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歲的生日對我來說是一個印象深刻的生日。 那天我去看了一場特別的表演,一場在國家音樂廳所舉行的西班牙踢踏舞表演。
我到現在還清晰的記得其中一段舞者單獨在黑暗中跳舞的樣子。 他模糊的身影舞動在幽沈的舞台上,而清脆響亮的踢踏聲則寂寞地浮遊在四面八方的空間裡。
這種生命力的表現令我感到震懾、喘不過氣來。
走出大廳後,對於其中的感覺仍然覺得意猶未盡。
我對請我觀賞這場盛宴的朋友說道:『這真是很棒的一場表演,充滿生命力……』。 『很高興你會喜歡。祝你生日快樂!!』她笑著說。
停頓了片刻,她突然搖搖頭說道:『不過,我看過比這更讓人熱血沸騰的表演,你知道日本的鬼太鼓嗎?……』。 『我知道,但我沒看過。』我說。
『如果有機會的話,你一定要去看看,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是一種生命的力量!』她說。
已近黃昏的陽光依然耀眼,我在想,能讓這個有藝術家氣息的朋友如此震驚的表演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表演方式呢???
* * * * * * * * * *
時間接近晚上七點半了,我和朋友緩步走在中正紀念堂的廣場上。 散發著淺黃燈光的音樂廳在黑暗的暮色中顯得金碧輝煌。一眼望去,廳前階梯上為數眾多的人們,正緩緩地朝大廳的入口走去。
這場客滿的表演是鬼太鼓在台灣的最後一場演出,時間剛好是在我三十二歲生日後兩個月的日子。
位子早就銷售一空,爆滿的人群顯得有點浮躁,許多好奇的眼神投射在舞台上那些碩大的鼓上。 我翻了翻介紹手冊,想在表演開始前瞭解一下鬼太鼓的由來和曲目,但卻發現這花了八十元買的冊子裡竟然大都是廣告,有一點失望。
側門都關起來後,頂上的燈光暗了,整個表演廳突然陷入黑暗中。
一陣似簫非簫的聲音傳來,帶點詭異,又有一點淒涼。
突然,白色燈光灑在舞台中央,只見一個身穿白衣的女子趴在地上,安靜不動。
簫聲繼續低吟。
不知過了多久,女子開始隨著簫聲舞動起來。 她擺動的節奏是緩慢的,彷彿在控訴或是祈禱,柔軟的腰身則與簫聲齊唱和,滑動在舞台上的步伐,竟然一點聲音也都沒有。
簫聲停止。
『咚!』的一道猛烈鼓聲由舞台中央傳來,一個鬼太鼓者雙手舉著原木鼓棒,奮力的敲下這震憾整個空間的第一擊!
『咚!』
然後又一擊!
『咚!』
再一擊!
『咚!』
『咚!』
『咚!』
『咚!』
....
..
.
一擊、一擊接著一擊,以萬馬千軍、憾嶽震川之勢,擂起了生命之鼓。
而我在第一響的鼓聲時,就已經瞭解到四年前朋友口中所謂『它是一種生命力量』的意義。
* * * * * * * * * *
『鼓』是日本民間三種傳統樂器中的一種,另外兩種則是三味線及竹笛。 民俗祭典中,擊打鼓用以慶祝的活動方式稱為『太鼓』。 擊打太鼓時,除了節奏外,最主要是用鼓聲來表達世間萬物的變化,如風、雪、雨、火、電、潮汐、白雲等等現象,或是作為人類情緒的抒發,如生、死、愛、恨、悲、喜、愁種種情感。 鼓聲的意涵是如此的複雜,鬼太鼓的創始人田耕(Tagayasu Den)在1969年於佐渡島考察鄉土藝術時,受此啟發,因而成立了鬼太鼓座。
田耕獨創『走樂論』,認為跑步與音樂某種本質是相同的,二者在過程中都需調節呼吸使其與身體韻律相結合,發揮個人的極限,衝破心理對肉體的桎梏。 因此,他要求所有參與鬼太鼓者需以長跑作為鍛鍊心技的方法,並藉由隔絕俗世的方式,稟除雜物,精鍊太鼓藝術,發展肢體語言,追求完美的太鼓呈現。
在這種心技一體的訓練下,鬼太鼓者每次擊打太鼓的過程,事實上就是一種生命與鼓聲的轉化過程。 將心、氣、神藉由鼓棒傳遞到太鼓上,由太鼓皮反射後,再用最強勁的力道將鼓者的生命力,以直接原始的方式透過鼓聲爆發出來。
『鬼太鼓』就是人用鼓聲作為表達天地萬物生命方式的一種呈現。
人類最原始的節奏是心跳。
太鼓最根本的能量是靈魂
當天晚上,
藉由空氣所傳遞而來的雖然是鼓聲,但,進入所有人心裏的卻是鼓者的生命!
Photo Copied from 鬼太鼓座網站
http://www.ondekoza.com/ 註:
1. 那似簫非簫的樂器稱為尺八,是一種五孔直吹的竹笛。
2. 部分資料參考自2002鬼太鼓台灣巡迴的手冊。
3. 佐渡島為鬼太鼓(當地風俗)的發源地,鬼太鼓座為田耕將其更進一步昇華而成的表演。
4. 室內表演時不准拍照。直到表演終了,大鼓抬出室外供觀眾同樂時,勉強拍了一些照片(室外可以拍照了),可是人實在太多,沒辦法取到好的角度,也拍不出鬼太鼓座的氣勢。 這篇的照片是由鬼太鼓座網上剪來的。我不喜歡這樣,但實在找不到好的照片,如有侵權煩請告知。
5. 鬼太鼓座曾出了不少現場收音的CD
(甚至DVD?),有心人可至唱片行找找。
這篇實在好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