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3/67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六十七集 果地實相念佛(五)
正偉老師 主講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來進行《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的課程。上一次我們講到說,以證得須陀洹初果為條件,來作為一個劃分。沒有證得初果以前,就一定沒有辦法出離輪迴,證得初果以後就一定趨向涅槃。所以還記得前面說到毘沙門天王的兒子對 佛自白說:「我因為上一世臨終的時候一心念佛,所以往生到四王天,作天王的兒子。」但是這都只是福德,不是證得果位。直到他作了天王的兒子以後,以天身修學佛法,而斷除了身見我見,所以才能夠自己向 佛稟白說:「我是闍尼沙。」也就是說「我已經證得了初果」。證得初果與否的這一條線劃分下去,就是輪迴與解脫的分隔線。所以證果才是最重要的事,值得向 佛稟白說「我是闍尼沙。」所以呢,請問大家:這樣子看起來,天界有沒有佛法?佛法是不是只在人間流傳?
比方說,佛在《阿含經》裏面說,忉利天的這個第四天主,也就是道教所稱的玉皇上帝,他所住的這個地方叫善見城,善見城裏面有一座善法堂,每隔一陣子他就會在善法堂裏面演說佛法,與諸天人一起思惟妙法,享受清淨之樂。這一些詳細的情節,在經中說得非常的清楚。現前這一位毘沙門天的兒子闍尼沙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是現在外面有很多的法師,受到了錯誤思想的誤導,表面上打著人間佛教的名號,然後說:「只有人間才有佛法啦!」所以鼓勵弟子不要求生西方淨土;甚至還說:「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根本沒有阿彌陀佛。」然後說:「阿彌陀佛這個信仰,是印度西北方由波斯王國裏面的這個祆教的光明神、火神的思想傳入印度以後,因為當年的印度連年的戰亂,人民為了要求得安樂庇護,所以就把火神的信仰轉化成為『阿彌陀佛』。」秉持這樣說法的人,就是在謗佛、謗法,這樣的人無法往生西方。還記得嗎?阿彌陀佛有說過,在祂的國土裏面哪怕是地獄罪的眾生,阿彌陀佛都可以接受,唯除五逆及毁謗正法。也就是說如果今天我們去贊同、去護持這一些謗法的法師,我們就有了共業之罪了,這個自己要小心。
中品下生和中品中生的菩薩,到了西方以後要包在蓮苞裏面,然後花開,花一展開,就可以證得初果須陀洹;但是中品上生則是蓮花一展開,就可以證得四果阿羅漢。那這樣子我們就回到課題,這樣子證得了初果須陀洹,乃至於證得了四果阿羅漢,是不是就是果地的實相念佛了呢?一定不是嘛!因為證了聲聞初果乃至於四果,也還只是中品往生而已。那到底要怎麼樣才算是果地的實相念佛了呢?在《成唯識論》裏面說到:「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為業。」(《成唯識論》卷六)也就是說,薩迦耶見就是身見我見,就是執取五蘊當作是我,進而產生了我所,身見是一切惡見的依靠,一切惡見都是身見的作用。證得聲聞初果這樣的須陀洹人,斷除了身見我見,他的心中所思所想的,就是顛倒過來,不在五蘊上面用心,不再去聚集五陰,而是樂於寂滅,滅盡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滅盡六識身、六六身。
那是不是說:好了,這樣子一路修行到了成就四果阿羅漢以後,就沒有事情了,就什麼都不用做了?不是喔!就算是阿羅漢他仍然是住在這樣子滅十八界的作意之中。比方說在《增壹阿含經》裏面提到,有一次第四天——釋提桓因、玉皇上帝,他看到了尊者婆拘盧就想說:「此尊者婆拘盧已成阿羅漢,諸縛已解,長壽無量,恒自降伏,思惟非常、苦、空、非身,不著世事,亦復不與他人說法,寂寞自修如外道異學。」就是說,這位尊者婆拘盧已經成就了阿羅漢果了,諸般的結使都已經開解了,這位阿羅漢他只是思惟著無常、苦、空、非身、無我,不染著於世事,也不向他人說法,默默的自修就好像一個外道無學之人一樣。如此說來,這樣的初果人一直到阿羅漢他都還是修學著滅盡十八界涅槃之法,他們在世的時候叫作生,未來要入滅,這樣到底是有生滅還是無生滅之法呢?顯然是有生又有滅之法!這個就不會是無生忍、無生法忍。二乘的解脫道是要「將滅止生」,也就是用入滅來止住萬法出生,仍然是落在生與滅的兩邊。
