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的卡地亞支店同巴黎卡地亞本店一樣,珍珠越賣越好。卡地亞擔任美國支店長的二男皮耶爾・卡迪亞(Pierre Emile Cartier)在寄回家裡的信件中寫道:「店員開口閉口都是在說珍珠如何如何…」至於第凡內的珍珠也是最為暢銷的商品,許多財主,尤其是新竄起的有錢人特愛珍珠,接著才是鑽石。
(圖片摘自網路:右側脖子上垂著一大串珍珠的是名演員Edith Gould)
珍珠為何這般得人氣,巴黎的珍珠批發商羅森塔羅, 在1920年他的著書裡頭有著容易明白的解說。
「人越是有錢,想讓人知道的慾望也就越強烈。無論收藏家或慈善家,虛榮心是起到很重要的催化作用,耗費於此極多之樂趣也在所不惜。假如將林布蘭或其他珍稀的畫作給掛在手上披在肩上招搖過街,格調想必不好!那麼將美麗的妻子給戴上珍珠打扮美美的,奪得眾人的誇耀則要容易許多,此才是財富的優雅表現方式。」
二十世紀初,波斯灣的珍珠年產量約4,000~5,000萬顆,另外,世界其他各地區的約2,000萬顆。如此龐大的數量,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的戰爭特需沸騰之影響,單單美國光在1915~1916年間即購入了6,000萬顆的珍珠。獲此契機,世界上出產的珍珠都銷往美國,珍珠對美國的資產階級等同豪宅、馬車或汽車都一樣的重要。
大眾所配戴的珍珠項鍊,順帶對大家說明一下,此時珍珠項鍊多以漸次款式(英文正式名稱:Graduation type)和制式款式(英文正式名稱:Uniform type)兩種的樣貌出現。
(圖片摘自網路: Edith Gould的演員張力,畢竟也得以銀彈來做鋪排)
項鍊漸次款式的正中央是擺置大顆粒的珍珠,然後往左右兩邊大小呈遞降。好比阿古屋珍珠項鍊的中央是7mm大珠,到了珠扣的位置逐次降至可能是2mm或1.5mm的,為天然珍珠時代的一般通俗款式。
另外,制式款式幾乎以大小差異不太大的均一珍珠串成項鍊。20世紀初期,一般稱為「珍珠繩」(Rope of pearls)以及「珍珠串」(String of pearls)的珍珠項鍊,型式大都以這兩種的為基準。
無論漸次款式或者制式款式,要湊齊天然珍珠項鍊相同的大小和顏色,得花數十年時間方才可行,價格自然要高得嚇人。拿第凡內所製約7mm珍珠187顆數的繩索項鍊(Rope type)售價得要85,000美元,想要組成此的可能性,必需是波斯灣的阿古屋珍珠有穩定的供給及熟練的加工為依託,方才可能。若換成是黑蝶貝珍珠或白蝶貝珍珠串成的項鍊,價格更是高得離譜。
美國原女演員,後來嫁給大富豪為夫人的Edith Gould肖像照片可見一串又一串的珍珠和鑽石的項鍊。Edith的”大官”(Ta-kuann:閩南語的大官又可寫成"擔官"是指家裡擔負官府的稅收、抽丁等賦役之人,為兒媳稱呼公公的另種叫法,與婆婆的"擔家"各司其責) 是紐約大資本家的Jay Gould又叫「華爾街惡魔」的人。從相片中可見Edith穿著緊腰身的白色光澤禮服,然後配戴典型上上世紀的九零年代珍珠與鑽石的珠寶首飾,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恐怕也是身上的那些珍珠項鍊,是吧?不僅有大顆粒珍珠的漸次款式項鍊,又有阿古屋珍珠的繩索項鍊,以目前眼光來看雖說過剩且多餘,但原本為演員的她那時打扮,可是跳脫舊世代引領新風潮的裝飾呢!
(圖片摘自網路)
接著我們再來看法國著名插畫家喬治・巴比爾在1914年,給卡地亞畫的一張廣告插圖。上邊是一位女性帶著三串珍珠項鍊,其中一串遠遠超過繩索的長度,該些珍珠且還是同樣大小的制式規格,如此之奢豪,不能不說那是許多一般人們遙遠不可及的夢想。
1910年代,珍珠項鍊的配戴長度愈來愈長,珍珠也來到天文數字般的價格。那時有一本《貴石之書》裡面寫道「清廉潔白,滑溜優美,羅曼蒂克猶如詩歌之般魅力的珍珠,真正是珠寶裡頭的貴族。珍珠絕對凌駕於鑽石、祖母綠、紅寶石、藍寶石等這些寶石,為地位最高的珠寶」做了這般的定調。
1911年2月的《紐約時報》也曾做過「珍珠優於鑽石舉世無匹」這種報導,「據倫敦的專家表示,珍珠的價格仍會持續地上昇,要拿珍珠與鑽石來比較,珍珠貴重程度絕對無可挑剔!」高騰之理由,無非至今珍珠的需求程度遠大於供給數量,產地的印度及錫蘭,目前幾已採不到珍珠為最大理由。該年7月《紐約時報》又報導著,一位馬爾博羅公爵夫人1894年以22,000美元所購的珍珠項鍊,倫敦競價市場是以85,000美元落槌價拍出,此夫人即後來擔任英國首相邱吉爾的母親。
1912年3月《紐約時報》指出「珍珠價格大漲了兩倍且全被埋單,珍珠市場是不人為因素給操縱了呢?」
9月亦報導「10年前任何人都可能買着喜好大小或品質的珍珠,今日,20格令*(相當於9mm)以上的珍珠只要一出現在市場,跟林布蘭(荷蘭畫家與維梅爾齊名)的圖畫於美術市場露面毫無兩樣,都會造成著極大的騷動!」
實際,珍珠根本要比林布蘭的畫作更有看頭。1920年Chase National Bank的副總經理為自己的新娘購入了292,000美元的珍珠項鍊,1927年林布蘭的”Titus”(林布蘭之子)肖像畫的拍賣價是270,000美元,17世紀畫壇巨匠的名畫,基本等同於一條隱形的珍珠項鍊?
