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1-01 00:00:00| 人氣1,2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年我的電影生活結算

推薦 2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喜歡的電影:


一、《45年》45 Years
這巨大無解的懷疑困頓,以及那些早已死去的眾多可能性,變成了這部電影裡最凶暴、最淒厲也最虛無的冤靈,死命地纏繞在每個角落,逼得人喘不過氣。這是一部表面看來平靜優美帶點感傷,但內裡卻極其銳利殘酷到簡直不留餘地的恐怖電影。


二、《因為愛妳》Carol
陶德海恩斯帶著我們比原著小說更進一步地深入卡蘿的生活當中,去觀看在那個年代所謂的正常菁英生活,以及身處其中的窒息感。而飾演卡蘿的凱特布蘭琪,不只是複刻五○年代女演員的誇張矯作,更在某些時刻以崩潰與恍惚釋放內在的絕望,某種程度來說,甚至比編導用心良苦地從種種細節裡所建構的時代陰影與恐慌,來得更具有殺傷力與說服力。


三、《計程人生》Taxi、《華麗之墓》Cemetery of Splendour
沒有所謂客觀的影像,也沒有所謂如實的紀錄,對拍的人與看的人來說都是如此,賈法潘納希在政治迫害與創作箝制的環境中,看似雲淡風輕地丟著自我複製、不甘寂寞的煙幕彈,實則不只要批判諷刺當局,還又更進一步地去思考,這足以讓當權者畏懼與憤怒的影像,究竟它的力量和危險在哪裡?究竟它的複雜性,可以追問到什麼程度?

每個人所見到的現實,每個人所幻想的夢境,彼此間可能有著多麼劇烈的落差與衝突,也因而產生無止息的對立與敵視。但是不是也有那麼一種可能,當我們睜大雙眼,努力不掉進直覺與慣性的昏迷之中,那遮蔽著自己視野的高牆,會幻化為可穿越的薄膜,也許因此,就能夠去發覺、觀看、理解、想像,甚至是欣賞,被投射上另一種樣貌與色彩的世界,於是,便開始有了和諧、修補與癒合的可能。


四、《熱愛十七》Quand on a 17 ans、《愛人怪物》Closet Monster
人永遠是孤獨的,只是我們學會了漠視、麻痺與掩飾。年過七旬的安德烈泰希內與未滿三十的史蒂芬鄧恩,以青春期的同志男孩對身體慾望的摸索、對社會人際的疑惑、對家庭親情的告別等種種歷程,呈現人如何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孤獨,進而去認識孤獨、處理孤獨,甚至是選擇孤獨的種種情境。無論是不動聲色的泰希內或聲色喧囂的鄧恩,都流露出飽滿動人的溫柔感性,力圖撫平那過程中痛苦的皺褶,接納每個敏感破損的心靈。


五、《不過就是世界末日》Juste la fin du monde、《失控的晚餐》Sieranevada
支支吾吾、欲言又止、言不由衷.....正因為語言沒有意義,才因此產生了意義。多藍讓一齣吵吵鬧鬧、又哭又叫的家庭通俗劇變成十足駭人的恐怖片,家人宛如糾纏著生命、至死未休的鬼魂,家庭就像是個你永遠離不開、走不出去的鬼屋。

最有趣的就在於,當我們理解到這個世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謊言,或至少是被扭曲過、刪節過的真相時,去觀看人們還願意去相信什麼,就變得格外詭妙了。人走不出謊言的迷宮,於是安心地面對一堵牆,告訴自己,前方就是出路。這是自欺欺人,也是自我安慰,而這不也正是家庭之所以存在,最重要的條件與意義嗎?


六、《愛情未來》L'avenir、《沈默茱麗葉》Julieta
面對未知的未來,究竟我們還能追求什麼、期待什麼?或許停下腳步、或許不再探問,或許不再追求,靜下來,享受孤獨,是另一種理解生命與未來的開始。 

女性,有的是那繁複的、深陷的、隱密的褶皺,裡面隱藏的盡是迂迴的渴求、晦暗的記憶、刺痛的罪惡感、無望的怨憤,因為如此,女性的生命才會如此深刻而且飽滿,而女人所做出的選擇,才會如此難解卻真實。


七、《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
跳脫出了人物傳記最乏味可怕的流水帳,不用看得到的真實模仿來壓制想像,反而用擺明了的虛構想像來戳進真實核心,那樣的真實,就已經不再只是那個傳奇生命的某個部份,而是每個曾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與其可能性的人類,都曾紮紮實實觸碰到的駭人真實。


八、《愛是永恆》Éternitié
陳英雄把法國電影「品質傳統」那種影像為文學服務的死氣與扁平推到極致,用層層文謅謅畫外音與如畫般精心設計的景框,把人的生命像是用松果硬殼般地封了起來,無盡的生與無盡的死被緊緊地包裹著,有著一種窒息的絕望感,卻同時有了一種病態的美感。那一波波洶湧而來的鋼琴音樂,將陳英雄鏡頭下那個疏離矯作假樣的生活,和真實世界隔離開來,而他所著迷的那種循環的宿命的生命觀點,也因而變得堅不可摧。


