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的時候,吾爾開希著拖鞋睡衣去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的行徑,曾經被視為是學生不懂事,激怒當權者,把事弄擰的不智之舉.這段日子以來,樂生派的學生種種激烈的手段,在在讓我想起那段往事.
樂生院病友是因為感染了被視為具高危險性的麻瘋病,迫使當時的日本政府採取斷然措施,加以隔離,避免引發整個社會生命健康的危機,這與SARS那時,封鎖和平醫院所持的理由是一致的.從公共利益的角度看,並無可厚非.
問題是,幾十年過去,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終於知道其實麻瘋病的傳染性很低,於是,回過頭來,才發現過去的手段太超過,並不符合比例原則,日本政府也因此對本國的受害者給予賠償和道歉.在B型肝炎剛被發現的時候,台灣那時也曾經採取大規模免洗餐具的改用運動,原本自助餐館使用的筷子和盤子一夕間變成了免洗竹筷和保麗龍餐盤,結果,今天深山裏種滿了竹子,造成水土保持的重大傷害,一下大雨,就一堆土石流下來,各式一次性的保麗龍塑膠製品浪費大量的石化資源和垃圾處理經費,規模搞得這麼大,卻在這時候才發現B型肝炎並不是透過唾液就會傳染的,事後之明往往使人類無盡悔恨.
以前被公權力強制關到集中營的弱勢者,在喪失了選擇自己人生的機會,經過許多無奈和調適,挨過有時想自殺的念頭,正想安度晚年的時候,突然有一天,那個可怕的政府又跑過來說,你們住的地方要拆掉,因為這裏要蓋捷運,一想到一輩子都身不由己,好不容易才洗刷傳染病人的惡名,卻平白又生一事,難道前輩子造了什麼孽,不斷遭受咒詛般的襲擊.
少數不甘願的人因此決定起來為自己人生最後一仗而戰鬥.想想,如果是你,你能不戰鬥嗎?
英國哲學家邊泌在十八世紀最早提出功利主義的思想,他認為所謂公共利益就是尋求最大多數人的幸福,他為什麼認為最大多數人的幸福就是公共的利益,這就要先來談談盧梭了.當法國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為了說明他的社會契約論,而不斷糾纏在公意(volonté générale)和眾意(volonté de tous)的時候,什麼是公意,什麼是眾意,實在很值得推敲,盧梭的說法是,公意就是公共利益,而眾意則只是個別意志的簡單總和,我們摘錄幾段原文:
”眾意與公意之間經常總有很大的差別;公意只著眼於公共利益,而眾意則著眼於私人的利益,眾意只是個別意志的總和.但是除掉這些個別意志間正負相抵消的部份而外,則剩下的總和仍然是公意.”
”誰要依靠別人來保全自己的生命,在必要的時候就應當也為別人獻出自己的生命.”
”如果我們探討,應該成為一切立法体系最終目的的全体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們便會發現它可以歸結為兩大主要的目標,即自由與平等.自由,是因為一切個人的依附都要削弱國家共同体中同樣大的一部份力量;平等,是因為沒有它,自由便不能存在.
恰恰因為事物的力量總是傾向於摧毀平等的,所以平等的力量就應該總是傾向於維持平等.”
有沒有發現每一段話單獨看都很有道理,可是合在一起呢?個別意志正相抵消的剩餘,不就是多數決之後的結論,但如果公意只是多數決的結果,我們設想有一個人單單只是他的存在,就會引起眾人的憎厭,那麼國家是否有權消滅他?如果,應該維持每個人的自由與平等,這個人的自由與平等該如何保障?
杜斯妥也夫斯基曾經寫過一個小寓言,在一個小鎮塞維亞,耶穌奇蹟似地再臨,但因為祂威脅到這小鎮的安寧,西班牙的宗教審判官輕輕地就定了祂的罪,其中審判官講到的一句話是最深刻的:”今天每一親吻你的腳的人,只要我稍為示意,就會趕忙給燒你的火上加薪柴”.今天我們知道所謂多數決是可以被操縱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