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9-20 15:45:13| 人氣7,7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珍珠項鍊用線的竅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穿綁珍珠項鍊的用線,可知道有釣魚用的尼龍線、人造纖維的特多龍線、鋼線…至於哪一種最適於當作珍珠項鍊的穿綁呢?

 

  上上星期全美女子職業網球公開賽,美裔日籍的大坂直美選手不僅闖進四強,最後,甚至打敗小威廉斯獲得日人有史以來首次大滿貫中之一的冠軍!當她剛打入16強時,即有許多人問說她拿的網球拍是哪種款式?用的球拍線是哪一型號?

 

  要知道網球拍是選手的手之延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圖片摘自網路)


 

  球拍用的是一般市販那種,握把有改換皮帶增加了5g而已,至於球拍線,縱線採聚酯纖維而成的「POLYTOUR PRO125(價格日幣2,300+稅金),橫線是尼龍和聚氨酯合成的「REXIS130(價格日幣2,800+稅金),與牛腸的天然腸線來比較少了1/31/4的價格,如此而已相當平常?她倒說得風輕雲淡。

 

  是否商業機密仰屬選手密技,不得而知?話不盡說,技不盡抖,勢不盡使,可保世界排名居高不下?

 

  珍珠項鍊對講究穿搭的仕女來說,宛若網球選手吃飯道具的網球拍一樣,球拍的握把同珠鍊的搭扣,彼此搭配,球拍框須與線繩串起的球拍面,好比珍珠需要線繩來穿成的項鍊,相依相存,方能成為可供裝飾或運動的"載具"

 

  珍珠項鍊用線說不講究其實是很講究的,只是一般消費者不懂得,所以任憑店家處置往往忽略了!珍珠項鍊所使用的線有各種不同的類型,本文想給愛用此的看官們幾項可用之建議。

 

一、穿線的種類

 

 尼龍(Nylon又稱耐龍),是杜邦(DUPONT)公司發明的一種人造聚合物、纖維、塑料產品,現已成為普通之代名詞泛指聚醯胺(Polyamide)這樣的人工纖維。因原料、製程的不同,又有尼龍6、尼龍66、尼龍12等之區別。

 

  聚酯纖維的特多龍(Tetoron),對此的印象早先是台南紡織與日本東麗技術合作生產,但因東麗特多龍的名氣太大,為突顯自有特色遂改打太子龍品牌,台南紡織在布的後面還印上浮水印商標以示區別。

 

  工業上,此兩種纖維適用於各用途的添加物(如衣服、繩索、牙刷等)來發揮必要之特性,至今也都是化纖的主流。

 

  做為珍珠項鍊的用線,對於適用性的高低或穿線作業的難易,此三種若來做個比較的話:

 

◎尼龍

耐磨

․吸水、吸濕性強

․耐油性

․耐鹼

․伸縮性強

 

◎聚酯纖維

․耐衝擊性

․無吸水、吸濕性

․具氣體阻隔性

․耐酸

․伸縮性劣於尼龍

 

  由以上各特性來檢證,伸縮性好的尼龍在珠鍊的珍珠顆數增加時重量也會增多,所以容易導致反效果,再者,受到溫度變化還會影響伸縮,配戴時珠線導致空隙出現,聚酯纖維則沒此樣的情況。

 

  對吸水、吸濕性來說,有人或許覺得尼龍線若要能這樣,不也起到保護珍珠的功用,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反倒沒著吸水、吸濕性且伸縮性極少(甚至沒變化)的聚酯纖維要來得安定。還有,對於珍珠是相當排斥的酸性物質,聚酯纖維也都優於尼龍。



(圖片摘自網路)


 

◎鋼線

․堅固耐用

․不能過度彎折

․較一般絲線粗孔徑要較大

․不需經常重穿

 

二、穿線的穿綁種類

 

◎直穿式

 

  最是普通的一種穿綁方式,以絹絲或化學纖維、鋼線用平穿過珍珠的孔洞;倘若一處斷掉,珠子則有掉得七零八落的可能性。

 

◎綁結式

 

  每一顆珠與珠的中間全打上珠結,縱使項鍊用線斷掉危險性僅才些微而已,大顆珠及長項鍊都採如此的綁珠結方式。至於有加上珠結(或用矽利康隔珠)的項鍊,如40cm通稱"頸鍊"的,珠與珠之間因都綁著結通常會增加2cm的長度,因此,看是要每隔幾顆綁一個結的簡略式,較為適用。

 

三、穿線重穿的時機

 

  直穿式的,抓住搭扣讓珍珠項鍊自然垂下時,搭扣處的絲線若露出約一顆左右的間隙時,當下請馬上送去重穿,另外,化纖類或者是天然絲線的每隔23年最好進行重新穿綁,免得大珠小珠掉落一地。

 

  寫到此,不得不再提起職業網球選手每每於比賽前,多會拿出幾隻網球拍互相敲擊球拍面,其實在看球拍線綁得磅數達標與否,紮不紮實?然後再選擇其理想的來用。珠寶裝飾有夠普羅的您,對珍珠項鍊怎能又忽略此道手續呢?

 

台長: 蔡蟳
人氣(7,7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流行時尚(美容彩妝、保養、造型、塑身、流行情報) | 個人分類: 珍珠門診 |
此分類下一篇:珍珠層構造的良莠
此分類上一篇:日本的貝殼鈕扣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