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28 22:29:07| 人氣16,02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德弗乍克:斯拉夫舞曲集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斯拉夫舞曲集(Slovansk tance )是德弗乍克作曲的舞曲集,原為鋼琴聯彈所創作,但後來由作曲者本身編為管弦樂曲。德弗乍克共譜寫16曲,分第1集作品46(B83)與第2集作品72(B147)兩集出版,各有8首舞曲。1875年,德弗乍克提出的作品審查通過,因而得到奧地利帝國政府的獎學金,補貼其收入。在審查員當中,有漢斯力克(Eduard Hanslick,1825-1904)、布拉姆斯等人。布拉姆斯很欣賞德弗乍克的才能,就把他介紹給吉姆洛克出版社。之後,布拉姆斯終其一生支援德弗乍克。

吉姆洛克出版社因出版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集』獲得成功,因此也要求德弗乍克寫這一類舞曲集。德弗乍克就在1878年3月到5月之間,譜寫8首作品。與『匈牙利舞曲集』一樣,以鋼琴聯彈曲集『斯拉夫舞曲』(第1集)作品46出版。作品一出版即得佳評。德弗乍克在當年4月間著手這些作品的管弦樂編曲,8月完成。這些管弦樂曲也在當年出版,一出版就成為全世界的管弦樂團喜歡演奏的曲目。聯彈版的首演情形不清楚,管弦樂版的第1、3、4號於1878年5月16日在布拉格舉行首演。

斯拉夫舞曲集是很有名的曲集,我想大部分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大概都聽過這些樂曲。即使不曾聽過全曲,至少也聽過其中兩三曲吧。德弗乍克的斯拉夫舞曲共有16曲,分兩集出版已如前述。第1集於1878年作曲,第2集1886年。此間他寫第6號(1880)與第7號(1885)交響曲、弦樂四重奏曲第10號(1879)、小提琴協奏曲(1880)、詼諧奇想曲(1880)、神劇「聖劉德彌拉」(1886)。說起來,第1集是在「斯拉夫時期」所譜寫,而第2集則在一步步走向世界作曲家的時期譜寫。總之,斯拉夫舞曲是德弗乍克在最高峰時期的作品,也是他珠玉般美麗的名曲。

斯拉夫是很大的民族,其分佈從現在的俄羅斯、烏克蘭到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等地。斯拉夫舞曲不只是波希米亞窄小地方的舞曲,因而有多采多姿的面貌。不過,第1集作品46裡的音樂,大半是波希米亞舞曲,因此可認為是捷克與斯洛伐克的音樂。第2集作品72則完全是『斯拉夫舞曲集』。

兩集『斯拉夫舞曲集』所包括的舞曲形式真是各式各樣,「授謝卡」、「斯科契拿」兩種舞曲各包括3曲,「富利安特」、「悲歌」兩種舞曲各包括兩曲,其他舞曲則各有一曲。尤其是第2集,每一曲都有不同的形式。這些舞曲,似乎互相並沒有什麼關係。這種多采多姿的形式,使這兩卷曲集富於變化,讓聆聽者不會厭倦。這16曲跟在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集』之後發表,同樣以鋼琴聯彈演奏,同樣由作曲者本人或別人改編為管弦樂曲或其他器樂曲,同樣受大眾喜愛。

第1集,作品46
這一集使用富利安特、授謝卡、斯科契拿等波希米亞代表性舞曲。德弗乍克運用民族舞曲的節奏特徵,寫出他自己的旋律。

(Vaclav Talich指揮,捷克愛樂管弦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d008jS4Eno(第1、2、3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Jk5xWRkvJk(第4、5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_LW--Qs9Vc(第6、7、8號)

