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4-17 21:54:34| 人氣1,2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白遼士: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茱麗葉」(續完)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遼士很有名,但提到他的作品,一般都只會想到「幻想交響曲」,很奇怪。但這並不是説,他只寫這麼一首傑作,再也沒有了。只要聽這首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茱麗葉」,就會知道他還有傑作。同時也會瞭解為什麼「幻想」以外的作品,沒有經常演奏。

這首作品有驚人的迫力,這來自其配器之龐大,還要加上獨唱與合唱。前文還特別提到所使用的樂器、獨唱者與合唱團。敲擊樂器群也需要用到兩組定音鼓。作品規模也很大,演奏全曲需要一個半小時。也就是説,白遼士的主要作品多龐大,因此到現在演奏全曲的機會不多,以致被普遍認知的機會也很少。

這首作品可以是浪漫主義精華所在的傑作,但是在此以前,白遼士吃了一次大敗戰。1838年,他大概懷著滿腔自信,以歌劇「貝維奴德•切里尼」(Benvenuto Cellini)闖入法國歌劇界,結果大吃敗戰。雖然如此,當年12月他在「幻想」與「哈羅爾德」的演奏會上,還站在指揮台上。帕格尼尼聽到這次演奏後,資助白遼士已如前述。1839年,他開始寫「羅密歐與茱麗葉」以雪前恥。年末的首演,由於演奏人數之龐大,加以為節省經費而減少練習次數,再加以去年上演「貝維奴德•切里尼」失敗,因此挺他的人與反他的人都密切注意首演的成敗。

結果首演大成功。演奏會舉行了3次,在巴黎的文人、藝術家、貴賓都列席,1215日的一次,還有當時還沒出名的青年華格納也在場。白遼士本人很想當「歌劇作曲家」,結果成了「交響曲作曲家」。白遼士作品常常良莠不齊,在本文開頭所介紹的華格納對此作品的評語,正好很精確的説明這種情形。這就是他的「天才與其界限」。他終於沒有寫下「完整無缺」的作品。他的一些傑出作品中,都免不了弛緩的瞬間,即使在「安息彌撒曲」中也是如此。而把這種情形表現得最直接的,就是這首「羅密歐與茱麗葉」。前半部尤其顯出這種情形。即使把此曲推為他最高傑作的人,在某些地方也認為不妥。白遼士本人,在首演之後,也修改過好幾次。

此曲的核心,無疑是第2、第3、第4部等連續而來的3部器樂樂章。第2部開頭,音樂描寫在卡帕萊特家宴會場外,在暗處思念茱麗葉的羅密歐,接著是茱麗葉的主題──在遠處看到她的倩影!遠處還傳來舞會華麗的吵雜聲音。白遼士運用魔術般的樂器法,把這些情節細細描寫出來。然後,場面一口氣轉到宴會場。歡迎到熱鬧的舞會!這,或許是白遼士譜寫的最輝煌的饗宴音樂。接著而來的第3部也是最美麗的「愛的場景」。能與之比肩的,恐怕只有他的歌劇「特洛伊人」(Les Troyens)中,第4幕第2場由皇后迪登(Didon)與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Énée)唱出的愛的二重唱「無限恍惚與陶醉之夜」(Nuit d'ivresse et d'extase infinie)(Bryan Hymel男高音, Eva-Maria Westbroek女高音https://youtu.be/4xfL5ICFGYU )。「愛的場景」與二重唱「無限恍惚與陶醉之夜」常常與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相提並論。

4部瑪布皇后的詼諧曲是全曲中最特別的樂章,因為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沒什麼關係。但是這個樂章的用意,也可以説是避免從「愛的」第3部進到「死亡的」第5部時,場景的變換太唐突。這一部是當緩衝的間奏曲,也是白遼士譜作樂曲時很巧妙的手法。從第5部到終曲,這故事有戲劇性的發展,他都運用樂器與休止符仔細交待。例如由「歡喜的音樂」轉為「望的音樂」時,有一瞬間「驚愕的音樂」,在這裡運用的休止符效果很出色。聽者很能體驗到茱麗葉受驚的感覺。

7部「終曲」忽然變成神劇或歌劇,這會使聽者嚇一跳。不過,白遼士是很重視合唱的作曲家,在大規模敘事性作品,往往把故事的進行或明的工作交給合唱。這終曲的合唱,可以是其最初的成功例子。

這首作品在樣式上的混亂與錯綜複雜,可以是史無前例,曲中有交響樂般的器樂,有獨唱歌曲,有神劇風格的敘唱,奧芬巴赫風格的重唱,大歌劇似的終曲的獨唱與合唱等等。這表示此曲的多樣性,但也可能帶有「實驗音樂」的性格。白遼士在樂譜上面註明,這是帶有合唱的交響曲。當時(現在也是)提到「附有合唱的交響曲」,就是指貝多芬的「第九」。那白遼士的這首作品,與貝多芬的「第九」有什麼不同?

這首作品開始後不久就引入合唱,這就和「第九」不一樣。但最大的不同是白遼士把聲樂當成配角。在器樂樂章「愛的場景」有段合唱當其「前奏」,在這裡的主角是器樂而非合唱。在這作品裡的是嘗試把音樂與戲劇文學混合,而沒有貝多芬那種「理念」「思想」與「統一感」。這作品與古典主義的交響曲完全不同,但也沒有歌劇的氣氛,也不同於神劇。只能依白遼士自己所稱為「戲劇交響曲」,是在交響曲的世界另外開闢的新境界。這種音樂與文學混合性,可能就是此曲的本質。白遼士以「幻想」與「哈羅爾德」引起器樂交響曲革命之後,藉貝多芬「附有聲樂的交響曲」的創意,發明「聲樂交響曲」這種範疇。

不過,這首作品也不是完美無缺。雖然還不致於像華格納所説,「堆積一堆垃圾」,但常常會看到平凡的部分緊接在最美麗的部分。例如第1部,這裡有美麗的「詩節」與有趣的「小詼諧曲」,但好像只是把多出來的材料擺出來。而且其主題則來自於充滿靈感的第4部,這就有點多餘。最有問題的,恐怕是「親王的仲裁」,好像太長了。 這一部裡,描寫「爭執與騷動」的音樂則相當精彩。全曲中最精彩的是第2部與第3部,但其導奏則很平凡。會令人覺得怎麼光輝四射的第2部主部,會有這麼平庸的導奏。這些就使得華格納批評説「在極為出色的旋律之間,堆積一堆垃圾。」也許,像白遼士這樣的天才,也有技窮的時候。

雖然有這些缺陷,但這還是充滿美麗的音樂。這是最具白遼士風格的作品。
(James Gaffigan
指揮Radio Philharmonic) https://youtu.be/SRIie-baG6w (有法文歌詞字幕)
(Julie Boulianne, Jean-Paul Fouchécourt, Laurent Naouri, Sir John Eliot Gardiner
指揮 Orchestra Révolutionnaire et Romantique, Monteverdi Choir, National Youth Choir of Scotland) https://youtu.be/6JADiAECnRQ   (有英文歌詞字幕)
(Myung-Whun Chung
指揮 l'Orchestre philharmonique de Radio France) https://youtu.be/q3FXnycnY9Y  (管弦樂樂章)

台長: 雲翁
人氣(1,288)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交響曲 |
此分類下一篇:解説一覽表(G-P)
此分類上一篇:白遼士: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茱麗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