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亞伯蘭·杜卡(Paul Abraham Dukas,1865-1935),法國作曲家。Dukas的讀音有「杜卡」「杜卡斯」兩種,依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中文詞彙,還有狄卡、迪卡等翻譯。Dukas本人則好像發s音,而在法國似乎多不發s音。
杜卡在1865年10月1日誕生在巴黎猶太人家庭,父親是銀行家,鋼琴家。父親讓保羅在5歲時接受鋼琴課,但他在14歲以前都沒有顯示有什麼音樂才能。
1881年16歲時進巴黎音樂院,學習鋼琴、和聲法、作曲等,這時認識成為他終生友人的德布西。1889年離開音樂院從軍,認識軍樂隊長,退伍後開始走作曲家與音樂評論家之路。
杜卡在「週刊批評」「音樂批評」「藝術紀」「藝術新報」等雜誌寫評論文章,有時對自己的作品也加予嚴厲批評。他原就是一位完美主義者,寫批評文章後其想法更為徹底,以致也毀棄許多不認為是佳作的自己的作品,而現存的只有13首。交響詼諧曲「魔法師的徒弟」是其中的一首,可見他創作此曲很有自信,事實上也是他最有名的作品。
羅馬的歌德依據薩姆薩特(Samosata)的路吉阿諾斯(Lucianos,或翻譯為薩莫薩塔的琉善) 的詩「喜歡謊話的人」(Philopseudes)寫成謠曲(Ballad)「魔法師的徒弟」(Der Zauberlehrling),杜卡就根據其法譯本譜成此曲。
謠曲的大意:故事開始於年老的魔法師吩咐徒弟打水後外出。懶惰的徒弟覺得打水工作很無聊,就唸咒語讓掃把替他打水,只是他忘了還沒學好令掃把停止的咒語。於是房間淹水了,掃把還是繼續打水。徒弟一急,拿斧頭砍斷掃把。結果掃把的破片成為好幾把新的掃把繼續打水,於是淹水的速度加快,房間裡大洪水,徒弟束手無策,救命啊!這時老魔法師回來了。他看到這情形趕緊唸咒語,讓掃把停下來,水也退了。老魔法師大聲罵了徒弟一頓。
(在歌德作品集中的插圖)
這故事與路吉阿諾斯的詩有些許差異。在原詩中魔法師是埃及人,打水的不是掃把而是磨粉棒,最後也沒有罵徒弟。
杜卡在這首作品中,運用承接白遼士與華格納的華美管弦樂法,受貝多芬、布拉姆斯、法朗克等人影響的樂曲架構,顯然由德布西觸發的頻繁使用全音音階等,使傳統要素與現代要素混在一起,創造出獨特而迷人的音響世界。這種融合古典形式與新的音樂語法的作法,被認為成為拉威爾成熟期作風的先驅。這首作品在1940年還被使用在迪士尼的電影「幻想曲」(https://youtu.be/r7gLlIv4ito )中,因而更為出名。
「魔法師的徒弟」( L'apprenti sorcier, scherzo symphonique)雖說是交響詼諧曲,但不依照詼諧曲樂章傳統的三段體曲式或輪旋曲式,而以非常自由的奏鳴曲式或是輪旋奏鳴曲式為基礎。
樂曲一開始是非常緩慢的(Assez lent) 導奏,節奏是杜卡喜歡用的9/8(3/8x3)拍子。先是兩小節由長笛與弦樂器奏出的水的主題,接以雙簧管奏出的掃把的主題。F小調。掃把的主題是此曲的主要主題。這時候水與掃把都很安靜。忽然,木管樂器奏出快速而聽來很俏皮的句子,這是徒弟的主題。水的主題與掃把的主題再現,他們還很安靜。忽然,加上弱音器的英國管叫囂,奏出魔法師的主題。師傅要出門,並交代徒弟要打滿水缸。
懶惰的徒弟想到一個主意,就是學師傅唸咒施法,讓掃把打水,自己就落得輕鬆。於是唸唸有詞。一聲定音鼓,全樂器都靜下來,然後逐漸出現掃把的主題。不錯啊,掃把動起來打水了,徒弟好高興。掃把的主題愈勤,水的主題也愈高,鐘琴也加進來。夠了,夠了,水缸滿了,停下來吧,水都溢出來了,房間裡都是水了。徒弟的主題,水的主題,掃把的主題。糟糕,忘記讓掃把停下來的咒語了,掃把還一直打水,滿屋子都是水了,快停下來吧。救命啊!管他,用斧頭把掃把砍斷總會停下來吧。一時,掃把停了下來。靜下來了,停了吧。不行,又動了,而且砍斷的碎片都變成一把掃把,都開始打水,屋子淹水都速度快了好幾倍。救命啊!
這時銅鈸一響,師傅回來,看到徒弟闖了禍,趕緊唸咒,讓掃把停下來,水也退了。音樂靜下來,恢復開頭的樣子,師傅還大聲罵了徒弟一頓。全曲結束。低音管在曲中甚為活躍。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一些有關此曲的文章,參考吧。Youtube上也有很多此曲的演奏實例,自己找吧。
(Mikko Franck指揮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 https://youtu.be/3A0JfsJt98Y
(Arturo Toscanini指揮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https://youtu.be/WF7L43u_VE8 有樂譜
(由8架鋼琴演奏的鋼琴版) https://youtu.be/CA09f_FGe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