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某項購物調查報告,來台陸客最愛買的產品分別為食品類29.73%(茶葉、鳳梨酥…),珠寶類25.20%,服裝配飾類12.60%,此三大類就占了六到七成;其中珠寶類以珊瑚首飾最受他們的喜愛。
珊瑚受到追捧,除兩岸人民同文同種都承續中華文化的薰陶,陸客也久聞四面環海的台灣盛產此,入寶山豈能空手而回,各名勝古蹟、住宿飯店附近賣珊瑚的店面無不林立。不過!最近兩岸政治見解上的歧異,導致來台陸客人數大為漸少,因此,除上述的三大類行業,交通、飯店、餐飲…也都受其影響。與本行業有關專做陸客一級戰區的花蓮藝品店,報載消息是關掉不少。
經此,珊瑚產業一時受挫,但若以長遠眼光來看『危機不也是轉機』嗎?
前不久翻譯的《日本頂尖珠寶名人學》一書裡頭,介紹到日本珠寶首飾業者是如何求新求變,十月中旬日本經營士會的全國年會在四國舉行,剛好”皇后珊瑚”也在那裡,機不可失,自然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前往請益。
美麗大方的久保富子社長見我造訪,盛讚過台灣珊瑚業界近年來旺盛的活力後,切入正題聊起日本珊瑚業的發展經緯。
珊瑚其實最早是與佛教東傳脫離不了關係的,那時地中海珊瑚透過絲路進入到日本,早期稱為”胡渡珊瑚”(こわたり・Kowatari,胡的意思是指波斯之意,後也被寫成古渡珊瑚)的瑞寶為他們所珍愛。接近幕末的文化9年(1812年)在土佐海面首次採得此物,後來,價值連城的此些珊瑚都被土佐藩(Tosa-han)所壟斷視為進獻貢品,只許官採不准民採。
聽了社長介紹的我頻頻點頭”那魯猴多!那魯猴多!”原來如此,此宛如清朝新疆和闐的軟玉與東北內河的北珠一樣,那個時代,珊瑚同上述兩樣都是相當相當金貴,故有此舉措,等到一般庶民可以採擷了,則是半世紀後的明治時期廢藩置縣此才放行。早些年,因在土佐(四國南部太平洋側的高知縣舊稱)附近海域方可採得的原因,優質高價的珊瑚無不冠上”土佐”的代名詞外銷名揚國際。
打小時候起社長”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故”即在父親手把手教導之下,認識此千年珊瑚萬年紅上天恩賜的海底紅金。等到她實際進入此門檻,買賣雖愈做愈大困惑可愈來愈多,為何這般說呢?當時日本經濟正值美得冒泡,費盡千辛萬苦取得的這般美物,許多業者無不當成”工藝品”看待,整株珊瑚做成掛件或擺設,再不濟頂多磨成圓珠、蛋面此些個的模樣而已。
久保社長幸好沒給”燈塔底下最黑暗之患”籠罩住,起心動念,需得異於往常令人眼睛一亮的新穎款式,帶給佩戴者更加愉悅的首飾,此才是設計製作不二法門於腦海裡是不停地盤旋。尤其年輕的女性或男性,重新認識經此類創作出來之首飾,絕不只是歐巴桑歐吉桑的飾品而已。
以外為師,由己發想。她嘗試以各種珊瑚素材雕刻成具象花卉、抽象幾何等圖形,結合珠寶金工鑲嵌或與它種新舊工藝搭配,翻空出奇,從地方小百貨公司是試賣起純設計的珊瑚首飾。經過不斷挖掘顧客想望的品質與美學,講究造型呈現優雅脫俗之設計,曲盡奇妙,也才打破了多數人對珊瑚固有的印象,亮麗繽紛美不勝收的珊瑚創作,還獲得各大百貨前往設櫃的邀約,盡其所有可能付出一切心血的她終於走出盤據已久的陰影。
聽過目前珊瑚業界的情況,社長是憶起30餘年前,台灣業者曾到她父親的工廠學習珊瑚雕刻,如今面臨瓶頸關卡,言外之意,皇后珊瑚破繭而出的歷程不也值得參考的嗎?
業界雖然有句『留一步,囥兩步,最後是無撇步』(閩南語:私心過重凡事多保留一點,免得弟子青出於藍勝於藍)埋怨老師沒能傾囊相授的話,但可也別忘記『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那就得看自己所形成的氣候夠不夠溫度了,對吧?
通常為增加首飾之美觀,對珠寶會施予所謂的切工(Cnt)此也稱為寶石的車工、 款式,即原石經過琢磨呈現之寶石的式樣或造型。切工有研磨亦有雕刻,研磨有刻面、弧面、鏈(念)珠及異型等,常見的雕刻除西方對貝殼、瑪瑙所進行的凹雕和浮雕或兩項兼具的凹浮雕外,珊瑚、象牙等有機物亦採之。
珊瑚更多用立體雕(圓雕,物件整體上的雕飾表現,從中可見物件方方面面的雕飾)、透雕(鏤雕,雕琢不限於材料的一面而已,穿透材料成為鏤空的雕刻,進而在材料中存有許多兩面相通的空間,讓作品呈現玲瓏剔透的效果,此又分為單面和雙面透雕)、平雕(在薄片狀的材料平面上,施予雕刻的紋飾)等這幾種的雕刻方式。
台灣市面常見的珊瑚首飾,以圓珠、蛋面、原枝、寶塔項鍊(大小等差)的居多,方興未艾的中國結也多有與此作結合,另外,擷取一段珊瑚素材搭配金工和寶石成為非常棒的舞者及風景的情境組合。
海中出寶物天然去雕飾,同為海中寶物的珍珠於日本已經掀起一股改革浪潮,比如在珍珠表層作刻面、貼箔、嵌石、表裡層施以鏤雕等,帶動一股嶄新的流行趨勢,不然無足以喚醒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但遺憾的是,每介紹起如此些的新奇珍珠款式,總有人懷疑問及那是不是珍珠本身有著瑕疵,才會用這樣掩飾的手法?遇此我都耐心的解釋到,當您到飯館點著的鍋貼、炒飯難道都會是該店將要餿掉的水餃、米飯,才拿來做這樣的料理嗎?不會吧!假如能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技術上又沒啥問題,那為何不試著推薦給人呢?
吃得飽莫如吃得巧,戴得多不如戴得妙,與我一貫主張的『口歷與寶歷』之成長或變化,道理如出一轍。
珊瑚,生長緩慢得來不易,即使本身帶有紋路、白星、蟲蛀都是挖空心思巧妙鋪陳,且其紅、白、金、黑顏色濃淡多重溫潤可人,稀有難得備受鍾愛。可惜的是,單仰賴陸客”大船入港”的船頭卻遇打頭風,如果依然因循老路,倘若不圖精進設計,船頭不轉向成為”大船出港”的話,想必仍是望著櫃子裡的庫存徒呼負負!
與時俱進,傳統勝在優雅華貴,創新美在輕靈俊秀,抓準不同族群喜好的特性,生存轉型是趨勢,創意無限拚獨特,必須將”MIT”的珠寶首飾走出一條活路。
時新是變,此又似高知的”日本黑潮生物研究基金會”最近已將『養殖寶石珊瑚』由不可能變為可能,成功顛覆了以往『老天爺賞飯吃,老祖宗沿舊習,老頑童不懂行』的陳舊觀念一樣。
文/蔡蟳‧圖片提供/皇后珊瑚〜原文刊登於《珠寶世界》No.75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