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22 14:33:05| 人氣7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瑠公圳到新生南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古蹟看台北」系列講座   
2003/07/10/四

講題:瑠公圳到新生南路
   ——從殷海光故居談起

講者、撰稿者:張維修
  (紫藤文化協會秘書長;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博士班)

壹、前言

一、古蹟保存與城市發展並非一組矛盾與對立的概念。
二、古蹟保存的最大挑戰:私有化與高級化。
三、「社會時間」與「生活世界」的保存觀點。


貳、清郭錫瑠開闢水圳,日收整為瑠公圳公共埤圳組合

一、清代臺灣常建的水利設施:埤、陂、池、圳、潭、湖、港、坑、塭、井。埤、圳可分為儲存與引導之別,有圳不一定有埤,有埤必有圳。因台灣的河川水流激急,水圳的起端通常利用堵堰法蓄水,以蛇龍或疊石堤為之。
二、開鑿埤圳的投資模式:獨資、合股興築、業佃共築、佃民共築、漢番合築。業佃共築之興圳目的不在營利,多為灌溉自有田地。台北平原的水利開發多集中乾隆年間,約2265甲,佔清代灌溉總面積80.4%。
三、瑠公圳路自乾隆元年(1736)開闢,歷時27年開闢完成。
四、日本總督府收購為「公共埤圳瑠公圳組合」,隨後改為「瑠公圳水利組合」:日人為了強化糧食政策,提高農產、米、糖之需求,實施水利統制,強調水利一元化;有計畫有步驟地提出長遠政策,然而對殖民地的想像卻是建立在南進基地的構想上。


參、殖民的現代性:新生南路成為台北市區計劃下的特一號道路

一、近代都市計畫之始:衛生都市的誕生
1895年5月日軍來台,至11月戰死者有164人,但映死者高達4642人,1899年提出「臺灣下水規則」。「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水道事業展開,公館水源地建設。
二、都市計畫觀念萌芽的:1932年台北市區計畫
計畫預計25年後為人口增加為60萬人,以北門為中心半徑6公里、劃設60~70米的都市綠園道、超大街廓概念,兼具區域排水與交通功\能之特殊道路。
三、都市計劃制度確立:「臺灣都市計畫令」


肆、自由主義者的青春之歌:紫藤廬到殷海光故居

一、台北帝國大學的日式宿舍
二、一條街是一座城市的縮影
三、溫州街:落拓書生、忠臣烈士到革命份子的聚集地、反叛文化地景組合。
四、第一號市定古蹟(1997):紫藤廬
五、第一○七號市定古蹟(2003):殷海光故居及自由主義紀念圖書館


伍、結論

  反思「現代性」的概念,在歷史保存的經驗中,我們得以重新發現「歷史」,也正式在歷史的追索中,我們開始重新「認識自己」。

台長: blueful
人氣(7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