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3 14:57:09| 人氣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宗通與說通第23集─禪宗的宗通(十)

引用自: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5/23

宗通與說通第23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禪宗的宗通(十)



阿彌陀佛!

在上一集的課程當中,我們說到以禪宗修行的法門,是不是證悟了以後就沒有事情了呢?當然不是。因為大乘的明心證悟,不過是菩薩的七住位,後面還有許多的位階,等待這位菩薩一一去親證。禪門之內的證悟,實際上修證的順序有三個層次,依照個人程度的不同,悟有深淺、智有廣狹,所以禪宗就設有三關:破初參是明心證悟,過重關是眼見佛性,破牢關成為慧解脫證盡智。

先說破初參。菩薩在六住位中,已經斷身見我見,能夠現前的觀察到能取與所取皆是空、無常、非身、無我,所以可以印持肯定,並且隨順於二取皆空;可是這樣子,仍然只是菩薩的六住位,對於如來藏的般若正觀猶未現在前。直到依善知識的指導,不斷的參究之後,歷經了大乘見道前的四個加行位——煖、頂、忍、世第一法;最後終於在佛菩薩的安排之下,觸證到了自心的真如,也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進入了大乘「真見道位」,能夠親自領受真如之有與空,雙具二邊;這個時候才知道什麼叫作真正的中道,般若正觀方才現前,發起了真般若中道的智慧,而不再是之前的相似般若。到此就進入了菩薩的七住位不退,這就是禪宗的破參明心。

菩薩破參的時候進入真見道位,親自領受真如的體性,所以般若正觀現前;雖然名為證悟,但自己現前發現對於戒定慧三學,仍有多分的不知不證。證悟之後不過只是菩薩七住,莫說對於佛地的境界不知不證,尚且未能了知初地菩薩證悟的般若道種智;所以證悟如來藏的人還要繼續的進修,不是說破參之後就可以成就究竟佛地的。因此,《六祖壇經》裏面所說「一悟便至佛地」,這是一個方便說,是指說證悟者可以經由所親證的如來藏,進入「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的階位,還不是究竟的佛地;也可以說,證悟以後,知道自己所證的如來藏,祂的自性與佛的如來藏是同樣的清淨無染,兩者並無差異。

明心之後,再由真見道位轉入「相見道位」,還有初地之前的總相智、別相智要修習,內容非常的多而且複雜,層層相扣;最重要的是,還有無量的福德莊嚴等待著這一位菩薩去累積。所以依照禪宗祖師三關的施設,還有重關在等著他。由此可知,禪宗祖師設置三關的次第並不是虛設。

接下來,如來藏是體,佛性是用;如來藏是燈,佛性是光。證悟的菩薩,在已經見性的善知識指導之下,配合自己的定力具足,加上福德因緣都具足的時候,就有可能一念相應,能夠眼見佛性,甚至能在山河大地上看到自己的佛性,所以世界如幻觀瞬間成就,雙具如來藏空與有的二邊。就依照這樣子,繼續在三賢位上面進修,更容易迅速滿足三賢位的修行。因為破參明心的人,或者是破參以後不求眼見佛性、直接進取牢關的人,他終究無法親證眼見佛性的境界,所以他會依著如來藏本來常寂常淨,而偏於空處、樂於寂靜,內攝多、外緣少,住在「理一心」的境界,所以性好寂靜涅槃;他雖然已經親證了般若中觀,可是仍然不能知道眼見佛性的境界,所以難以去領受未入地菩薩隨順佛性的境界,也因此難以發起廣大心勇猛心。

再接下來,為什麼牢關是設定在取證慧解脫盡智呢?初地的所修所證是無生法忍道種智,要修學這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能夠指導我們入地的大善知識非常難值遇;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慧力、定力都差的很遠;尤其重要的是,自己的福德資糧多未具足,心量不夠廣大雄猛。所以,向來初地難登,這一點自古皆然。禪宗祖師中已經證入「分證即佛」的這一種祖師,數目很少,屈指可數。他們有鑒於此,所以有三關的施設,不求初地無生法忍,先求解脫之果,能取證聲聞的盡智,取證慧解脫的境界,所以有牢關的施設。過牢關的弟子,在解脫道上一般是都能斷五下分結,具足了三果,至少成為「心解脫」堪稱為聖果,有能力取證「上流處處般涅槃」,乃至於取證「中般涅槃」,而不再只是初果二果那樣的預入聖流。所以,禪宗的三關真實不虛!我們不應當像那一些少智無福的凡夫,動不動就在那邊喊說「一悟即至佛地」!

