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04 15:50:48| 人氣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正知見(二)第7集:四不壞信(上)

  引用: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4/7

學佛之正知見(第二篇)第7集~~由正益老師開示:四不壞信(上)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如何來修證解脫道」。

解脫道是許多的有情在痛苦中所產生的念頭,希望能夠依憑著智慧的教導,然後有智慧的人來開導他,然後離開這個痛苦,所以一切的眾生都是以苦為師的。然而這世間卻有許多人並不清楚真正的解脫是什麼,他也不知道解脫最後的終點是什麼。我們今天就根據佛法——佛陀的教誨,來告訴大家真正的解脫是什麼。

首先呢有兩種有情:第一種有情,他希望能夠在解脫的過程中,能夠瞭解這世間所有的智慧,知道這法界真實的實相、奧祕到底是什麼。他不希望一切的道理他最後都不清不楚,然後得到解脫。第二種有情他不太一樣,他只關心自己的問題,他對於這世間到底發生什麼,這世間應該怎麼去解決這些什麼,他沒有興趣,他只希望「如果我來生不用再受到痛苦,那這個道、這個理是我要追尋的。」因此最後就產生一個叫涅槃觀——涅槃的觀念、涅槃的觀行、涅槃的修證,就從這裏出來了。比如說,在遠古以前,很早以前印度就有人希望能夠修證涅槃,修證涅槃的意思是說:離開這個輪迴的痛苦,而永遠沒有雜染,而永遠不會在輪迴裏面再出現。

因此就有這兩種有情,他們都想要求證涅槃,然而最後我們在佛法裏面終於告訴我們:實際上這兩種有情終究要走向一個大乘的佛道裏面,這才是真正的解脫法。

什麼叫真正的解脫法?就是說你不只要瞭解法界的真實的所有的奧祕,而且呢你要救護一切的有情都能往這樣真正的解脫道走,因此真正的解脫道是成佛,並不是成就二乘法。但今天我們在說的時候,為了要攝受聲聞、緣覺這樣的二乘人。因為他們心志很小,他們就是之前的第二種人:他們只希望解決掉自己的困擾,他們對於「這世間到底會怎麼樣?這世界會不會毀滅?這世界會不會出生?這世界有沒有地獄?有沒有種種種?」他們一開始都是沒有興趣;而且不只沒有興趣而已,他連「自己的父母、子女到底以後會如何?以後會怎麼樣生死流轉?」他是漠不在意的,也就是說他只關心他自己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稱為他是一個自了漢——自己好就好——他對於世間不聞不睬,對這個器世間,我們這生存的空間以及有情的世間他都不在意;因此這樣只顧自己的,我們就稱為小乘,在佛法中稱為叫作二乘人。

第一種人他想要知道法界的奧祕,他也想要能夠證解解脫,可是他少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沒有想要讓所有的有情都能夠離開這個痛楚,這就是我們說的沒有發菩提心。這發菩提心實際上在《阿含經》也有提到,並不是說只有大乘法有提到而已,只是《阿含經》裏面只是稍微略提而已,也就是說證明說,今日集結的《阿含經》已經有提到菩提心,而且是在小乘經典《雜阿含經》裏面;就代表 如來呢有時常勉勵這些二乘人,不要一直停留在解決自己身心的煩惱,這樣是不究竟的;因此發菩提心就是要回到一佛乘。只有佛才是真正通往究竟的解脫道,所以真解脫者一切都解脫——無縛無脫,能夠將所有的障礙都去除了,煩惱障以及所知障兩者都不再存在,不復為這個有情所障礙的,這個我們就稱為真正的解脫道的完成。所以佛道是無上道,(也代表說)也就是真正的解脫道。

我們再來看,如果是對於佛菩提道的開展的話,要含攝這解脫道,那二乘人所認為的 佛陀所施設的方便的解脫道,到底是什麼呢?因此就出現了兩種涅槃。也就是這兩種涅槃就是要根據二乘人他們的心智、他們的心行、他們的器量來施設的,這兩種涅槃叫作:有餘依涅槃,另外一個叫作無餘依涅槃

什麼叫作有餘依涅槃呢?你可能會說:「我根本就不需要知道這個涅槃,我只要能夠解脫就好了。」這樣講法是不對的!因為所有的知見都是要讓你趨向於這個涅槃、所有的知見都是要讓你清淨、所有的知見都是要讓你證解所有的奧祕,不管你是局部的還是全面的,就證明一點:你沒有辦法不知道佛法所要讓你抵達的終點!那因此問題就來了:那到底為什麼現代人、許多的人他也出家,他為什麼沒有辦法證得這些沙門果?不能證得涅槃呢?因為他們對於涅槃的真正道理並不清楚。

小乘法是施設的,那你說:「為什麼你要說它是施設的?」這道理很簡單,因為如果真正有一個實相,真正有一個清淨法完全是無垢無淨,不說它清淨也不說它染著,這樣的實際法那應該只有一個,不應該有兩個,而 佛陀既然一口氣就施設了兩個,就代表這個涅槃不是真正的實相心、不是真正的實相,而它是這個實相所顯示的狀況、所顯示的境界。

