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博物學家,如果可以只觀察而不用寫文獻,那就太爽了。」
(A naturalist’s life would be a happy one if he had only to observe and never to write.)
這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物種源始」的作者、「天擇說」的導師所說的話。身為英國著名科學家的他尚且如是想,不以英語為母語的我們,是英文寫作為畏途,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不過,既然前提是決心要嘗試英文沛啪的寫作,那「寫英文很難」就不能成為逃避的藉口了。前面的引言,只是要讓我們了解,難寫不是只有我們認為難寫,要隨時替自己打打氣、鼓勵鼓勵。
所謂「沛啪(scientific paper)」,簡單的定義就是一種公開自己原創研究的報告(a written and published report describing original research results)。廣義的「沛啪」,除了期刊上看到的文章之外,研究摘要、學位論文、研討會報告、研究機構與學校的學報,都可以算是沛啪的一種。但是在這裡要討論的,僅限於透過一定形式審閱、發行的期刊報告。
期刊上的沛啪,大約可以包括以下五種形式:
一、研究報告(original research papers, regular papers, full papers)
最常被我們閱讀的沛啪形式,闡述具有原創性的研究結果,具備IMRAD完整架構的文章。
二、綜論(review articles)
針對單一研究主題做完整、廣泛的介紹與討論的文章。綜論通常不是研究結果的報告,而是整理過去所發表的許多科學文獻,圍繞著主題做一個完整的探討。但這不代表綜論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好的綜論往往可以推演出先的見解甚至理論,有助於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三、簡訊(short communications, notes)
有原創性的研究,內容雖讓不足以豐富到撰寫研究報告,但其研究結果仍具有發表價值,就可以寫成這種短文發表。
四、讀者投書(letters to the editor)
五、書評(book reviews)
對新出版科學書籍介紹與評論的文章。
在這裡,我想將所謂沛啪的範圍再縮小一點。
「綜論」與「書評」多半是期刊主動邀請有名的學者撰稿,鮮少接受一般研究者自行投稿的稿件;對我們這個輩分的研究者而言,不太需要考慮,只能當成「有為者亦若是」的努力目標。「讀者投書」也幾乎沒有機會用到。與一般研究者有關的還是「研究報告」以及「簡訊」。
沛啪與一般科學文章不同之處,在於它有幾個特點:
一、初次發表(first disclosure)─也就是強調原創性(originality)。該項研究與構想未曾被其他科學家公開發表過。
二、可供他人進行檢視─提供足夠資訊讓其他同行了解研究的內容。
三、可供他人重複實驗─詳述方法足以讓其他研究者證實研究的再現性(reproductivity)。
四、可供他人評鑑思緒推演的正確性─研究結果與推論相互輝映。
五、具備IMRAD論述格式。
不可不知的「IMRAD」格式:
I是「緒言(Introduction)」
M是「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R是「結果(Results)」
A只是and
D是「討論(Discussion)」
以這四個部分為骨幹,搭配上摘要(abstract)、誌謝(acknoledgements)、參考文獻(references)、圖(figures)、表(tables)等元素,就構成了現今沛啪的基本形式。前面提到所謂的研究報告(full paper),就是具備了完整IMRAD格式的文章。簡訊雖然內容較精簡,但是在文章的內容順序上,仍舊是依循IMRAD的形式進行論述的。
(部分內容節譯自Day, R. A., 1998. How to write and 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Chapter 3: What is a scientific paper?. Oryx Press, Phoenix, Arizona. pp.8-14.)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