再來,我們來看看法相唯識的宗通。前面說到一切大乘的宗派都是以證悟明心為目的,我們也說到了其中的法相唯識宗,也就是 玄奘大師、窺基大師所傳下的唯識種智,證境甚高,所以一般人難以瞭解;在 窺基大師之後,沒有大菩薩來承接,就漸漸的衰敗了。法相唯識宗的宗通者,他也是屬於藉教通宗,也就是由上師以語言文字來直接說明,而能證得自心真如阿賴耶識。可是這個宗他們裏面的宗通者,他不像是禪宗的證悟者只證得般若之總相、別相智,法相宗他是有可能令人通達三乘菩提,而且能令行者在悟後進入初地甚至是三地、六地。當然以上所說的前提,是指說像 玄奘、窺基這樣的再來大菩薩,否則法相宗就不會兩代就衰敗了。到後來,宗門的密意就中斷了,只剩下名相之學了。

舉例說明。在《成唯識論》裏面,開宗明義的說到什麼是真實的唯識門,說到:「阿賴耶識業風所飄,遍依諸根,恆相續轉。」(《成唯識論》卷四)這就是說,唯識宗的上師依照這一些敎法敎導,直接明言那個遍十二處的自心藏識,可以令門下的弟子直接現證現解,來領受如來藏的體性;這就是依於敎門言說,令弟子直接悟入,也就是法相宗藉敎悟宗的特殊之處。

可能有人會懷疑:「之前佛不是說宗門意旨是密意,不可以明說嗎?那玄奘法師是不是違背了佛所交代的呢?」當然不是。玄奘法師一生說法,對於宗門如來藏皆採隱覆說,不令緣不熟者得聞,所以弟子尚且有躲在外牆下偷聽的事情。唯識宗的這個師徒之間,他們可以明說宗門密意而不致於退失,那是因為有《成唯識論》、《顯揚聖教論》等等諸經論,在在處處可以來證實阿賴耶識,證明阿賴耶識是非真非不真,證實阿賴耶識是真實法不是虛妄法,證實七轉識、萬法都是虛妄無我的,證實外道見皆是虛妄想……經由層層的說理,將諸法相攝歸唯識——唯八識有,再將八識心王攝歸阿賴耶識實有。所以,弟子雖然他經由教門的明說而通達了宗門意旨,也不會退失正見,不會墮回斷常二見,得入般若中道。生起如來藏正觀以後,上師會再指引弟子不執於這個真相識,因此能夠進一步的遠離法執,然後就由萬法的三性而進入三無性,實證有餘涅槃。但是這種教法的先決條件,還是得觀察弟子的根器,同修們可以參考 玄奘和窺基兩位大師的傳記,就可以知道了。

接下來,我們說大乘通宗見道的岐路,也就是走岔了路,走到錯誤的路上去了。佛子要求證大乘見道,證悟真如如來藏,很容易就走錯了,就走到了錯誤的方向。什麼是錯誤的方向?什麼又是正確的方向?佛在經中說:

【如彼惡獸多所傷殺,然諸外道亦復如是,養育增長世間惡見無知法智,而強分別執有執無,若一若多,我、我所論,所以者何?由不覺悟唯識性故。】(《大乘密嚴經》卷下)

佛說:【諸外道增長養育心中的惡見,而不知道佛法的智慧,這就好像是兇惡的野獸彼此會互相殘害,這一些惡見也會傷害到自己;例如說像外道講世界為一、世界為多,說我是實有,我、我所是實有等等這些說法;為什麼外道們會有這一些惡見呢?就是因為他們不能覺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

這一些外道的惡見,又可以把它分成常見與斷見,佛在《楞伽經》裏面說到:

【大慧!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不覺識藏故,起常見。自妄想故,不知本際;自妄想慧滅,故解脫。四住地、無明住地習氣斷故,一切過斷。】(《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

佛說:【大慧啊!愚癡的凡夫們認為七轉識妄識會滅,所以就生起了一切都會斷滅、什麼都不存在的斷見;凡夫們他們不能察覺萬法由本識生,所以會把五蘊法當中的某一個法,拿來當作是永遠不滅的法,這就是常見。不論是斷見還是常見,都是由於不明白本際如來藏,而自己所生起來虛妄的想法;如果能夠把自己的妄想——常見斷見滅除,就可以得到離三界的解脫。如果能更進一步的把四種住地煩惱以及無始無明的習氣都斷了的話,一切的過失就全部斷除了。】也就是說,如果不知道本際如來藏的道理,那就會落入外道見中。外道見雖然很多,但是總歸於常見跟斷見這兩類。佛說,這一些外道見都是因為不覺悟唯識性的緣故。