(圖片摘自網路:位於紐約中央公園不遠的卡地亞大樓)
關於珍珠居高不下的話題,再來說一樁卡地亞的買賣。
卡地亞於1909年於美國紐約成立支店後,皮耶爾是積極的尋找更為寬敞之店址,結果,它相著座落於第五大道一棟文藝復興式的六層樓房。負責人的皮耶爾・卡地亞事先做足了調查的功課,知道那棟樓的屋主是位叫莫頓・F・普蘭特(Morton F. Plant)的銀行家,結果,皮耶爾提出以一把雙串式的珍珠項鍊和樓房做物物交換方式的提議?普蘭特夫人雖表示極大的興趣,可卻不那樣容易被拐騙的銀行家(想見的是珍珠有漲價之可能空間)幾經思考,最後才沒躊躇地接受。
這把雙串式項鍊由55顆和73顆的珍珠所構成,此筆大約100萬美元價格的交易是在1917年成立,皮耶爾為美國卡地亞公司搶占新的橋頭堡,真要感謝珍珠最後散發出的那道奇幻之光。
極自然的事情是,人們對自己覺得美麗的東西或合算的事情,總如飛蛾撲火般的奮身不顧。好比有一對顧客,先生喜好汽車太太最愛珠寶,當各看到自己的最愛,若沒買來收入家裡的車庫裡或珠寶盒,一個是吃也吃不下,一位是睡又睡不著,好比”翁受氣毋食糜” (Ang siū-khì m̄ tsia̍h-muê ),”比如”某受氣毋蓋被” (Bóo siū-khì m̄ kah-phuē) 。由於如此,社會之可以進步,經濟之得以循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不管疲勞得管酬勞,串起項鍊的線繩或頂起戒指的台座,仲介買賣的橋梁能說不重要嗎?
若將這100萬美元與其他數字做個相較的話?皮耶爾曾於1911年賣給美國大富豪麥克林夫人一顆鑽石,即今日放置在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史密森尼自然史博物館(美國國家自然史博物館)當成鎮館至寶之一的藍色”希望鑽石”他以550,000法朗的價格購入過後,卡地亞重新鑲嵌了這顆寶石,再以18萬美元達成這項交易。
銀行家普蘭特的珍珠項鍊與上述事情僅隔6年而已,物價雖說多少受到通膨影響,不過!這100萬美元真可說是天文數字般令人乍舌!
(圖片摘自網路:麥克林夫人脖子上戴著的是希望鑽石和珍珠制式款式的項鍊)
至於之前惡名昭彰的希望鑽石, 1947年麥克林夫人逝世後隔兩年希望鑽石再又被拿出公開拍賣,紐約珠寶商溫斯頓則買下了它。溫斯頓將此顆鑽石做巡迴展出外並於許多公益場合為展覽,包括1958年加拿大國家博覽會。該年11月7日,溫斯頓才將"她"與史密森尼博物館送作堆,了結厄運連連命運坎坷的身世,有個幸福的歸宿。
十九與二十世紀交替之際,珍珠價格遠遠超過鑽石價格,急遽上昇,珍珠居高不下想必有以下這三項理由。原因除鑽石在1880年起供給過剩之影響外,另兩項因素是,美國的新暴發戶對珍珠的喜愛,過度狂熱。三是,巴黎的珍珠王萊昂納爾・羅森塔爾對世界上的幾大珍珠產地,形成霸佔,意圖對珍珠的供給量和價格開始進行干預和操作。不單僅他,舊大陸的寶石店卡地亞和新大陸的第凡內,對珍珠的價格也是持續加碼。
20世紀初期,珍珠走到了一個”珍珠泡沫”空前絕後的超高頂點,要說刺激之程度同搭乘雲霄飛車一樣是毫無軒輊。
*延伸閱讀:
http://mypaper.pchome.com.tw/carawayseed711/post/1366570137
日本養殖珍珠 與 日本五元硬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