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簧管與鋼琴的大協奏二重奏曲(Grand Duo Concertant )降E大調作品48(J.204)是卡爾•馬利亞•弗里德里希•恩斯特•馮•韋伯(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1786-1826)在1811年到1816年間譜寫的作品。
韋伯的父親有個願望,那就是要養育出像莫札特那樣的音樂神童。他在第2次的婚姻中所誕生的卡爾,滿了他這個願望。不過,卡爾在幼年時並沒有顯出音樂天才,直到9歲左右,才露出隱藏的才能寫風琴曲,13歲時譜出歌劇處女作,順利成長而在20歲時任職弗次瓦夫(Wrocław)的樂長。
然而周遭的對立與父親在金錢方面的糾紛害他樹立了一些敵人,他只好離開弗次瓦夫遠走他鄉,就音樂以外的工作。但這次卻受挪用公款的嫌疑,又得離開而到他處。
韋伯重新開始尋找音樂之路,像當年的莫札特一様,在各地謀職。在這段時期,他遇到慕尼黑宮廷樂團單簧管演奏者貝爾曼(Heinrich Joseph Baermann)。他為貝爾曼寫單簧管小協奏曲而受到國王注目,並受國王託製,寫了兩首單簧管協奏曲。本來他想藉此謀得職業,結果落空。
1813年,他終於謀得布拉格歌劇院指揮之職,1817年就任為德勒斯登歌劇院指揮。到這時候,韋伯結婚而結束流浪生活,並繼續創作中斷已久的德文歌劇「魔彈射手」。這齣歌劇的首演是5年後的1821年在維也納,可見他在德勒斯登沒有什麼名氣。
不過,「魔彈射手」獲得盛大成功,首演以後,在兩年之間上演50次,尤其在倫敦頗受歡迎,高文花園歌劇院還向韋伯定製譜作英國歌劇。韋伯在這段期間,因得結核病而必須安靜休養,但他為了讓窮苦的家人獲得較好的生活,就把這工作接下來。1826年、他完成受委製的歌劇「奧伯龍」,並在倫敦由他自己指揮首演,但在首演兩個月後卻在倫敦逝世。他的遺骨在18年後才回到德勒斯登,當時德勒斯登歌劇院的樂長是華格納。
1815年7月(或1811年),韋伯著手創作「大協奏二重奏曲」,當時他28歲。他先寫終樂章輪旋曲,然後寫中間樂章行板,到1816年11月才完成第1樂章快板。由於他倒着次序譜曲,因此也許有人會耽心音樂結構會有問題,事實上完全沒有這個問題,作品均衡完整。一般都會覺得由單簧管與鋼琴演奏的音樂,一定是單簧管擔任主角,鋼琴只是擔任伴奏,但此曲絕不是如此。兩件樂器的地位對等,都擔任主角。有時兩者對立而互別苗頭,當對方獨奏時,又予以支撐,兩者都非常活躍,這就是此曲趣味所在。韋伯的單簧管作品都為他的朋友,當時的單簧管名手貝爾曼(Heinrich Baermann)所寫,唯獨這首二重奏,也有可能為另一單簧管手赫爾姆舒德特(Johann Simon Hermstedt)與他自己(韋伯自己善於演奏鋼琴)所寫。
「大協奏二重奏曲」這曲目會令人覺得這是超級技術風格的幻想曲,但就樂曲的規模與結構來説,比較接近奏鳴曲,而且對兩件樂器,都要求相當高的演奏技巧。
全曲有3個樂章
第1樂章 熱情的快板(Allegro con foco)降E大調,2/2拍子。奏鳴曲式。
(Duo Antonio Tinelli單簧管,Giuliano Mazzoccante鋼琴) https://youtu.be/qJmlannRJkw
這是漂浮少許古典主義氣氛的快活而明亮的快板樂章。繼有力的鋼琴樂句之後,豐富的樂趣一段又一段顯示在單簧管。調皮而歡鬧的旋律與有力的鋼琴樂句糾纏得很有趣。這是第1主題。第2主題的音程移動不大,感覺溫暖。這與活潑的第1主題成對比。鋼琴的高音與單簧管形成的3度音程和聲很美。這種和聲在全曲中隨處出現。在發展部鋼琴轉為主角,單簧管予以支撐。在這部分鋼琴甚為活躍。依式再現主題後,兩件樂器不斷活動以結束此章。
第2樂章 略快的行板(Andante con moto)c小調,3/4拍子。3段體。
(Duo Antonio Tinelli單簧管,Giuliano Mazzoccante鋼琴)
https://youtu.be/AUzN_A8Injc
與前後兩個樂章成對比的憂鬱表情的樂章,單簧管在這裡發揮其戲劇性表現力。在這裡可以欣賞到苦惱的單簧管吹出帶有哀愁的美麗旋律。中間樂段轉為G大調,顯示明亮的表情。鋼琴獨奏部分很出色。不久,單簧管重疊上來,再次進入很有味道的二重奏。和聲微妙變化的過程很有趣。
第3樂章 輪旋曲,快板(Rondo, Allegro)降E大調,6/8拍子。輪旋曲式。
(Duo Antonio Tinelli單簧管,Giuliano Mazzoccante鋼琴)
https://youtu.be/s9GSZYpygQM
這是在華麗中,還透露幽默感的終樂章。但輪旋主題一再出現時,鋼琴聲部就逐漸充實其內容。樂章一開始,在始終保持安穩的旋律中,細碎的音符像唸珠般連接起來畫出圓圈,也像一陣風般飛舞。兩件樂器在高音與低音間自由往來,是非常出色的二重奏。第1插曲中可以聽到單簧管以斷奏奏出跳躍似的樂句,第2插曲則令人想起歌劇中熱情的歌曲。輪旋主題最後出現時,鋼琴予以華麗的裝飾,最後以使用第1插曲動機的尾聲結束全曲。兩件樂器在尾聲中的合作,實嘆為觀止。
(Slavko Popovic單簧管,Bryan Anderson鋼琴)https://youtu.be/UWwSPOmyW_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