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7.28參班,心經研習,王點傳師發這張圖片,要班員體悟作偈。
《妙法蓮華經》卷2〈3譬喻品〉:
「舍利弗!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僕。其家廣大,唯有一門,多諸人眾,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止住其中。堂閣朽故,牆壁隤落,柱根腐敗,梁棟傾危,周匝俱時歘然火起,焚燒舍宅。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即大驚怖,而作是念:『我雖能於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而諸子等,於火宅內樂著嬉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火來逼身,苦痛切己,心不厭患,無求出意。』
「舍利弗!是長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當以衣裓、若以机案,從舍出之。』復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門,而復狹小。諸子幼稚,未有所識,戀著戲處,或當墮落,為火所燒。我當為說怖畏之事,此舍已燒,宜時疾出,無令為火之所燒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諸子,汝等速出。父雖憐愍、善言誘喻,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肯信受,不驚不畏,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者是火?何者為舍?云何為失?但東西走戲,視父而已。
「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舍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踊躍。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
「舍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眾寶莊校,周匝欄楯,四面懸鈴;又於其上張設幰蓋,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寶繩絞絡,垂諸華纓,重敷綩綖,安置丹枕。駕以白牛,膚色充潔,形體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又多僕從而侍衛之。所以者何?是大長者財富無量,種種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愛無偏黨。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給一國猶尚不匱,何況諸子!』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長者等與諸子珍寶大車,寧有虛妄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長者但令諸子得免火難,全其軀命,非為虛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為已得玩好之具,況復方便於彼火宅而拔濟之。世尊!若是長者,乃至不與最小一車,猶不虛妄。何以故?是長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緣,無虛妄也。何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大車。」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來亦復如是,則為一切世間之父。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闇蔽,永盡無餘,而悉成就無量知見、力、無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羅蜜,大慈大悲,常無懈惓,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為度眾生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愚癡、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見諸眾生為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之所燒煮,亦以五欲財利故,受種種苦;又以貪著追求故,現受眾苦,後受地獄、畜生、餓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間,貧窮困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沒在其中,歡喜遊戲,不覺不知、不驚不怖,亦不生厭,不求解脫。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雖遭大苦,不以為患。
「舍利弗!佛見此已,便作是念:『我為眾生之父,應拔其苦難,與無量無邊佛智慧樂,令其遊戲。』
「舍利弗!如來復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捨於方便,為諸眾生讚如來知見、力無所畏者,眾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未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而為三界火宅所燒;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舍利弗!如彼長者,雖復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慇懃方便勉濟諸子火宅之難,然後各與珍寶大車。如來亦復如是,雖有力、無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於三界火宅拔濟眾生,為說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麁弊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汝速出三界,當得三乘——聲聞、辟支佛、佛乘。我今為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汝等但當勤修精進。』如來以是方便誘進眾生,復作是言:『汝等當知此三乘法,皆是聖所稱歎,自在無繫,無所依求。乘是三乘,以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而自娛樂,便得無量安隱快樂。』