九、《赴湯蹈火》Hell or High Water
延續著傑西詹姆士、約翰狄林傑、邦妮與克萊德等被浪漫化的犯罪英雄傳統,《赴湯蹈火》試圖找回的是被資本主義所腐蝕而即將凋零的老西部精神,而那個草莽的、粗礪的、直覺的、人情的、守舊的世界,就在傑夫布里吉、克里斯潘恩和班佛斯特所飾演的三個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中,細膩且充滿趣味地對照出來。


十、《最酷的一天》Der geilste Tag
多了音樂與詩、叔本華與尼采的玩到掛電影。


十一、《比海還深》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既複雜又單純、充滿失望卻又帶有希望的人生。悲哀中帶點溫暖,討厭中帶點喜歡,小心眼中帶點豁達,混雜的,沒有絕對,或許就是生活的真相。


十二、《水瓶女人心》Aquarius
或許正是在這樣一個物質氾濫浪費、物慾卻難以饜足的時代,人對物的依戀關係才顯得獨特,而也正是這樣一個不斷追求翻新進步、前瞻遠望的社會,人對陳舊與過往的珍視才更顯得意義非凡,《水瓶女人心》這部傑作,在這變動洶湧的世界裡建構了一個孤島,讓讀者/觀眾必須靜下來、停下來,去感受去探掘生命與生活中,某些不應被擾亂而錯失、稀少而珍貴的美好存在。


十三、《日曜日式散步者》、《路邊野餐》
看見,在時代的浪頭上。淹沒,在時代的暗流下。從大正民主時代走向昭和,就像從威瑪共和走向納粹時期一樣,是由多麼巨大爆發的璀璨走向多麼蒼白的單一色調,其中的戲劇性、浪漫與衝突矛盾多麼驚人,而隨後降臨台灣的另一種血腥又慘白的法西斯,又把這個時代對思想、對文藝充滿夢想與好奇的人們,推向另一處深淵。這部紀錄片最精彩在於前半段捨棄歷史研究式的編年或傳記式陳述,讓觀眾直接去面對一個時代的氣氛,被迫用一個詩人的眼去看世界,恍若夢境般浮浮沈沈於那個噴湧而出的巨量思潮之中,等到時代的軌跡開始變得清晰,觀眾彷彿從夢中漸漸醒來,失落與虛無感陣陣襲來,會變得格外銳利殘酷。 另外,這部電影對詩的呈現極為精彩,有些詩傳達的是聲音的韻律魔力,有些則展現文字的圖像氣味,有些輔以跳躍斷裂的影像拼接,有些則佐以意味深長的凝視,藝術繪畫、現代或古典音樂(魏本的音樂真的再適合不過)、電影攝影都能合作,逼出時代的感觸來。描述畫家藝術心靈的《藤田嗣治與乳白色的裸女》也恰可對照觀賞(如不論前三分之一巴黎時期的尷尬扭捏,本片的後三分之二可謂經典之作)。

「我的光曝在妳身上,重逢是一間暗房。」《路邊野餐》以影像寫詩、以詩註解影像,
邏輯的倒反和情節的混亂是詩的美感,也是這電影的美感所在,是一種對人類腦袋裏渾沌不明思緒流動的粗略模仿。


十四、《樂來樂愛你》La La Land
歌舞電影中某種烏托邦的追求與幻覺,正建構在人世間必然的殘缺與失落之上,導演一方面重構歌舞電影的經典印象,一方面揭露這完美均衡與虛假,所企圖遮掩現實的不完美哀傷,悠然地穿梭其間,製造出多層的迷離與夢幻。


十五、 《被遺忘的新娘》リップヴァンウィンクルの花嫁、《師父》
在虛假與謊言建構的世界中,必然碰觸得到真實的感觸;在充滿殘酷與惡意的環境裡,也必然會開出善意與美的花朵。

人生在世,不都是做做樣子。 講的不只是功夫、比武、師徒,講的更是做樣子、擺面子,裡面全是算計與利害,但更有意思的是,所有這些看似很浮很虛的表面算計,卻仍然無法避免地必然夾雜著某種程度上真的、內在的、裡子的成份,也因此,這做樣子,也變成了人生真相某種程度的展現。


十六、 《驚爆焦點》Spotlight
「 Sometimes it's easy to forget that we spend most of our time stumbling around the dark. Suddenly, a light gets turned on and there's a fair share of blame to go around.」 我們多數人的生命都是瞎子摸象、摸著石頭過河、在黑暗中盲目地抓住可能的目標,誰也無法知道現在做的能成就些什麼?能改變些什麼?而現在我們所錯過、遺失的可能造成什麼遺憾與什麼危害,這才是這世界的真相,非常悲哀,卻也因此而有趣。


