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什麼是未來?我的答案,亳無疑問是:「柏林」.
當高鐵接近柏林的時候,拔地飛昇,連續通過數個玻璃帷幕包覆的車站月台,終於抵達當時的柏林總站--柏林動物園站(Zoologischer Garten Berlin),那時全新的柏林總站尚未啟用.
我們放好行李,走出青年旅館沒多久,就跨過史普雷河支流,來到波茲坦街(Potsdamer Str.),最先經過柏林新國家美術館(Neue Nationalgalerie),然後是造型奇特的柏林愛樂廳(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因為還沒吃午餐,我們就坐在愛樂廳前,買了熱狗果腹.熱狗是用白紙巾裹著,小販並不使用塑膠袋,我再一次感受到德國人對環保的實踐之深.吃完之後,小德發現一個會唱歌的垃圾筒,就急著把它拍照下來.
下一個路口是歐洲索尼中心(Sony Center),這棟新建築最大的特色在用數片布帆與鋼索鋼架構成富士山形的聳立屋頂,屋頂下方廣場,正好是一個大的噴水池,當時蜘蛛人正夯,水池中間還伏著一尊蜘蛛人.
緊鄰著索尼中心的就是波茲坦廣場(Potsdamer Platz).不知道是不是天氣的關係,略微灰暗的天空襯托下,廣場特別空蕩,看不到一張紙屑,車子又不多,以一座大都會而言,行人也太少了.波茲坦街兩旁雖是大廈林立,卻有一種異常空曠的感覺,我甚至覺得有點像科幻電影的布景.
小德看見了東柏林著名的小綠人,隨即又拍了幾張照片,這一帶已經在當年柏林圍牆附近,所以留了一片圍牆殘塊在地鐵站的出口.
柏林的兩大精神象徵,一個是動物林園(Tiergarten)的勝利女神柱,另一個就是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而布蘭登堡門也是整個德國統一的象徵,因為當年拿破崙擊敗普魯士,曾摘走門頂的勝利女神像,普魯士擊敗拿破崙,又取回了女神像.二戰以後,柏林圍牆封鎖了布蘭登堡門,一直到德國統一,布蘭登堡門才又再度重現光明.
比起巴黎的凱旋門,布蘭登堡門並不大,可是卻有一種不可一世的氣勢,特別是勝利女神駕著四頭馬車,完全一派風雲變色,氣象萬千.
巴黎凱旋門的樣式是模仿古羅馬的凱旋門,呈ㄇ字型,門柱很粗,而布蘭登堡門不知怎地卻是希臘多利克樣式的列柱建築,當然衡諸兩國在現代西方的角色,倒有些對比的趣味,德國與希臘一樣長於哲學,一樣多邦林立,一樣充滿原創性,一樣由一個強大的蠻邦(普魯士對比馬其頓)加以統一,進而短暫地征服過世界,一樣排外,一樣反猶.而法國與羅馬一樣長於言詞辯論,一樣有一個永恆的帝國首都,一樣充滿對舒適生活的靈敏品味,一樣曾創造出一個強力輸出文化的帝國,一樣對外族包容,一樣對猶太人不即不離.
巴黎與柏林兩座城市也有很強烈的對比,在我心裏,巴黎是真實的城市,而柏林是理想的城市.
巴黎並不完美,卻處處充滿人性.在巴黎,我很自在,各色人種來來去去,我不覺得我是一個外人,雖然我覺得以一個這麼盛名的城市,她沒有傳聞中的美.
柏林的市中心盤據一無比巨大的森林,整個城市綠化程度很深,而且因為足可媲美東京的優越公共捷運系統,市區享用相當寬闊的行人步道空間.
巴黎與柏林原本都是沼澤,都起源自河中沙洲,老巴黎即今天的西提島 ,而老柏林即今天的博物館島及其周邊.它們透過不同的民族精神塑造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城市.
就拿眼前這段史普雷河來說,因為周遭刻劃得過於工整,竟讓人誤會只是一條人工水道.我們走過河上的橋,之後逛到一幢巨大的辦公大樓,兩人足足走了一公里以上,這幢建築竟然龐大到如此的境地,它緊鄰帝國議會,讓當時的我將辦公大樓誤以為是國會議員辦公室,後來才知道這是剛剛看到的,前景並不耀眼的總理府全貌.
帝國議會是普魯士時代的建築,即是希特勒時代被縱火的那一棟國會大樓,二戰以後,其上的拱頂被拆除,到德國重新統一,帝國議會重新成為全德國的國會,拱頂則改以現代的玻璃圓頂設計.遊客可參觀這個全新修復的國會大樓,其中最大的目標就是爬上圓頂,圓頂內有廊道,從圓頂往下看則可以直接看見議會運作的大廳,這樣的設計取意表示,如今的新帝國議會是一個更透明公開的民主政治.
走到議會前,我吃驚不已,議會前廣場的草坪大到,我猜想有一公里長.是怎麼樣的一種設想,令德國人建設這座城市時,總是以這麼大的格局尺度思考.柏林所展現的帝國氣勢,確實深深將我折服,這在今後幾天,感受更為深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