真正的實相是沒有出生的,所以未來也就不會有消滅。如同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一)意思是說,我惠能所說的不生不滅,是從本以來自然就沒有出生,現在也不會消滅的如來藏法。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一)也就是說:這個無二的如來藏性,就是實性、實相。真如雖然是在凡愚之身也不會有所損減,處於賢聖之身也不會有所增加,住在煩惱之中卻不迷亂,住於禪定之中卻不寂滅;實相呢,祂不斷也不常,不來也不去,不在中間也不在兩端,不生也不滅,祂的性相是本來如是,常住不改變的,這就叫作實相之道。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佛說人有八個識,前七識都是屬於十八界之內,屬於六六身法的一部分,有生也有滅,刹那生又刹那滅,都是被出生之法,不停的轉變,所以前七識也叫作七轉識,也叫作妄心。在聲聞道中,從初果的須陀洹到四果的阿羅漢,他們所修證的就是要滅除這個七轉識,把妄心的境界完全的消滅了,自己也就是「我」也都消滅,包括了我見、我執統統都消滅,從此之後就在三界之中消失了,這就叫作阿羅漢的入滅。所以阿羅漢入滅之後,波旬魔王會覺得非常奇怪,這個人到底去了哪裏呢?他會不斷的找,不論再怎麼樣的找都找不到了,因為這位阿羅漢已經不在三界當中的任何一個地方現行,連 佛都找不到他了。其實他就是住於第八識的本心境界。說是住第八識,但實際上並沒有一個什麼地方可以住。因為第八識又叫作阿賴耶識、真如、如來藏、實相、本際,祂是本來常住,清淨涅槃的本際,眾生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清淨的涅槃,也從來沒有入住過這個真如的實相;祂從來不在十八界當中,不在六六身中,但祂又從來沒有離開過十八界與六六身。這樣的第八識、真如、如來藏,才是自己的自性彌陀,證得這個阿賴耶識,就叫作見到了自性彌陀,在禪宗叫作見到本來面目。大乘念佛的菩薩親見到這個本來清淨的自性彌陀之後,就有資格以上品上生的果位往生到西方淨土中;而且上品上生,不用再包在蓮苞裏面,直接生到西方面見 彌陀世尊。
所以在經上說,上品下生的條件,要能夠「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也就是發起對於追求這個真如、如來藏的信心跟決定心。如果一個人根本不信真如、如來藏,那就不可能以上品的果位往生西方。上品中生則是要求說,要「善解意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如果能更進一步的對於大乘第一義諦的教理,不但能夠善解義理,而且深信、樂持、心不驚動,也就是對於第八識如來藏的道理能解、能信,雖然還沒有親證,往生之後就會是上品中生的果位。那上品上生呢,「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各位都已經瞭解了六識心的特性,那自己就可以判斷,如果我們是用意識心來發心說「我一定要往生西方」,意識心是不是至誠心?意識心是不是深心?意識心至少在此生結束的時候就斷了!也就是說,要得見自性彌陀的人才能上品上生,證得如來藏,這是大乘的初果,是大乘的明心證悟,大乘的見道;證得了如來藏,才算是果地的實相念佛。
那麼由於大乘的見道,他是親見了萬法出生的根源如來藏,所以他同時會包括了二乘的見道功德在裏面:他同時看到了真心與妄心,所以不會再以妄心境界當作是真實法,那麼他不會再執著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六六身等等;聲聞初果須陀洹人的功德,這一位見到自性彌陀的菩薩他是完全具足;聲聞初果人的心行,這位菩薩也完全的了知。但是反過來講,聲聞初果人則對於大乘的證悟者,到底他們在悟個什麼東西?是猜也猜不到,就算做夢也夢不到。在禪宗來說,這個就叫作「生死大事已畢」——雖然這只是針對沒有悟的凡夫的方便說。因為佛道的修行次第,它本來就是非常非常的遠,證悟了也不過是七住位的菩薩,離成佛、離初地都還是很遠很遠,遠到看不到邊。即使如此,這樣的一位菩薩,他已經進入了大乘的見道位,他開始有資格可以上品上生。雖然他的外表跟凡夫一樣,可是他是一隻金毛獅子,是未來的萬獸之王,畢竟不是外面那一些野干、豺狼所可以比擬的;他是一位已經得到了灌頂位的王子,未來要接任國王的大位,不是那一些聲聞二乘人所能想像的;種性尊貴,所以是上品上生,終究不是那一些中品往生的二乘人阿羅漢所能想像的。
但是,證得如來藏是不是就是具足的證得了自性彌陀呢?答案是:還不是。我們再請 平實導師來開示,在課本的第193頁:
【現在我們要進入正修行第八個單元——實相念佛。
念佛人進入果地無相念佛的階段,很清楚的明白真如之後,每天晚上和自性彌陀一起睡覺,每天早晨和自性彌陀一起起床,他證得了真心、真如、自性彌陀,這個空性的真實存在,可是他還沒有親見佛性。因此如果知見不夠,就會停頓在這個階段,執著在這個空性裏面,那這個人他就會偏於空而沒有辦法進入實相,這個階段還不是保任的時候。如果知見夠,就知道應當要再繼續的體究求見佛性,如果有真善知識就會跟他指導,應該再繼續體究。
