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04 22:34:48| 人氣2,1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陷入兩難的蛋糕-淺談賽局理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兩年前當大一的經濟學助教時
在教完「廠商理論」之後
正要開始學習「要素市場理論」時
我稍微地跟同學提到了這當中其實跳過了一個很精彩的理論-
「Game Theory」賽局理論
我向他們解釋這個理論的緣起與概念
也跟他們說明這理論可能這被納入更為艱深的個體經濟學範疇裡

賽局理論當初我向學弟妹所舉的例子是: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是全世界的前兩大飲品公司,
然而歐洲足球賽全世界同一時段最多人集中收看,
所以當時的廣告費用與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都是相當驚人地,
在廣告圈裡也有一個認知,
要出現在當時的廣告都是必須精心設計地與廠商的大把銀彈做支援。」

然而賽局的精髓就在於
百事可樂有兩種決定:上廣告、不上廣告。
可口可樂也有兩種決定:上廣告與不上廣告。
在複雜一點的話
還可以加入探討「可口可樂」是市場上的領導者
「百事可樂」將會是個端看「可口可樂」所為動靜之後採取反應的追隨者
既然是淺談就先不談這麼多了


因此在兩個廠商與兩個反應的前提下
就產生了四個反應的行為矩陣
(可口,百事)=(上廣告,上廣告)、(上廣告,不上廣告)
(不上廣告,上廣告)、(不上廣告,不上廣告)
相對應地也產生了四個報償矩陣(Patment matrix)
而目前我手上並沒有相關資料可以做輸入
不過大概就是在說明當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都決定上廣告之後
可能形成的報酬將會是(-10百萬,-8百萬)
兩敗俱傷
而決定都不上廣告的話
可能形成的報酬將會是(2百萬,1百萬)
另外還有其他兩個報酬結果
而這當中就會產生了一種矛盾
最後兩家廠商可能選擇的會是皆對自己不利的結果
另外還有一個是關於囚犯自白的經典賽局
暫且就不多做描素

近日我讀到一本書-囚犯的兩難-賽局理論與數學天才馮紐曼的故事
裡面提到了一個我覺得更為傳神的賽局故事
我想如果時光可以倒回的話
我會選擇舉這些更貼近生活的案例

很多父母親一定為了為兩位小孩公平地分蛋糕的事情而傷腦筋
不管我們多小心翼翼地
總是會有一方覺得自己的那一塊比較小...
小時候的你有沒有遭遇到這種情況呢?
覺得媽媽偏心或是不公平的對待
如果賽局的慨念應用到這裡
這該如何處理呢?


在回答這個答案前
先在提到這本書提到的一個我覺得很虎爛的賽局案例
「你和深愛的人被分別關在兩個房間中
兩人身邊各有一個按鈕,並且都知道,
除非兩人中有一個人在規定的六十分鐘之內按下按鈕
否則兩個人都要被處死;而先按下按鈕的人雖然會被立刻處死,
卻可以保住對方的性命。你想你應該怎麼辦呢?」
書裡列舉了三種情況
有興趣的...就麻煩想想並做進一步的翻閱囉
(我是打字懶惰蟲)

在回到該如何處理這塊蛋糕的話題上
最著名的解決方法是讓一個孩子分蛋糕;
另一個孩子選蛋糕。
如此一來,貪婪的動機保證了蛋糕有被公平的分配。
第一個孩子不能質疑兩塊蛋糕不一樣大,因為那是他自己切的。
第二個孩子也不可能抱怨,因為他拿到的那一塊是自己挑的。

如何!
當初如果我選用這個故事的話
竟然不需要相關的矩陣報酬數字就可讓學生們了解到賽局的精髓
雖然可口與百事的故事是嚴謹中帶著生動的實例

賽局理論其實可以相當地複雜
比如除了我剛剛說的領導者的假設變化下
還可以加入有任意數競爭者的賽局稱「N人賽局」
這當中還會發生聯盟的可能性
A與C聯合起來對抗其他加入市場的競爭者


賽局理論是個體經濟學裡較新的學說
也因為他是透過觀察世事所衍生出來的一種學說
可以艱澀難懂也可以平意近人
對我而言
經濟學是衍生在哲學後所發展出來的一門學說
複雜的行為模式背後
其實都是可以用微積分算出來的!

這時候我不禁想到我研究所的那一本Varian個經書
滿滿的數學公式
每次要念懂總是花了我一整天在圖書館
可是我從中得到的回饋是-數學真是神奇!
經濟學才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樣:「無趣、用不太著」

當然我也不會大喊:「我最喜歡經濟學啦!」
我還是多多體會社會現象裡諸多百態好了
而那些艱澀難懂的數學代數就還是交給專家吧!

台長: Mike
人氣(2,1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