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
台北松山路540巷3號。
店名:
無。
這間店在巷子裡最熱門的麻油腰花專賣店的旁邊。
種類:
肉燥麵點(六種),黑白切。
營業時間
中午到晚上十一點。
***
你說小吃這種東西,要談什麼大道理或引伸出深奧的學問,其實真的很難(有這必要嗎?)。
沒有大的排場(店面裝潢)或貴重的食材,通常有的就是實在而不變的味道,大概就是如此罷了。 而除了味道之外,小吃店的背後大多會有一些故事,可能是家道中落不得不如此,或事業失敗只能從小成本的攤子重新出發。即使是已經成名的店家,也有第二代原本不想接但卻因為不能辜負期望(或維持傳統),得放下理想回鄉接棒的辛酸故事。 種類很多,這樣的介紹,壹週刊做得很好,談小吃不只有味道而已(這是很多美食雜誌等已經用爛的方式),能說到歷史,觸及親情或文化,如此的切入角度,讓讀的人有貼近之感,也更能引起共鳴。
我不是記者(有朋友以為我是什麼生活玩家或旅遊達人,這真的太誇張了),只是生活在台北的一般『上班族』。 所謂吃喝玩樂的文章,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意見抒發,簡單分享,並不是在刻意寫作或想造成影響(也沒那本事)。 以小吃系列為例,每篇文章,我想表達的是自己在接觸食物時的心理感受,是一種想法及心得,是偏重心裡的層面,而不是在表象的介紹。 至於深層的料理說明(如食材或作法等),從來不是我的專長,也不是我寫文的目的。
不過,話說回來,吃這種事,對我來講,就是為了『滿足』。 可能是心理層面,也可能是口腹方面。 想要的是什麼,端看當時的想法及心情。 不一定都是吃大餐(大餐不一定可以給我什麼感受),我喜歡簡單的料理。 有時候越是簡單的烹煮方式,越是能讓人有所啟發。
觀察是重點。
***
松山路巷子裡的這間粿條店,肉燥香氣濃郁,粿條口感帶勁,配上自家精製辣醬,煮好後拌點湯汁,點些韮菜及豆芽,真的好吃極了。 其實,這間店的特色就是那每天不停火的肉燥,如此而已。 肉燥是主角,配上六種不同的麵點(拉麵、意麵、粄條、米台目、米粉及冬粉),湯乾兩種吃法,加上檯前擺滿的五花八門黑白切料,簡簡單單,其實是沒什麼大的驚奇。
店家位於松山路540巷裡,如果問在地朋友,這地區最有名的小吃是什麼,大概多數的人會告訴你,應該是巷子裡的那家麻油腰花(豬肝)。 至於旁邊的這間肉燥粿條店,就像是緊貼太陽環繞的水星一樣,永遠是在閃爍的陽光下,不會被人所特別注意。 當然,麻油腰花、豬肝湯等真的很好吃,冷冷的冬天裡,吃那麼一碗熱騰騰的麻油類食物,的確很舒服,這樣的美食,其實我也會推薦。
但,料理要與人結合。
顧客的喜好,老闆的對待,彼此是互相的東西。
這間粄條店的老闆(娘),將簡單的肉燥燉得剛好,雖然比不上隔壁麻油的冶艷香氣,不過它的味道就是恰到好處的從油香中鑽出來,一點點,一絲絲,你看著老闆娘熟悉的煮麵動作及親切招呼的口語,走進這樣的麵攤,點碗乾麵,叫些黑白切,燙盤青菜,簡單舒服沒有壓力,吃小吃,不就是如此?
介紹這間店的目的在於『平常』,因為它就是我常會去的那種店家。
我喜歡走進這樣的小吃,因為即使沒有太多的互動(店家已經知道你的喜好),然而熟悉的感覺(鄰居就是朋友),老闆自然而然會把新鮮好吃又便宜的食物,端到你的面前。 不必說太多的話,看看報紙,喝點飲料,吃完桌上的東西,付錢然後離開,輕鬆方便,就是美味而平常的一餐。
***
如果問自己,曾經讓你印象深刻或產生感動的料理是哪些?
而那些料理,是因好吃而讓你有所回想;
還是因為當時的人、事或物的互動,讓你覺得難忘?
你的答案會是什麼?
所謂美食,不可能單獨於人而存在。
因為有了人的感情,才會讓吃的過程,不單純只有口腹的滿足;
而有了互動的過程,才會讓食物產生飽腹之外更深一層的意義。
那是記憶。
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Canon 10D,
EF17-40mm F4 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