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9年,單簧管名手安東‧史塔德拉( Anton Stadler (1753 - 1812))移住維也納,與同樣是單簧管名手的弟弟約翰出仕宮廷。安東被稱為「維也納第一個單簧管名演奏家」。在他的時代,單簧管還不是管弦樂團的標準配備,因此安東是以客串的身份補進宮廷樂團裡。到1787年,維也納的宮廷樂團才正式採用單簧管,而全世界第一個樂團單簧管手,就是安東與約翰。
莫札特與這位安東很親近,於是以安東的單簧管為對象,接連創作多首晚年的單簧管名曲。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單簧管協奏曲與單簧管五重奏曲。
一百多年後,同樣的故事發生在布拉姆斯身上。邁寧根公宮廷中的單簧管演奏家理查‧穆爾費特(Richard Mühlfeld, 1856-1907)演奏的單簧管樂音,激起布拉姆斯的創作力。
布拉姆斯到了晚年,表面上被名聲包圍着,但實際上被有些人認為是跟不上時代的作曲法。他對這些批評還故意發表第4號交響曲,其終樂章使用在巴赫時代都被認為太老的帕薩喀牙舞曲,靜靜主張音樂上重要的不是追流行而一直更換衣服,而是內涵。
不過已進入老年的布拉姆斯的確感覺到自己的創作力在衰退,尤其寫弦樂五重奏曲第2號時所花的勞力,讓他決心就此結束創作活動。於是他決定改訂一些作品,整理周遭的事情以渡晚年。
穆爾費特原是小提琴演奏家,後來單簧管美麗的音色迷住了他,於是他想把小提琴具有的多樣表情與表現方法帶進單簧管之演奏裡。他把依音域而有各種音色變化的單簧管之特點,發展為音樂表現手段之完整技術,使單簧管演奏有革命性的進步。
布拉姆斯遇到穆爾費特時,已在最晚年,與世無爭,且有一年以上沒作曲。據說,他聽到單簧管有點灰暗又甜美的音色,感覺到從來沒有過的魅力,一下子就恢復創作力,為單簧管譜寫珠玉般的4首作品:單簧管三重奏曲(1891)、單簧管五重奏曲(1891)、兩首單簧管奏鳴曲(1894)。
布拉姆斯的朋友們覺得這4首作品當中,最會受人歡迎的1首該是三重奏曲。這些朋友當中有名指揮家畢羅,作曲家魏爾納等人。但是真正受歡迎的,卻是五重奏曲。這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像他們這幾位名人,也都難看出作品的本質,更何況我們凡人。
現在三重奏曲是演奏機會最少的一首。單簧管奏鳴曲的演奏機會也不多,但改編為中提琴曲之後,成為中提琴演奏家的重要演奏曲目。而最受歡迎的五重奏曲,不但是在這範疇裡唯一能與莫札特天籟似的作品比肩的一首,而且是在布拉姆斯全作品當中,甚至於浪漫主義全作品當中燦然發光的一首。布拉姆斯最晩年的這些單簧管作品,好像在反映他當時充滿無可奈何的心情與灰暗的情緒。這深切的憂愁滋味,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布拉姆斯與莫札特都愛上了單簧管音色,並在甚短的時間裡完成好多首單簧管作品,而兩人都有一首單簧管五重奏曲,並在這作品中去蕪存菁,以簡單清楚的形式,表現出沉到心底的感情。
單簧管五重奏曲b小調作品115,於1891年在奧地利的一座溫泉小鎮巴德伊舍(Bad Ischl)作曲。布拉姆斯在夏季走訪許多避暑地,覺得此地是最適合避暑的地方,於是在幾年前,一到夏天就來這裡渡過。這一年他前後完成三重奏曲與五重奏曲,並在11月24日於邁寧根公宮廷中非公開首演。演奏者是單簧管演奏家穆爾費特與小提琴家姚阿幸,以及邁寧根公宮廷管弦樂團團員。同一群演奏家於12月10日在柏林公開首演,得到狂熱的回應,以致重複演奏全曲。(不過,據說兩天後再次上演時,評價就沒那麼好)。1892年1月5日在維也納首演。五重奏曲非常成功,但布拉姆斯自己則說,比較喜歡三重奏曲。
全曲分為四個樂章:
第1樂章:快板(b小調,6/8拍子,奏鳴曲式)
1. Eddie Daniels - 單簧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Up4gcbY3L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z5KqB0gBvM
2. Thomas Friedli - 單簧管, Sine Nomine四重奏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wj_nAB3xI
