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還原句:道乃可以道道也,且其非恆常道也.
所以,此中的主詞「道」是全稱的,指一切的道.而過去幾乎所有的中國哲學家都以為這一段的意思是「那些可以說出來的道並非常道真理」,依然隱含了有一種無法說出來的真正的大道是超越於「道可道」.(可能受莊子的文字糟粕說影響)
就這一點,海德格的理解可以說遠超過所有的中國哲學家,他這麼寫著:
「林乃樹林的古名.林中有路.
這些路多半突然斷絕在杳無人迹處.
這些路叫做林中路.每條路各自延展,但卻在同一林中.常常看來彷彿彼此相類.然而只是看來彷彿如此而已.
林業工和護林人識得這些路.他們懂得什麼叫做在林中路上.」
並沒有一條康莊大道,而每條道路都可能突然斷絕在杳無人迹處.再者,如果大道是無法言說的,那麼整部老子道經根本是妄言.老子描述了許多大道的特徵,而以「道法自然」做註解,是以更可知其所謂道非恆道的意思.
原句: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還原句:名乃可以名名也,且其非恆名也.
這句同於上句,只是改為「名」.
原句: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還原句:無名乃萬物之始也.有名乃萬物之母也.
這隱然有與儒家的正名主義相針對的地方,強調萬物本無名,名是人後天所賦予萬物,不該拘泥名字上.
原句: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還原句:故恆無欲於名也,以觀萬物其妙,恆有欲於名也,以觀萬物其所徼.
也就是說,正因名稱是人後天所給予的,要理解萬物的奧妙,就要拋棄名稱的束縛,但當我們要理解萬物的來龍去脈又不能不依靠名詞,這也反過來解釋為什麼有名是萬物之母,因為我們人的認識萬物就是以命名萬物開始的.
原句:此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還原句:名與道兩者同出於知,異名而同謂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裏的意思是命名與道理同樣出自人的認識行為,名稱不同,但同樣是指向人的認識,要深究道與名,是無法窮盡的,這無法窮盡的過程正是所有精微奧妙的開始.
我們依靠馬王堆帛書老子,便發現過去許多玄之又玄的解說,幾可說是誤入歧途.學者經常強解,卻沒有考慮到文言語法以及全書上下文的關係,是作注的起步不只是各字各句要依當時語法,尊重當時語法,更且要有以經解經的準備,這才能夠得有一個合理經得起考驗的詮釋,畢竟詮釋並不是讀者隨意所作就可以認帳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