到這邊我們可能會有異議,說:「那我不瞭解唯識之性,難道我就一定是外道嗎?」或者說:「難道我修學解脫道,我不學唯識的道理,這樣子也說我是外道嗎?」是的!因為 世尊接著說,不覺悟唯識性的人,他是:「遠離諸佛菩薩善友,違背解脫,動搖正慧,不能修治八支聖道,於彼三乘乃至一乘都無所證,由起執著不見聖諦。」(《大乘密嚴經》卷下)佛說:「不覺悟萬法唯本識的人,那就一定會遠離於諸佛菩薩善友,違背解脫道,正慧被動搖,甚至不能修學八正道;這樣的人在三乘菩提之中,連一乘都沒有辦法實證;因為不信受唯識正理的人,就一定會對五蘊法起執著,而不能得見聖諦。」

所以各位看一看:嚴不嚴重!不是說今天我學淨土念佛,我學二乘解脫道,就可以不用修學、不用信受唯識之理。佛已經明說了,如果一個人不覺悟、不信受唯識如來藏的正理,那這一個人一定無法在三乘菩提中有所實證,而且一定會起執著,不是落入常見就是落入斷見。

常見,就是外道他執著五蘊十八界當中的某一個法是常住不壞的,我們最常看見到的就是他執取見聞覺知心是常住不壞的心,然後說這個意識心就是輪迴的根本,是一切法的根源;執意識、意根是常不壞心,所以叫作常見外道。這種常見外道法到處都看得到,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滲入了佛門了。比方說,執著於空明而能覺知的心,無思惟妄想的靈知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作主的心,無分別卻能靈明了知的心,能專心課誦、專心做事的心,遍滿虛空又能覺知的心,或者遍滿虛空不能覺知的心,等等等等。然而,這一些心都是屬於意識和意根的體性,它的本質都在五蘊的識蘊當中;把這一些東西認定是常住不壞的本心,那就屬於常見,不是真正的佛法。可是今天這一些常見的邪法,已經普遍的滲入佛門之中;更糟糕的是,大多數的這一些大師們都接受、認定,所以跟隨這一些大師學習的人,都成為常見的外道、佛門中的常見外道。

不能信受唯識真理,如果又不落入常見,那就一定落在斷見之中。斷見者在修行人當中很容易受到人家的恭敬,因為這個人好像已經深入觀察十八界、深入研究佛法,他說一切萬法皆空,建立了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論。比方說,現前觀察陰、處、界都是無常,沒有恆常不壞的自性,然後就說:那這樣三界就是無因而有,依靠著眾緣就有了,如果緣散了,世界就壞滅了,所以一切歸於斷滅;所以一切的有情沒有前世,也沒有後世,死了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另外一種更嚴重、像是吸血蟲一樣寄生在佛門裏面的斷見,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這一些人認為,萬法是依著各種緣而生,沒有本際如來藏;法呢,才現便壞,沒有實際,所以叫作依無因而生的緣起性空、性空唯名;然後說這就叫作一切法空,這就是般若中觀;又因為自己無法現證第七識意根,所以把第七識跟第八識全部否定掉,說眾生只有六個識:這就是佛門中的六識論外道。它的本質乃是斷見的外道法,不是真正的佛法;可是它像一隻特大號的吸血蟲,寄生在佛門裏面,吸取佛門的血液,已經兩千多年了。這一些佛門中的六識論外道然後就說:「這一種無因的緣起性空,就是佛所說的空,就是般若諸經所說的空,就是龍樹菩薩所說的空。」但是,我們前面一開始就引證給各位看,漢傳的《阿含經》與南傳的《阿含經》當中,佛早在一開始弘法的時候,就已經明說了:在五蘊有之外有一個本際,有入胎識,有第一因,涅槃實有。這樣子大家前後貫通,就能夠瞭解佛法的前後是連貫的,始終都是用一條線來連貫。哪一條線?真如如來藏

在今天錄影之前,我看到了一份佛教的報紙,上面有一個大師寫的,說唐朝的時候古堤禪師,看到有人來請法,一律回答:「去吧!你沒有佛性,你不必參禪了。」結果有一天仰山慧寂來了,古堤也對慧寂這樣子講:「去吧!你沒有佛性,你不必參禪了。」慧寂這個時候就說:「是,我沒有佛性,所以我來拜訪你。」後來兩個人互相印證,原來兩位都是真正證悟的人,而且同樣來自於馬祖道一的法系。這位大法師就在報紙上解釋,說這就是代表禪宗很重視師承,這個師門之間呢,大家都很講究情義,所以如果有人學到了東西、學到了本領,就要懂得知恩圖報。我看完這一篇社論之後,交給一位同修,同修看完之後就說:「還好我已經吃完飯了!」(否則會當場噴飯)這就是說,在現在到處都有人在說禪,可是絕大部分的都是講著錯誤的常見或斷見。

正覺同修會作這一系列節目的目的,也是為了把正確的知見導引給各位。至於常見、斷見它們的內容各自有些什麼細微的差異,我們就要等到下一次,由孫老師繼續為各位介紹。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