

很多華人父母以為孩子只要身邊有人照看,沒有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肌膚接觸、擁抱、關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說話…… 有些華人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境下長大的,他們會思維遲緩,缺乏愛的安全感。

 把孩子當作比較的對象

華人父母愛面子,又想鼓勵孩子上進,於是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把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只能給自己帶來不滿和痛苦,又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這種比較心理也可能導致家長之間的難以相處。

 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很多父母抱著傳統觀念,認為子女是屬於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於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別人。因此,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使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他的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談等等。

 4 給孩子指定發展方向

很多父母把自己沒能實現的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設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並不適合,也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些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和諧關係被犧牲。

 成績當成一切表現的指針

在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響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認為早起很好,睡覺就是懶惰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現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睡眠不足會影響發育,腦力會減退。

 認為孩子應該把全部時間拿來學習

有調查顯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透過處理家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增強,長大後比較能面對挫折。華人父母為了讓孩子學習,不讓孩子做家事,也就剝奪了他學習工作、分擔責任和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

 缺乏幽默感和輕鬆的一面

因為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鬆。親子或夫妻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一個小矛盾就會引爆衝突。

認為父母的愛是對子女任何要求的藉口

愛不是為所欲為的藉口。很多父母常對子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父母不該把愛當作對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擋箭牌。

 10 認為養孩子是艱苦的義務,不是享受

華人父母習慣把養育兒女當成艱苦的義務,並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報、孝順。比較正確的態度是,養孩子是一種命運賜予的享受。應該享受和子女相處的時光,享受看著他們成長的樂趣。

 





 

台長: littlefish
人氣(9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生活情報 |
此分類下一篇:日偏食(20090722)
此分類上一篇:紙風車兒童劇團 -8月1日PM6點~台中巿光復國小-巫頂的天才老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