體究的方法呢!跟前面講的大略相同,因為這個階段已經有前面的那一些體究的經驗了,所以這一次就駕輕就熟,要見佛性就很快。體究的時候,應當要以思惟觀的功夫,去審究說「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緣和功夫具備了,遇到真善知識的話一言便了;如果這一位真善知識已經明說了而我們還不能見,那就表示自己的福德因緣還有功夫還不夠,應當要再同時的修集各種的福德資糧和念佛定的功夫。而在體究的這個過程裏面呢,方向有一點差別,這個階段的體究,要往動態之中去體會,這個時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靜中的參究,儘量在活動之中、散步之中、打球之中、郊遊之中,從風吹樹梢裏面、人來人往裏面、從狗吠貓叫裏面,乃至於貓咬狗、狗追逐貓都好,一切的動態之中去體究。體究的時候不可以完全的外放,一直向外直觀,同時要將心內照,才容易相應。這個階段必須要無相念佛的功夫很強才能夠相應。
黃龍禪師說過一句話非常的好,叫作「生緣處處」,這個階段的體究呢,真的就是生緣處處。每一個動的境界裏面,都有幫助我們親見佛性的因緣。所以如果佛弟子沒有得到善知識的指戳而見性的話,就應當在這個一切的活動當中去觀察。如果善知識他跟我們說破了,我們還是見不到,那就是我們的功夫不夠,應該要立即開始每天鍛鍊無相念佛然後再去體究,在審察之中,觸因遇緣,因緣成熟了,忽然一念相應,這個時候就可以從一切的色、聲、香、味、觸乃至於法之中,親見自己的佛性;一旦親見自己的佛性,就同時可以看見一切眾生的佛性。
這個見性是以眼見為憑,如果不是眼見分明,就不是親見佛性,就不叫作親見自性彌陀。一旦親見了,方知佛法大意就在一切的六塵之中。眾生如果覺悟了,那什麼東西不是解脫呢?何處不是解脫法呢?哪一條路不是解脫之路呢?然後從眼見佛性的這個境界,深入的去觀察思惟,就見到那個不生不滅的真如,雖然祂是空無形相,卻能夠在一切的四大五陰,並且經由佛性,在一切的相上去示現出來。這就是念佛圓通章裏面說的:「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楞嚴經》卷五)念佛圓通章所說的「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指的就是見這個不可見的法身佛,不是指那個感應所見到的有形像的佛,這個體究的過程就叫作「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樣的境界就叫作「香光莊嚴」。
佛子因為這樣的緣故,就由空轉入了有。果地的無相念佛明白了真如,真如是空;佛性在一切的相上面顯現,一切相是有。然後繼續去觀察,會發覺說原來空能生一切的有,這個有也終究離不開真如的空,所以他就住在空與有的兩邊,卻又不被空和有的兩邊所繫縛,能離於空與有的兩邊,自在的運作空與有的各種功德受用,這就叫作性相不二、行于中道,卻又沒有中道可以行。所以這個實相念佛的人,這個時候雖然他看見了世間有凡夫、有聖賢,可是他也照攝到了原來凡夫跟聖賢都是施設的,因為自性彌陀、真心本性、真如佛性,無凡無聖、無取無捨、不來不去,卻能夠在一切的表相上面去隨順一切的有情眾生,示現來去、示現取捨、示現出凡與聖。
實相念佛的人,住在這個境界裏面,就叫作超凡越聖,而不住在凡夫與聖人的境界之中。從此,體與用非常清楚的分開,體是真如、用是佛性,真心是體、性用是祂的作用。然後由於體用分明,所以能夠以各種方便善巧來幫助真正要學佛法的人,這個境界就叫作實相的境界,又叫作念佛三昧。所以在前面觀想念佛的第九觀裏面,我們說:悟明真如眼見佛性,稱之為念佛三昧。也就是說,念佛三昧就是實相念佛。
念佛人到了這個地步,能夠真實的了知淨土宗祖師所說的「一句佛號概括事理」;天臺宗祖師說「理事不二」;禪宗的祖師說「大地無非清淨身,溪聲即是廣長舌」;密宗的祖師說「聲字實相」;唯識宗的祖師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一些道理,實相念佛的人都已經知道了,從此之後不論是念十方佛或者念一尊佛,不管是有相的持名念佛、觀想念佛或者是無相念佛,都叫作「實相念佛」了。】(《念佛三昧修學次第》)
今天我們為各位介紹了實相念佛,那它到底實相念佛裏面還有些什麼內涵呢?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等到下一次的課程再為各位繼續介紹。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