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主要收藏浪漫時期以前的大師傑作,而龐畢度中心則以現代藝術為擅場,至於介在兩者中間的奧塞美術館僅僅只能以印象派時期前後不到百年的作品為內容,可是這短短不到一百年卻是西方美術史承上啟下最為關鍵的時代.
觀看透納(J.M.W. Turner)暈紅迷離的海上狂浪時,我們很容易在這個英格蘭人身上看見印象派最初的影子,但真正孕育這不凡流派的先驅似乎應該歸名偉大的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這位起手自古典,壯盛於浪漫的巨人,在他晚期的作品裏,出現了大片色塊的迷離畫法,例如他一九五四年的作品獵獅(La Chasse au lion),其脫胎自狂烈的浪漫色調已經模糊成一團,而預示未來的印象派即將到來,就如同華格納漸次脫序的調性,預示無調性時代的來臨,人類的精神一直在衝破既有的窠臼,拼命掙脫地球重力的束縛,一路破壞古老陳舊的秩序.
沿著時間開展,從一樓開始,你可以看見莫內,馬奈,雷諾瓦各個時期的作品,他們都是以傳統的技法入手,這和後來的畢卡索一樣,每一個畫家幾乎都要在自己身上重新經歷古典而浪漫,而印象,最後有機會則變成抽象畫.如果德拉克洛瓦能再活個一百年,或許他老人家也會跟著這個邏輯,變成行動藝術的愛好者都說不定,或者米開朗基羅能再多活個三四百年,誰知道他是不是會玩起達達和裝置藝術?
不同時期的印象派,各有各的風采,有淡冷雅緻的秀拉,擅長表現瞬間舞姿的高手竇加,牧歌般的高更,強烈神經質的梵谷,同樣是使用色塊,有人是密集小點畫,有人是大片單色塊,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表現方式,在二十世紀得到最大的熱愛,佔領藝術拍賣各流派中最大宗的地位,比起音樂上的印象派只有德布西,勉強加上半個拉威爾的慘淡的局面,繪畫上的印象派真是成果斐然.
許多年前,橘園美術館曾經在台北故宮舉行莫內展,那是我第一次看見這類名畫的本尊,當時竟有極度失望的感覺,印象派的畫用高級的銅版紙印刷會得到比原畫更精細的質感,反而有烈紫奪朱的效果.當莫內那十幾幅睡蓮本尊聚在一起,甚至變得異常平庸,無精打采.
然而,今天,我身在這印象派畫作最偉大的殿堂,我的心轉變了,我恣意飽覽著,我沉醉在其中複雜綿密的邏輯和千絲萬縷的關係的探究,我終於看見了它們背後豐富的意涵,於是,我知道莫內的睡蓮,莫內的車站,並不是孤獨的存在,你開始了解它為什麼出現,為什麼呈現,在每一幅畫的背後,走過許多偉大的靈魂,充沛整個宇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