塔立希(Vclav Talich, 1883 - 1961)小時從父親學小提琴,於1903年畢業於布拉格音樂院後,得名指揮家尼基施(Artr Nikisch)之推薦,在柏林愛樂管弦樂團任首席。之後改學指揮,於1908年首次指揮捷克愛樂管弦樂團,1919年就任該樂團首席指揮之職,直到1941年交棒給庫貝立克為止。他在這20幾年之間,把捷克愛樂訓練成世界級的管弦樂團,使其名聲響遍全世界。據說俄國指揮大師姆拉溫斯基(Evgeny Aleksandrovich Mravinsky)在聽到塔立希指揮的德弗乍克之後,感嘆於其傑出,以後就不再指揮演奏德弗乍克。Talich的德語唸法是「塔立希」,但捷克語唸法是「塔立夫」。

第1號「富利安特」,作品46-1: C大調,3/4。複合三段體。
富利安特(Furiant)是捷克民族舞曲的一種,樂譜上寫的常是3拍子,其實其基本節奏是<2+2+2+3+3>。這種不按照常規的節奏,加上急速的速度,形成很有推動力又激烈的曲趣,而給聽者深刻的印象。Furiant一語,是「喜歡出風頭者」之意,大概村裡喜歡出風頭的人愛跳這種舞,所以有這個名字的吧。德弗乍克在作品46的第一首與最後一首,以及作品48弦樂六重奏與交響曲第6號的詼諧曲樂章也使用這種舞曲。中間樂段轉為A大調(平行小調的同名大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2amTjF_mkM(Ozawa/ Vienna Phil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MaCZgWqF3w(鋼琴聯彈 Yu & Ai)

第2號「悲歌」,作品46-2: e小調,2/4,輪旋曲式。
悲歌(Dumka)是烏克蘭的民俗音樂,是在19世紀廣在斯拉夫各國流行的緩慢的哀悼歌,而尤在烏克蘭浸入民間。許多作曲家,都運用這種音樂,以釀出斯拉夫情緒。基本上這是採用3段體的帶有哀愁的舞曲。德弗乍克的這首e小調悲歌,其輪旋主題每次出現都變奏,其間差入G大調、C大調的旋律,整個樂曲結構,形成A-B-a-C-a-b-A的複合三段體。他還在他最後一首鋼琴三重奏(作品90)使用這種舞曲形式。柴可夫斯基在他的鋼琴作品中,也有一首悲歌(作品59)。德弗乍克的這首斯拉夫舞曲,把悲歌與波蘭的Gumenjak舞曲等兩個要素組合在一起。在較快的大調中間樂段,使用摩拉維亞的 Ovčck舞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fajX3cFWGI(編號錯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jMXMRRMeG0(Chikako & Alica )
http://lovepiano.com/dvorak/slavonic-dance2-2-m.mp3(音樂盒)

第3號「波卡」,作品46-3:降A大調,2/4。輪旋曲風格。
波卡(Polka)是發源於波希米亞地區的快樂舞曲,是2/4拍子的活潑舞蹈。切分音動機的不太快的旋律部分(Poco Allegro),與由最強奏的強拍來強調的下降音型豪爽旋律部分(Piu mosso),經少許改變而交互出現。途中,兩個旋律轉入E大調,再轉回降A大調。
這首波卡舞曲在原來的鋼琴譜是排在第6首,改編成管弦樂曲時,作曲者把第3號與第6號互調。鋼琴譜還維持原來的順序,因此聽鋼琴聯彈演奏時,第3號舞曲往往不是波卡舞曲。這快活的波卡舞曲關連到捷克Klatovy的舞曲 kucmoch、波希米亞南部的 hulan,以及 skočn舞曲(在斯梅塔納的歌劇「被出賣的新娘」裡,「丑角之舞」就使用此舞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lx_IZ2fS0k(Heinz Wallberg /Wiener Symphoniker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VE7LPqOjrQ(鋼琴聯彈 )

第4號「授謝卡」,作品46-4: F大調,3/4,複合三段體。
「授謝卡(Sousedsk)」是在收成節慶後使用的3拍子緩慢舞曲,與典型的奧地利圓舞曲有關。德弗乍克的這首Sousedsk指定要以小步舞曲速度(Tempo di Minuetto)其旋律與節奏架構強調第2拍,中間樂段轉入下屬調的降B大調。緩慢的哀愁與喜悅的情緒交替出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UqAZOYVCrs(Vclav Neumann /Czech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ar0n02N5GI(Wyneke Jordans & Leo van Doeselaar)