開頭,由弦樂四重奏提出來的b小調主題聽來很寂寞。然後單簧管以琶音進來加入主題之演奏。單簧管溫馨的音色,在荒涼的孤獨感當中,顯示出一點人情味。在孤獨感當中隱約出現的溫柔慈祥,成為全曲魅力所在。音樂逐漸激動而進入第2主題,但寂寞的孤獨感一直拂之不去,即使轉進明朗的大調,情形還是一樣。
發展部開始像是從孤獨當中爬上來。徹底開展第1主題後,各樂器複雜的互相搭訕,還把第2主題與呈示部的要素巧妙的交織進來,形成寂靜的發展部。
再現部依式進行,但有大幅省略。尾聲部有很大的高潮,奏出第1主題。其力量雖是強音,但聽來還是漂浮着一片無力感。音樂逐漸消失。
第2樂章:慢板(B大調-b小調-B大調、3/4拍子、三段體)
1. Eddie Daniels - 單簧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e-H7u4PB1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DILF6flNbk
2. Thomas Friedli - 單簧管, Sine Nomine四重奏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jbMP_RXLwI
3. Poptean Razvan- 單簧管,Arcadia 四重奏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UAD4p7yhmo
這是凝聚布拉姆斯晚年特色的美麗樂章。淡彩的單簧管主題有說不盡的美麗,但是有同樣份量的寂寥。弦樂重複同一主題,之後是連綿不斷的唱下去,而不知趨向何處。接著回想第1樂章第1主題,但是其色彩更為淡薄,快要沒氣似的。然後音樂有了一些動態,參有琶音的單簧管旋律,像是吹落樹葉的北風。音樂漸增狂飆,但其力道只是曇花一現。力道衰竭後進入再現部。
第3樂章:小行板(D大調間奏曲,4/4拍子,三段體)
1. Eddie Daniels - 單簧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73InRTGBkI
2. Poptean Razvan- 單簧管,Arcadia 四重奏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GhHKJQVH-A
這樂章相當於詼諧曲,卻像他的交響曲中的間奏曲一樣,有中庸的速度。惟中段是2/4拍子的不太急的急板,而其前後是23小節小行板。重心在急速的中段,而較平穩的兩端部分,像是前奏與尾奏。小行板的主要主題,在這流動不停的樂章中隨時可聽到,但也不是有規則的出現。這小行板主題最先由單簧管以弱音提出,而在沒有特定形式的急板部分,也會現身,有時候還以詼諧曲主題姿態變奏出現。這種做法,在布拉姆斯後期鋼琴小品中也出現。
第4樂章:速度略快(b小調,2/4拍子,變奏曲式)
1. Eddie Daniels - 單簧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PVzRk0-g1Q
2. Poptean Razvan- 單簧管,Arcadia 四重奏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5k7OB9AW4s
終樂章與莫札特一樣,採用變奏曲式。調性回到小調,寂寞的主題一開始就出現。第1變奏在大提琴上有美麗的旋律。第2變奏是激動的音樂,第3變奏有穩定的變奏旋律。第4變奏是充滿溫暖的大調旋律安慰寂寞的心,第5變奏又回到小調,大提琴的撥奏引人注目。
之後弦樂回憶第1樂章第1主題,一下沉入悲傷深淵,不再回到明朗的變奏曲。音樂始終保持弱音,屏息等待音樂結束。最後只有一次出現主和弦強奏,然後寂靜的消失。
奧地利的單簧管演奏家烏拉哈(Leopold Wlach)於1952年與維也納音樂廳弦樂四重奏團一起灌錄的此曲錄音,雖然是單聲帶錄音,到現在還被一些人認為是此曲最高演奏。這個錄音因版權已過,因此能夠在網路上聽到全曲。先進入網站http://www.yung.jp/yungdb/op.php?id=477,在網頁上會看到一個小方格子,裡面幾個字是「音樂を再生」與空白五線譜,點進去就好了。