十七、《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講的是一個19歲青年在一步步越來越涉入戰場核心的殘酷經歷中,逐漸意識到戰爭中龐大的盲目與瘋狂,而自己也在這毫無任何道理與意義的失控情境下,身心跟著一點一點崩毀的過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則再跳了一層出來,藉著交錯伊拉克戰場的槍林彈雨,以及超級盃足球賽終場的煙火歌舞,透過另一個19歲男孩的眼睛與心靈,去觀看真正製造出這場戰禍的那個世界(美國與美國人),享受暴力(美式足球)、歌頌暴力、追求暴力解決的那另一種盲目、愚蠢、殘忍與瘋狂。一個意識清醒的人,在那個看似歌舞昇平、奢豪富足的幻象下,同樣也會被剝奪自我,同樣也會失去面目。


十八、《單身動物園》Lobster
尤格藍西莫將他著迷的荒謬情境推到了更極端,再次探索被定義為群體之一而面目扁平的人,與其個體本身的複雜內在之間,可能有的落差與相近之處,人既情願地交出自己的主體、認同與自由,以獲取群體的認可與支持,又難免試圖掙脫逃離體制的壓迫,卻有時才會發現,那個綑綁人的體制意識,其實原本就深植於內心之中,極其悲觀卻又詭妙好笑。


十九、《保持站立》Rester vertical
人生只能假裝無畏,然後順勢而為。 從一次精蟲衝腦的路邊搭訕開始,男主角不自覺地掉到一個鬼打牆的迷宮裡,每一個他結識的人,每一個他到過的場景,都不斷地回過頭來撞他,讓他只能無止盡兜呀兜地循環。原本以為自己是在荒野追尋狩捕獵物的孤獨的狼,到後來才發現其實自信都是偽裝,人生在世不過是被情勢趕來趕去的羊。正因為電影刻意說得荒謬怪異又模擬兩可,更讓片中那個四處想佔佔便宜、體驗人生的男主角,一路到後來簡直像是無能為力地被擺佈捉弄的歷程,變成一種寓言,嘲弄我們那個掙脫不出荒唐夢境的人生。 更進一步,如果將男主角的職業-一個靈感阻塞的作家/編劇/導演-考慮進去,又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景致,這個在迷宮裡亂撞的惡夢,不也就像是創作本身嗎?你發現了一個對象,看來很有潛力,但很快就發現行不通,然後另一個對象接納了你,還為你生出新的靈感,原本你以為就要一路平順了,突然那個對象又丟棄了你,你只好抱著那新生的靈感到處找出路,看似可行之道,視之為畏途,最後半推半就地進了個想都沒想過的胡同裡, 結果發現還是個死胡同出不來了,只能窩在不進不退的陰陽魔界裡,保持站立,假裝昂然。


二十、《我是連續殺人犯》The Legend of Barney Thomson、《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
我的偶像的特別保留席。




最失望的電影:

一、《流離者之歌》Dheepan
我想說這或許是個電影界一個集體著魔事件,因為除了賈克歐迪亞在拍片過程中突然著魔之外,我實在無法解釋他怎麼會拍出這樣一個精神錯亂的作品(這遠比倒立走吐綠汁還要更離奇),而除了柯恩兄弟在看片過程中突然著魔之外,我也無法解釋他們為什麼會把坎城金棕櫚獎頒給這部片。我所能想到的非超現實理由只有:伍迪艾倫電影《好萊塢式結局》Hollywood Ending的情節發生在真實世界中了。


二、《年輕氣盛》Youth
裝模作樣、陳腔濫調之極致,看電影時我白眼翻到動眼神經都錯亂失調了。


三、《走音天后》Florence Foster Jenkins
編劇在寫劇本、導演和演員在讀劇本時,有思考過邏輯這件事嗎?對比隨後在院線上映的《巴黎走音天后》Marguerite,那真正「
丑角」Pagliacci裡的丑角,這部有著名導與大卡司的英語片,看來不過就是個荒唐的鬧劇(加上廉價的溫情)而已。


四、《謊言迷宮》Im Labyrinth des Schweigens、《完美陌生人》Perfetti sconosciuti
題材來說,既不複雜也不有趣的作品。

五、《咖啡‧愛情》Café Society
伍迪可能在閣樓之類的撿到了西元2000年前他丟掉的字紙簍,看到裡面那些記下靈感的碎紙片,想想都過了那麼多年,影迷應該都忘了(或他自己忘了)他以前拍過哪些片,所以把那些零零碎碎的想法湊成一部新片,唯一比較新的大概就是向大亨小傳致敬的趣味吧。可惜,一直以來所有大亨小傳的複製或仿製品都不成功,費茲傑羅自己也不例外,伍迪艾倫也不例外。

台長: 牛頭犬
人氣(1,237)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心情雜感 |
此分類下一篇:2017年我的電影生活結算
此分類上一篇:2015年我的電影生活結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