「舍利弗!若有眾生,內有智性,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懃精進,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聲聞乘,如彼諸子為求羊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懃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諸子為求鹿車出於火宅;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
「舍利弗!如彼長者,見諸子等安隱得出火宅,到無畏處,自惟財富無量,等以大車而賜諸子。如來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之父,若見無量億千眾生,以佛教門出三界苦,怖畏險道,得涅槃樂。
「如來爾時便作是念:『我有無量無邊智慧、力、無畏等諸佛法藏,是諸眾生皆是我子,等與大乘,不令有人獨得滅度,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是諸眾生脫三界者,悉與諸佛禪定、解脫等娛樂之具,皆是一相、一種,聖所稱歎,能生淨妙第一之樂。
「舍利弗!如彼長者,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車,寶物莊嚴,安隱第一;然彼長者無虛妄之咎。如來亦復如是,無有虛妄,初說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何以故?如來有無量智慧、力、無所畏諸法之藏,能與一切眾生大乘之法,但不盡能受。
「舍利弗!以是因緣,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淺解
本則譬喻中,火宅比喻三界,三界為五濁、八苦等苦惱所聚,無法安住;諸子比喻眾生,謂眾生貪著三界,耽於享樂的生活,不知處境的危險;長者比喻佛陀,羊車比喻聲聞乘,鹿車比喻緣覺乘,牛車比喻菩薩乘,大白牛車比喻一佛乘。意思是說佛陀見眾生遭煩惱之火所逼迫而不知苦,於是以種種智慧、方便,為三界眾生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如彼長者以三車誘引諸子。待眾生出三界苦,再以佛乘開示眾生。即法唯一乘,本無二三,但因眾生根機不同,於一佛乘,方便說三。
火宅喻、三車喻
國內某大村莊中,有一位大富長者,年老力衰,財富無量,僮僕成群,住宅寬廣,但只有一道進出的門。由於大宅年久失修,堂閣腐朽,牆壁斑剝,柱基敗壞,樑棟傾危。一天,大宅忽然四面起火,長者的孩子們都在這舊宅中玩樂嬉戲。
長者眼見大火四起,蔓延迅速,非常驚惶恐怖,心想:「我雖然能安然衝出火宅,而我的孩子們卻仍在火宅內耽著嬉戲,根本不知道危險恐懼,也沒有求出的意思。」
長者心想:「我身手有力,當可用衣裓,或以几案掩護而出火宅。」可是又想:「這舍宅只有一道門,而這唯一的門又很狹窄,孩子們幼稚,缺乏見識,不知道處境的危險,仍然戀著嬉戲的地方,可能會困在火宅之內,被火燒傷,我當告訴他們處境的危險可怕,應當趕快出去,免遭大火傷害。」想到這裏,立即告訴孩子們趕快離開。雖然父親善巧誘導,而孩子們卻只顧耽著於嬉戲,不肯相信父親的話,沒有驚惶畏懼的形色,更沒有出離火宅的意思,也不知道甚麼叫做火,甚麼叫做屋舍,什麼叫做損失,仍相互東西追逐,嬉戲笑鬧。
這時長者心想,這舍宅已起火燃燒,我和孩子們如果不即時逃出,必定會被火燒死。於是對孩子們說:「你們所喜好的玩具,世間少有,很不容易得到,你們如果不馬上去拿,將來一定要後悔的。這些難得的東西如羊車、鹿車、牛車等,現正放在門外,可以任你們遊戲,你們趕快從火宅出去,依你們各人所喜歡的,我都給你們。」
孩子們聽父親說有羊車、鹿車、牛車等好玩的東西,正是他們希望得到的,於是迫不及待的向外奔跑,你推我擠,惟恐落後,爭著衝出火宅。這時長者見孩子們已經安然脫離火宅,在四通八達的道路上席地而坐,再也沒有任何障礙,於是心裏泰然,不勝歡喜。這時孩子們各自對父親索求說:「父親先前答應給我們的東西,羊車、鹿車、牛車等物,希望現在就賜給我們。」
這時長者滿心歡喜,各賜他們一輛同樣的大車,每車都高大寬廣,並以各種珍寶裝飾。拉車的是肥壯的白牛,顏色潔白光亮,形體姝好,筋強力大,行時腳步平穩,且快如疾風。又有眾多的奴僕隨從侍候、衛護。
大方廣圓覺經:大:大乘。方:遍滿十方,無所不在。廣:廣大無邊。圓:圓滿。覺:覺性、佛性。經:了義正法,契機契理。
大方廣圓覺經:大乘遍滿十方廣大無邊圓滿覺性了義的契經。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這是禪宗史上的第一則公案,也是禪宗的起源。譯述如下:
「一日,靈山會上,佛陀拈起花兒,莊嚴地示向眾僧,默默不說一句話,想知道眾僧中有誰能懂佛陀示花相的含意?眾僧瞧了半天,不懂也不吭聲回應。迦葉看在眼裡,忍不住破顏微笑。佛陀於是就說:『我有一箇微妙心法,即常樂我淨狀態的妙心,它是一切法的核心根源,其真實體相是無形無相無生滅,不可思議,無法立下文字去表達清楚,只能夠人對人傳意,心印心傳法。此種微妙心法的傳承方式,我將它作為傳統教學以外禪宗特有的別類傳授方法。這箇微妙心法,就付囑摩訶迦葉。』」
佛陀靜默演出。「默」,表示妙心不可思議,是無法言說表達;「靜」,表示妙心真空清淨不動。既然妙心無法言說表達,佛陀就如此說法:「無說而說」,迦葉笑著配合演出 「無聽而聽 」。
「拈花」,表示阿賴耶的「妙用」,妙心雖然真空不動,但可以「妄想(無明啟動)」隨緣起妙用成境相。使用「花」的含意指一切事物經過「妄想」起因,最終必然開花結果。「花」意指靈靈明明的心性妙花。『萬法唯心』
「迦葉微笑」,迦葉知境心動微笑,表示妙心永遠靈明覺「知」。知是體、心動是用,微笑是相。
「正法眼藏」,指妙心是一切法的核心根源。心眼若藏於無相涅槃地,妙心自然就現前。眼藏方寸寶田(玄關),唯識曰:含藏、能藏。
「涅槃妙心」,指常樂(慈悲喜捨)我淨(無染)狀態的妙心,是不可思議。
「實相無相」,指妙心的真實體相,是無形無相無生滅。
「微妙法門」,指不可思議的妙心,放則彌六合,卷則退藏於密,只能人會不可言傳,以心印心。雖惡道眾生一念覺心,皆可成彿。
「不立文字」,指「向上一路,千聖不傳」的微妙心法,是無法用文字表示清楚,既然如此,就不立下文字。『道由心悟』
「教外別傳」,在言教之外與心印心,如人飲水泠暖自知,如論語《里仁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淨土宗講「花開見佛悟無生」,這二句話的意義完全一樣。開悟、明心、見性,就是見佛;從契經中達到一心不亂,契悟無生,就是面見佛(如來),本來面目。儒云復性初,覺心源。
於世間法中「貪愛、分別、競爭」...無論經過何種「身、心、苦痛」,突然了解「無常」的真諦...進而聽經聞法,得師指點,頓時開悟了解真理大道....這也可以說是「花開見佛」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