第5號「斯科契拿」,作品46-5:A大調,2/4,輪旋曲式。
「斯科契拿(Skočn)」的意思是「跳動舞曲」,也是波希米亞起源的民族舞蹈。這是2拍子充滿躍動感的舞蹈,與緩慢的Sousedsk成對比。斷奏與圓滑線形成的輕快主題,與以級進為基本的圓滑主題交互出現,以形成輪旋曲式風格的結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GD34J5ARa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IhpxZxdh2U(Christopher Orr & Sherry Kim)

第6號「授謝卡」,作品46-6:D大調,3/4,複合三段體。
這一首在原來的鋼琴聯彈譜是排在第3首已如前述。這首基本上是Sousedsk舞曲,但或許稱為「馬厝卡」還比較正確。複合三段體架構,中間樂段轉入下屬調的G大調。這集作品每次主題再現,都會運用技巧加一些裝飾,這一曲在8度高音帶顫音再現的部分很美。這曲也是哀愁與喜悅的情緒互見的作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5LmYDGMK0E(Vclav Neumann /Czech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39gwKSb6TQ(Izabella Simon & Dnes Vrjon)


第7號「斯科契拿」,作品46-7:c小調,2/4,自由的輪旋曲式。
這首斯科契拿以摩拉維亞地方的民謠「迭特卡(Tetka)」為題材。甚快板的2拍子單純明快的主題,以卡農風格追逐著出現。這會加強聽者對此之印象。這主題隔著中間樂段出現好幾次,形成輪旋曲風格的架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poPlPxzO9E(Wolfgang Sawallisch / Israel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_APlv8TC0(幽默卡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wlHCE2Slhg(John Plotz & Martin Jacobs)

第8號「富利安特」,作品46-8:g小調,3/4,複合三段體。
富利安特是波希米亞的代表性舞曲,因此第1集就以富利安特開始,並以富利安特結束。音樂會的安可曲也常安排此曲。這一首比第一首更為狂熱而閃爍。主題的調性頻頻出現小調與大調交錯,在機能和聲中釀成民族性氣氛,中間樂段轉入同名大調G大調。這首音樂,為第1集造出多彩多姿的高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t_L50cEfII(Eiji Ōue/ NDR Radiophilharmoni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p1LuhiGwv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AImxSOof9s(由作曲者自己改編為大提琴與鋼琴二重奏曲,Jeremy Findlay -大提琴, Elena Braslavsky -鋼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i0U6a5c_C4(Eszter Szedmk and her teach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GaGEBm9JdQ(Misaki & Asami Pascual )

第2集,作品72
由於第1集獲得成功,吉姆洛克出版社就催促德弗乍克趕快譜寫續集。這時德弗乍克已樹立作曲家名聲,不斷著手譜寫大曲,自己也認為要創作超越前集的作品很難,因此對創作第2集的意願不高。到1886年6月,忽然興起創作意欲,竟在一個月之內完成鋼琴聯彈版8曲出版。這就是『斯拉夫舞曲集』第2集作品72。管弦樂編曲在當年11月到次年1月之間完成,當年就出版。聯彈版的首演沒有詳細資料,管弦樂版的第1、2、7號,於1887年1月6日在布拉格由德弗乍克本身指揮交響樂團舉行首演。

在第2集中捷克的舞曲較少,而多採用斯拉夫地區的舞曲。第2集各曲的編號,有時使用銜接第1集而繼續下來的號碼,有時則獨立從1號編起。也有兩種號碼並列的。本文採並列的方式,以避免混淆。

第1號(9)「噢多崔眉克」,作品72-1:B大調,2/4,複合三段體。
「噢多崔眉克(Odzemek)」也叫做Hajduk,是斯洛伐克地區牧羊人的舞曲。這種舞蹈只由男子跳舞,速度快速(molto vivace),還包括特技式表現,因此舞者須要強壯有力。這種舞曲原由袋笛伴奏,後來還使用別的樂器。主舞者還要在手裡拿一把斧頭。中間樂段的速度轉慢,抒情而很有魅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3DIXsuxPdQ(Talich/ Czech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K0gBUK6dXU(Maazel/New York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HeSxTGVtTo(鋼琴聯彈)