因此南傳這些大師們,他們很努力的想要證入涅槃,可是他們對於他們所修持的小乘法是完全錯解的。比如說你用許多的經典——《阿含經》來說明,那也根據上面來作各種修煉,可是你呢最基本的知見是錯誤的,所以 佛告訴我們說這些都是外道,不管你怎麼修行,在五現涅槃裏面、在你施設的涅槃裏面都是外道。在佛世之前呢許多人都自稱他是阿羅漢,他為什麼敢自稱他是阿羅漢?因為他從境界法中得到了非常殊勝——不管是光、或影、或心靈、或是身心的舒泰,他覺得很自在、他覺得無縛無憂,他覺得說「不管怎麼樣,別人沒有辦法證得這殊勝境界,你怎麼可以說我這個不是涅槃呢?」結果到了 佛面前, 佛都全部打翻掉,說全部都沒有證得阿羅漢,全部都沒有涅槃,乃至於連最基本的沙門果,就是出家人果都沒有。

那我們這裏也順便要再說一下,涅槃對於大乘法來說到底是什麼呢?就是剛才所說的,即使是說大乘法也有兩個涅槃,合起來有四個涅槃。這樣大小乘這四個涅槃中呢,還是要顯示真正的如來藏心,這個就是實相心,就是法界唯一的實相;祂能出生所有的一切法,一切你所知道的世間的法,乃至還有你未知的一切的世間的法;因為你現在在欲界,你不知道色界天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可是還是一樣可以從如來藏心來出生;所以一切不是祂直接就是祂間接、輾轉最後出生的。這個就是我們要追求的真正涅槃的實際,而不是涅槃的境界、現象,因為只有一個實相,你要依一個實相來說四種涅槃,而不是說依據四個涅槃來說四種實相。所以這是一開頭我們必須要在解脫道之前先做一個前言,先讓大家來瞭解的。

南傳的大師他們第一個誤認最嚴重的就是相信說:他可以用這個他的意識心去證二乘的涅槃。因為他不學大乘法,他對這大乘法沒有興趣,他不只是沒有興趣,甚至他認為他跟它是他可以擇取的、或是他可以選取的、或是他不認為 佛有說這個法,這問題就很大了!因為在佛世的二乘人,不會有人這麼大膽來稱說的。那也就是說,他們已錯認這些事情以後,他們對於四不壞信是不具足的,因為不相信 佛、不相信法,那這樣就會造成一件事情——他們就不會相信 佛在《阿含經》所諄諄教誨開示的法。

那 佛在《阿含經》裏面所開示的是什麼?就是說你的意識心是不可能,不可能怎樣呢?不可能去觸證這個涅槃的,為什麼?因為你根本沒有熏習過大乘法、你根本不清楚。所以 佛沒有說得這麼明白,但是 佛已經說得很清楚,說:你只能夠趣入涅槃。當那些阿羅漢他們自知自作證,等於是幾乎是到 佛前來拍胸脯來說「我已經自知自作證,可以不受後有」的時候,是代表他們已經很清楚他們不再收集、也不再蘊集,也不再起各種收集未來生的種種的想。比如說他們瞭解了「苦」以後,已經「斷集」——「集」就是集合那個集,「集」它可以集未來有的種子——因為他們已經沒有「愛」,對一切的法沒有愛,然後你對一切法沒有愛,就會使得他們不想要「取」這個法——你看到有的東西好漂亮,那你就想動手去拿它,這就叫「取」啦;那這個取就會導致後來的「有」,三界「有」不管是哪一個有。然後如果是說——按照大師們所說法——就沒有辦法相信真正的「如來大師」所說法。

什麼是「如來大師」?就是世間唯一的大師,能夠傳述真正大師所說的法的話,那叫作法師。比如說:我們今天來看看世間的出家眾,許多人對於這個道理並不究竟知,他們東懷疑、西懷疑就覺得說 佛應該沒有怎樣,佛應該沒有……等,他們不相信 佛是無上的。什麼叫「無上」呢?「無上」叫作一切究竟了知,一切究竟了知所以叫作「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有這個正覺就代表說,佛一切的所知、應知,全部都已經瞭解,不復呢因為有一個法或是一個細微的不清楚而構成成佛的障礙——所以這叫所知障。因此 佛在《阿含經》不斷的說:是證得一切種智、一切智智。種的意思是說,類似世間的種子,種子它可以發芽成就果實,成就最後就是佛果,然後乃至於成就了一切世間利益的事情——利益人天——這些事情也是果,就是可以利益眾生,就會回到「一佛乘」。「一佛乘」就是告訴我們,要救護所有一切的有情往這個佛菩提道來走。所以透過我們這樣對 佛的稱謂、稱號的名字,你這樣少許也可以知道:你沒有辦法不信佛!因為當你不信佛的時候,你不可能成就聲聞的初果!

聲聞初果在梵語又叫須陀洹果,須陀洹果是至少(最少最少)不說斷三縛結,你一定要先具備四不壞信:要相信佛、相信法、相信僧、相信戒。當然並不一定是要出家人才能證得初果的,假如說你具備四不壞信,然後斷除掉三縛結,這樣你也是成就初果的人。所以在佛世中,有相當相當多的在家人,他們都成就初果。而 佛說沙門果就是初果,還有二果、三果、四果,也就是說這些沙門果,不論在家出家都是可以證得,沒有說要分作「你是在家眾,然後你穿著白衣,這樣你就沒辦法證得這一個沙門果。」不對!沙門果是一切眾生都可以證得,乃至於你不是人——乃至於天人,只要你願意往這個佛菩提道走,或是乃至於你願意照著狹隘的二乘解脫道這樣來行走,還是可以證得的。

那如果說是「三縛結」:它細說來有「我見」,它的我見就是代表說你對於自己的「身見」——就是「取五蘊為身」這個見解;那另外一個就是「戒禁取見」,戒禁取見就是代表你有些不如理作意,認為你應該按照這個戒來施行,認為你應該照這個戒來遵守;再來就是「疑見」,疑見就是懷疑,懷疑佛、懷疑法、懷疑僧,乃至於懷疑 佛的種種施設的戒,實際上廣義上來說,這也甚至都可以把戒禁取見,還有我見、身見都包含。

那我們說初果它主要的觀點,主要要加行的地方是在哪裏?最重要就是在「見解」。那到底見解是什麼?還有的人他不能夠相信這見解,他會不斷的把佛世之前的一些外道見搬進來,所以不斷的搬搬搬搬、搬來,所以你就會去想:「我現在所親近的道場,是不是可以讓我獲得解脫果呢?」 佛已經說很清楚了:二果、三果、四果是修道上應該要努力的,這是屬於聲聞、聲聞法。什麼叫作修道上該努力的?就是說你確定了你的見解不產生妨礙情況下,你就可以往修道的這條路來走了;那如果你對於見解上面是有迷惑的,甚至於對於說法者是有迷惑的,或是對於說法者他實際上現在說的是外道法你沒辦法簡擇的,那這樣你就沒有辦法證得這個沙門果。

而我們在今天的內涵裏面,會儘量把這個侷限在取證聲聞的初果,就是須陀洹果,因為在佛門要取證這個解脫果是很容易的,並不會有的人認為說這東西是很困難的,這樣就錯了!在佛世的時候許多人來到佛座,聽完法以後他就取證沙門果了,他就很快得到初果,然後他回去開始他修道的過程。因為他相信 佛,所以對於 佛所開演的聖教——四聖諦、十二因緣法以及三十七道品,他都沒有疑惑、他願意遵循,根據這個遵循的結果,他就很快進入修道的內涵。

比如說,佛說的你本身是無常、是苦、空,這些他在當下就能夠了知,這是屬於利根人,所以不管這世間人所說什麼鈍使、利使或是什麼,對他都沒有妨礙,他很快就能證入;然後他再繼續在修行的時候,將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這個修行的法則,繼續的加行,然後就可以薄貪、瞋、癡證入二果;然後最後再發起離開欲界的禪定——初禪;最後斷除了五下分結,乃至最後斷除五上分結,分別得證三果和四果,最後這樣就成就了慧解脫。所以我們看到這個路,實際上並不困難。

但是今天我們如果是說要期許,不管是怎麼樣的出家、在家的,我們應該要先從初果證得須陀洹。比如接下來講授的都會根據初果的這個內涵來作這些講題,因此這個法實際上跟是不是出家、在家它並沒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在家也不要看輕自己,出家人也不要自視甚高。

因為當你一認為「我」怎麼樣怎麼樣的話,它就產生兩種慢:一個是卑劣,卑劣慢,想我一定什麼都不行;那另外一個就產生了很粗很粗的我慢,就認為:「我是怎麼樣,我可以修證,我可以……我是出家,我是……,我……」當這個「我」一直出現的時候,永遠不可能證得沙門果,也就是說你是遠離大道的,那這樣就令人很痛心了。

尤其今天許多人在佛學院讀書,他出來就準備要出家,可是他所信受的這些比丘所說的法,那些並不能算是法師,因為他們本身就不相信佛,所以所傳授教導的書籍也不是在講真正的佛法。譬如說,他們認為這個涅槃就應該跟見聞覺知有關,或是沒有念頭就是涅槃、或是放下就涅槃,也就是說他們全部都遠離般若波羅蜜,卻想要實證涅槃。乃至於今天南洋大師也是如此,就認為他意識心努力的用功最後可以自在,證得涅槃;他們一方面在大乘涅槃不清楚,一方面在小乘涅槃不瞭解。所以今天的實相,你就應該回到般若的見解,熏習般若來獲得。

我們今天先大略的說明一下涅槃以及沙門果,下一次我們再繼續深入的講說。

台長: 菩提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