第2號(10)「史塔羅達唯尼」,作品72-2:e小調,3/8,複合三段體。
「史塔羅達唯尼(Starodvny)」是摩拉維亞地方的舞曲。這捷克語的意思是「古時的舞蹈」。這一首曲子採「悲歌」或「授謝卡」形式,指定要優雅的稍快板(Allegretto grazioso),是這一集中最受歡迎的名曲,其漂浮憂愁的旋律非常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A_FxaSIWgI(Talich/ Czech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uOpM43FIDo( Perlman,馬友友,小澤/BS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oeFtpj83f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VFRoZ5uSZU(Labeque sister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c7Lksz1aBM(Duo Lechner Tiempo)

第3號(11)「斯科契拿」,作品72-3:F大調,2/4,複合三段體。
第1集的第5、7號都是斯科契拿,這是捷克風格的快板舞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QhIFt7hxu0(Neumann/Czech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Fu4gvL92IE(Marissa and Silvia)

第4號(12)「悲歌」,作品72-4:降D大調,3/8,複合三段體。
Dumka我們常翻譯做「悲歌」,它在烏克蘭語是「思念」,「憂鬱」的意思。這種烏克蘭風格的舞曲,也出現在第1集(第2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ozo7BD4TP8(Jiri Belohlavek/ Prague Symphon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iZtfgtxcxE(Chris Breemer  & Andreas Pfaul)

第5號(13)「舒帕吉魯卡」,作品72-5:降b小調,4/8,複合二段體。
「舒帕吉魯卡(Špacrka)」在捷克語是「行走」的意思,這舞曲的感覺,像是排隊行走的宮廷舞曲。不過這是引人入勝的波希米亞舞曲,中間會像查爾達斯(Csrds)一樣,有快樂的高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fDkGYKgi4M(Neumann/Czech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rdMb9QabKc(鋼琴聯彈)

第6號(14)「史塔羅達唯尼(古時的)」,作品72-6:降B大調,3/4,複合三段體。
波蘭的民俗舞曲「史塔羅達唯尼(古時的)(Starodvn ("Ancient"))」很像波蘭舞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LqsXEKJoFI(Neumann/Czech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8uD-s47MmI(鋼琴聯彈)

第7號(15)「科洛」,作品72-7:C大調,2/4,複合三段體。
「科洛(Kolo)」是塞爾維亞地方由多人圍成圓圈跳舞的輪舞曲。其氣氛像富利安特那樣,激烈而熱鬧。這曲常成音樂會的安可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CouUw7tRsM(Talich/ Czech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y0WpksdBB4(Stefan Britvik/Orchestra "Symphony Pragu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7_asYpmclE(鋼琴聯彈)

第8號(16)「授謝卡」,作品72-8:降A大調,3/4,三段體。
德弗乍克在第2集的最後安排一首緩和的音樂。曲中在「授謝卡」裡加進馬厝卡的要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_lyCWfjD8M(Neumann/Czech Phi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HHwQ_F7o7o(鋼琴聯彈)

德弗乍克的斯拉夫舞曲集是很受人歡迎的作品,有許多學鋼琴的朋友都喜歡演奏。在Youtube網站有許多演奏實例,當然也有名家的演奏。還有各種樂器的編曲,與不同的演奏。請讀者自行搜尋,認識各曲,也比較欣賞各種演奏。

台長: 雲翁
人氣(16,029) | 回應(2)|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管弦樂 |
此分類下一篇:曼陀瓦尼華麗的弦樂世界
此分類上一篇:鋼琴家劉孟捷的超絕技巧-拉威爾:「圓舞曲」

葉狼
介紹得真詳細
很用心!
2011-03-09 15:39:45
Scott Lin
op.46 : 1, 2, 7, 8
op.72 : 2
必聽
2020-04-03 12:11: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